檢查服務項目

本部現主要設備計有測量腦血管及腦血流狀況的顱血管超音波〈頸動脈、及穿顱超音波〉檢查儀;診斷癲癇症及評估腦功能的腦電圖儀、診斷周邊神經障礙的肌電圖儀、神經傳導儀、及神經誘發電位儀等檢查儀器;以及檢查病人因腦部受傷或疾病等因素,產生退化或認知與行為的改變的神經心理檢查。

﹝顱血管超音波〈頸動脈、及穿顱超音波〉檢查儀﹞

顱血管超音波屬於非侵襲性檢查; 檢查時以超音波探頭於頸部或頭部體表收集血管生理訉號。

顱血管超音波適應症:

  • 動脈硬化評估

  • 三高症候群 (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

  • 腦中風疾病

  • 心臓血管疾病

  • 顱血管發育異常疾病

顱血管超音波檢查注意事項:

  • 不需禁食

  • 檢查時間平躺大約30分鐘

  • 檢查時請放輕鬆配合檢查人員指示

  • 檢查三天後回門診瞭解檢查報告

  • 頸部或頭部檢查部位有活動性傷口者應暫緩檢查

﹝診斷癲癇症及評估腦功能的腦電圖儀﹞

腦電圖(EEG)測量您大腦的活動。大腦活動可以幫助您的醫生診斷和監測與大腦相關的疾病,如癲癇。如果您有癲癇發作或意識模糊等症狀,您的醫生可能會幫您安排腦電圖檢查。腦電圖是安全無痛的。


〔什麼是腦電圖(俗稱腦波、腦電波)?〕

  • 腦電圖是經由腦波機測量並記錄得到的大腦的電氣信號。在腦電圖檢查時,技術人員將小金屬盤(電極)放在您的頭皮上。 電極連接到一台機器(也就是腦波機),該機器提供醫生有關您大腦活動的信息。 大腦活動可以幫助您的醫生診斷和監測可能影響您大腦的狀況。


〔為什麼要檢查腦電圖?〕

  • 最常見的情況是醫生要診斷與癲癇相關的癲癇發作活動。腦電圖還可以幫助監測健康狀況或找出導致某些症狀的原因。

  • 醫生也可能會對意識障礙(嗜睡、瞻妄、昏迷)、有怪異行為、異常感官知覺(如幻想、妄想)……等心智表現有不正常表現的個案使用腦電圖來測試他們的大腦活動,做出正確的判斷。診斷睡眠問題的「睡眠多項生理功能檢查」(Polysomnography,PSG)也是以睡眠腦電圖為基礎來做睡眠的分期。腦電圖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 腦電圖還可以檢查大腦相關疾病的狀態,例如:艾茲海默病或失智症、腦損傷、感染–包括腦炎、腫瘤。

  • 腦電圖有助於診斷症狀的原因,例如:混亂狀態(confusion)、昏厥(暈厥)、記憶喪失、癲癇發作等。

〔誰來幫您進行腦電圖檢查?〕

  • 經過專門培訓的腦電圖技術人員來執行該程序。根據您的醫生的命令,您可能在門診檢查室或住院中進行腦電圖檢查。

〔腦電圖機(腦波機)如何記錄腦電圖?〕

  • 當電信號(脈衝)在腦細胞之間傳播時,頭皮上的電極會測量它們。電極是小金屬盤,技術人員用可移除的膠水將其固定在您的頭皮上。電極連接到感應神經信號的電線上,神經信號是電脈衝。電極將有關信號的信息發送到腦電圖機。 腦電圖機用顯示腦電圖模式的線條(跡線)記錄脈衝。當你醒著和睡著時,大腦有特定的腦波模式。如果個案有癲癇發作,波形會發生變化。


〔腦電圖檢查前的準備?〕

  • 要接受腦電圖檢查前,您:要在前一天晚上洗頭。(之後不要在上面使用任何東西—比如護髮素或造型產品。)在測試前 8 小時內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如咖啡、紅茶或能量飲料。遵循您的醫生的指示,包括對藥物的任何更改的醫囑。

〔腦電圖檢查期間是怎樣的過程?〕

  • 以下是腦電圖檢查時的過程:

你躺在舒適的床上。技術人員用膠水或糊狀物在您的頭皮上放置大約 23 個電極。無論是睜眼還是閉眼,您都可以放鬆。在激活過程中,您可能會看著明亮的光線或以不同的方式呼吸,以查看您的大腦是否發生了變化。如果您有癲癇發作,技術人員會在記錄中註明活動。在常規腦電圖期間,技術人員會記錄 23 分鐘,並努力獲得至少一部分的困倦或睡眠狀態。

〔腦電圖檢查後會發生什麼?〕

  • 在您的腦電圖之後,技術人員將移除電極並清潔您的頭皮。您的頭髮和皮膚可能會感覺很粘,因此您需要在家洗頭。除非您的醫生說您不應該開車,否則您可以開車並返回您的日常活動。


〔腦電圖有副作用嗎?〕

  • 腦電圖檢查幾乎沒有副作用。

  • 有些人在腦電圖檢查期間,執行深呼吸激活程序時可能會感到頭暈。腦電圖期間癲癇發作的風險很小。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技術員或醫生會隨時提供幫助。

〔我什麼時候能知道腦電圖檢查結果?〕

  • 您將在後續的門診回診時得知腦電圖檢查的結果。您的醫生會向您解釋您的腦電圖結果。

〔腦電圖結果意味著什麼?〕

  • 您的醫生將從您的腦電圖識別出腦電波模式。測試結果將模式描述為正常或異常。異常模式有不同的相關,例如:酗酒或物質使用障礙(藥物濫用)、腦出血、腦腫脹(水腫)、腦腫瘤、頭部受傷、偏頭痛、癲癇等癲癇症、 睡眠障礙,例如睡眠呼吸暫停或發作性睡病、中風。腦電圖能協助確立臨床疾病影響腦功能的程度,但無法單憑腦電圖診斷出特定的疾病。

〔如果我的腦電圖判讀為異常該怎麼辦?〕

  • 您的醫生可能會將您轉介給專科醫生,例如神經科醫生。專科醫生可以診斷、治療或管理您的病情。腦電圖是一種安全、無痛的測試,可測量大腦活動。腦電圖可以幫助您的醫生了解癲癇發作、意識模糊或記憶力減退等症狀的原因。通過診斷,您的醫生可以適當地治療和管理與大腦相關的疾病。

﹝周邊神經科常使用的神經電生理檢查﹞

〔周邊神經科診治範圍〕

  • 舉凡周邊神經以及肌肉病變都屬於周邊神經科可以診治的範圍。一般表現的症狀常以手腳麻木,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抽筋, 脖子酸痛,肌肉痛,腰酸背痛,坐骨神經痛等來呈現。

  • 周邊神經病變的診斷,基本上需要結合詳細的病史詢問,臨床神經理學檢查,神經電生理學檢查;有部分需要進一步血液及影像檢查(如 CT,MRI) ,如果懷疑有罕見疾病,也有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基因檢查。


〔神經傳導速度 (NCV)〕

  • 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是周邊神經病變裡面一項重要以及普遍的檢查,可以協助評估腕隧道症候群,糖尿病神經病變,脊椎神經病變或是其他的周邊神經損傷。

  • 神經傳導檢查會以微量的電流來刺激神經,通過貼在皮膚上的電極片接收,再由電腦分析所得資訊。 檢查的時候會有輕微的類似觸電的感覺,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舒服,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肌電圖 (EMG)〕

  • 肌電圖檢查可以幫忙確定引起肌肉或神經疼痛,麻木,無力,或是相關肌肉萎縮的原因。檢查的時候,會有一根細小的針頭扎進受檢者的肌肉, 受檢者聽從指示,將肌肉適度的用力收緊或放鬆,所產生的微量肌電波經由電腦記錄並由醫師加以分析,配合臨床症狀做出判斷。 這項檢查會有輕微的疼痛,需要受檢者充分配合。有部分的受檢者也可能會出現暈針。

  • 檢查所使用的針均為拋棄式單一次使用,不會有重複使用造成感染之虞。

〔誘發電位 (EP)〕

  • 誘發電位又分為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查 (BAEP), 視覺誘發電位檢查 (VEP) 和 體感覺誘發電位檢查 (SSEP) 。這些檢查分別記錄腦部對於聽覺刺激,視覺刺激以及感覺刺激的反應。

1. 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查可以協助評估暈眩,平衡障礙,以及腦幹小腦角間疾病。

檢查的時候,受檢者會透過耳機聽到滴滴答答的聲音,聲音經過聽神經及腦幹由貼在頭頂部位的電極接收,經過電腦處理產生對應的波形,提供鑑

別診斷所需要的資訊。

2. 視覺誘發電位檢查可以協助評估視神經的病變,以及部分的脫隨鞘神經病變。

檢查的時候,受檢者後腦勺枕骨的部位會貼上幾片電極片,同時端坐在電腦螢幕前面專心注視螢幕中央,這時候電腦螢幕一般會出現黑白相間如棋盤 般的畫面,受檢者需要專心注視著螢幕中央,避免過多的眨眼反應。 部分特別的狀況,也可以採用眼罩式的刺激器替代電腦螢幕。

3. 體感覺誘發電位檢查可以幫忙評估體感異常疾患的病灶定位,如維他命B12缺乏症所引起的體感異常。

檢查的時候,受檢者需臥躺在檢查床上,經由上肢或下肢予以微量電流刺激, 並由貼在背部或頭部的電極片來接收所得到的波形。

4. 自律神經功能檢查

透過對流汗以及心跳的檢測,可以評估交感神經系統的生理狀況。

〔注意事項〕

  • 做神經電生理檢查的時候,由於在頭皮或是身體其他部位可能需要張貼電極片,所以檢查前相關部位宜保持清潔,避免塗抹皮膚保養品或藥膏;也不能佩戴金屬飾品如髮夾,手鐲等以避免干擾。

  • 做肌電圖時:

  • 如果有凝血障礙,需主動告知。

  • 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必要時檢查前可能需預先停藥數天。

  • 如果受檢者有受檢部位感染,需主動告知。


﹝神經心理檢查﹞

神經心理檢查,主要是檢查病人因腦部受傷或疾病等因素,產生退化或認知與行為的改變。當病人疑似出現認知退化(如記憶、語言表達、理解力、判斷、定向、反應及思考能力等)或是情緒行為的改變(如到處遊走、情緒起伏大、妄想及幻覺等),便可藉由臨床心理師使用神經心理衡鑑工具來進行相關功能的檢查,以評估病人的受損或退化情形。


〔什麼是神經心理檢查?〕

  • 神經心理檢查是透過結構化的篩檢量表,評估病人認知功能受損程度與型態,以及病人行為和情緒的改變,或病人罹病後職業與社交功能受損的情形,協助醫師進行鑑別診斷並瞭解病因。

〔為什麼要做神經心理檢查?〕

  • 神經心理檢查,可以在疾病的早期偵測到腦功能的異常,量化正常與異常之認知與行為功能,因此目前在臨床上,常被用來作為協助醫師鑑別診斷、評估手術或藥物治療之療效、提供疾病預後之指標,以及家屬照顧之參考。

〔誰來幫您進行神經心理檢查?〕

  • 臨床心理師,是熟悉腦功能與認知行為之關係的專業人員,所受的訓練涵蓋臨床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神經學、神經影像學與神經藥物學。根據您的醫生的命令,您可能在門診檢查室或住院中進行神經心理相關的檢查。

〔神經心理檢查評估哪些面向?〕

  • 臨床心理師將為病人檢查包括注意力、學習、記憶、語言、空間、知覺、抽象思考、問題解決、社交判斷、情緒、人格與行為等功能的改變,並回答功能之改變與腦病變之關聯。臨床神經心理檢查,可以比一般病史詢問,得到更完整患者認知與行為功能評估資料,

〔神經心理檢查前的準備?〕

  • 正常用餐,避免身體不適影響功能表現。

  • 保有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狀況不佳而影響結果。

  • 維持正常作息並保持情緒平穩,若受檢者近期身體狀況或精神較不佳,建議可擇日檢查以避免影響結果。

  • 若受檢者有聽力或視力方面的問題,請盡可能配戴相關輔助工具(如眼鏡、助聽器)。

  • 建議陪同家屬可先觀察病人平常生活功能情形,並蒐集能力(例如記憶力、語言表達、理解力、判斷力等)與行為改變的資訊


〔神經心理檢查期間是怎樣的過程?〕

  • 檢查會於一安靜、不受干擾之空間內進行。

  • 檢查時請全程放鬆心情,並盡可能保持專注與投入。

  • 檢查主要以口語對談及紙筆方式進行,由臨床心理師以事先設計過的問卷或測驗工具(如測驗本、紙卡、圖片、方塊等)逐一予以進行評估。

〔神經心理檢查後的注意事項〕

  • 報告時間視不同測驗種類而有不同,依照醫師掛號時間回診即可。

  • 如常生活作息,無禁忌。

〔神經心理檢查結果意味著什麼?〕

  • 測驗結果可能顯示認知功能正常或有減退的情形。認知功能減退有不同的相關,例如:失智症、酗酒或物質使用障礙(藥物濫用)、腦出血、腦腫脹(水腫)、腦腫瘤、頭部受傷、癲癇等癲癇症、睡眠障礙、中風。神經心理檢查能協助確立臨床疾病影響腦功能的程度,但無法單憑神經心理檢查診斷出特定的疾病。

〔如果神經心理檢查結果有缺損該怎麼辦?〕

  • 您的醫生可能會將您轉介給專科醫生,例如神經科醫生。專科醫生可以診斷、治療或管理您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