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與癲癇

梁昭鉉  小兒神經科醫 

一、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類群疾患(ASD)並不是罕見的疾病,根據統計其發生率約為1/100,診斷上的兩大特徵是「社交溝通與互動」上的困難及「侷限且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展上的疾病,其症狀在兒童早期即會出現,有些可以在三歲前診斷出來,依照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自閉症正確的名稱應該稱為「自閉症光譜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之所以稱作光譜,是因為每個孩子的症狀有不同程度的區別。大家常聽到的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非典型自閉症全部都歸於自閉症光譜疾患中。但造成自閉症的原因目前仍未有定論,與基因、表觀遺傳(epigenetic)和環境都可能有關。如上所述,自閉之診斷是根據 DSM-V的診斷要件,無法只靠抽血或影像學做診斷。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上述的兩大症狀,治療上仍是以訓練、行為矯治、特殊教育與療育為主,部分情緒問題可以藉由藥物獲得控制。然而每個自閉孩子的表現不同、嚴重程度不同,所以接受的治療需視個別需要而設計,本中心目前針對這群孩子有提供跨領域介入之治療課,包括語言治療(提升語言能力)、物理治療(提升大動作、平衡感)、職能治療(提升手部靈巧度、自我照顧能力)及心理師的社會互動能力訓練。


二、 自閉與癲癇有甚麼關係?

  相較於一般兒童,自閉症的小朋友有比較高的比例有癲癇,在自閉兒童中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癲癇、焦慮等,是常見的共病。癲癇是因為腦部神經細胞過度活躍而引起的臨床表現,就像電線走火般,突然間走錯了電而起火花似的,來些不該有的放電現象,致使腦部電位混亂。根據台中榮總遲景上主任對國小學齡兒童,調查發現一千人中有6.7人患有癲癇。但在最近的文獻報告中 (Jokiranta et.al,2014),自閉兒童中有癲癇的比例是6.6%,特別是如果是女性自閉兒童合併有智障者其比例更高。自閉兒童第一次發生癲癇症狀的年齡有兩個高峰期,一是兒童期,一是青春期。自閉兒童之癲癇臨床表現相當多樣,除了常見的全身抽搐外,有些可能是以失神性發作為主,家長及老師都不易發現,但是此種發作卻可以使用藥物治療而獲得改善。另外有些基因變異所造成的癲癇與自閉,使用某些特別的抗癲癇藥物也能獲的很好的療效。


  若您的小朋友被診斷是自閉時,除了接受適當的行為治療與復健療育外,也應該注意他們是否有其他的行為異常:如發呆或常常叫沒有反應等,此時應該讓小兒神經科醫師為小朋友做一個完整的腦波與神經學評估,若是有癲癇,經由適當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可以讓小朋友的療育能有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