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庭妤 語言治療師
(1) 創造愉快的互動經驗
孩子經常通過模仿大人來學習行為,確保你在與孩子互動時,不斷維持自然且積極的眼神接觸。
在和孩子互動時,盡量保持輕鬆愉快的氛圍。例如,在玩遊戲、講故事或是唱歌時,讓眼神接觸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2) 避免強迫
強迫孩子進行眼神接觸可能會讓他們感到不安或困惑。
應避免方法如:移動孩子的頭部說「看我」、把任何物品都擺在自己眼睛旁希望孩子一直看著自己的臉等。
(3) 正向回饋
當孩子與你進行眼神接觸時,給予正向的鼓勵和表揚像是:一個有趣的表情、口頭的正向鼓勵。
(4) 縮短距離
在和孩子對話或是遊戲時,縮短你們之間的距離或是維持在孩子的正前方,使孩子能夠容易地與你對視。如果你站得太遠,孩子可能不會注意到你的眼神,因此縮短距離能夠促進眼神接觸。
以上可採取的互動方式如:
• 做誇張的表情、或是在臉部做吸引孩子的裝飾去吸引孩子的目光
• 與孩子進行互動性的遊戲,並且將表情、語調做誇張,吸引孩子看像臉部,如:遮住自己雙眼再打開,做表情並說「哇~」、「Peekaboo」
• 主動移動孩子的正前方一起玩玩具,或是將孩子喜歡的物品移到眼前
• 中途中斷正在與孩子進行的活動,等待孩子發現並且看向你(例如:盪秋千拉起來停住,等孩子看向自己再放開)。
(1) 簡單清楚的語言:
• 使用簡單、短暫的指令,並確保語言適合孩子的理解水平。
• 確保語音清晰,並用適當的語氣(輕柔、親切)來說話。
(2) 視覺提示:
• 除了口頭指令,還可以搭配視覺提示(如圖畫、手勢、動作等),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指令的內容。
• 使用指導性的圖片或玩具,幫助孩子建立指令與具體動作之間的聯繫。
(3) 提供正向回應與獎勳:
• 當孩子成功執行指令時,及時給予積極回應,如稱讚、擁抱等,這樣能增強他們遵從指令的動機。
• 可以使用小獎勳作為鼓勵,讓孩子更有信心。
(4) 逐步增加挑戰:
• 初期可以從簡單的單步指令開始(如“拿球”),隨著孩子的理解能力提升,逐漸增加指令的複雜度(如“拿起球並放在桌上”)。
• 在挑戰過程中,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來理解並回應。
以下是幾個可以增進學齡前兒童指令理解能力的居家活動:
指令跟隨遊戲
活動內容:讓孩子聽指令並執行動作。起初使用簡單的指令,例如「站起來」、「坐下來」、「跳一跳」等,然後逐步增加難度。
範例指令:跳三下、轉一圈、拍拍手
目的:增進親子互動,同時幫助孩子專心聆聽並理解指令。
顏色與物品分類
活動內容:讓孩子根據顏色、大小、形狀等分類物品。可以準備一些玩具、衣物、積木等,並指示孩子如何分類。
範例指令: 把紅色的積木放在一邊、把圓形的球放到盒子裡。
目的:這有助於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時增強他們的指令理解能力。
找一找遊戲
活動內容:給孩子發出指令,讓他們根據指令尋找指定的物品。
範例指令: 找一個綠色的玩具、找一雙鞋子。
目的:這不僅能幫助孩子理解指令,還能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家庭任務遊戲
活動內容:設計日常家務任務,讓孩子在遊戲中協助完成家庭工作,並根據指令執行。
範例指令: 請把這些碗放到餐桌上、拿起這些玩具並放回箱子裡。
目的:幫助孩子理解和遵從實際生活中的指令,同時培養責任感。
尋寶遊戲
活動內容:在家中設置簡單的尋寶遊戲,根據指令讓孩子去發現隱藏的物品。
範例指令:去找你最喜歡的玩具、找出紅色的球並帶回來
目的:提升孩子聽指令並執行的能力,同時增進他們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增加詞彙量
多樣化語言暴露: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介紹新詞彙,幫助孩子理解不同語境中的詞彙含義。
語境使用:讓孩子在實際情境中學習新詞彙,強調詞彙與實物或活動的聯繫。
提供實物或圖片支持:使用物品、圖片卡片或圖書來強化新詞彙的學習,這有助於將詞彙與具體物體聯繫起來。
重複與加強詞彙使用:日常生活中在多種情境下使用新詞彙,並且讓孩子理解這些詞彙的意義。通過重複使用,孩子能夠更加熟悉這些詞彙並能夠使用它們。
居家練習活動:
• 尋找物品遊戲:讓孩子根據你給的詞彙指令去找到相應的物品,如:「去找紅色的積木」、「給我大杯子」、「去拿水壺」。
• 親子閱讀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故事書,每頁書上指出並解釋書中的新詞彙,鼓勵孩子描述圖片或故事中的人物和動作。如:「這是‘狐狸’,牠的尾巴是蓬鬆的,你看牠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城堡’很大,我們來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
• 語境學習:將新詞彙放入具體的語境中,讓孩子了解詞彙的使用情境。這樣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詞彙的意義。在講故事時或日常對話中使用新詞彙,並讓孩子參與討論或回答問題。如:“你看故事書裡的弟弟很羨慕同學有新玩具,你也會很羨慕同學的機器人玩具,所以一直請媽媽買給你”。
(2) 基本概念詞彙的學習(如顏色、形狀、大小等)
• 分類學習:使用顏色、形狀、大小等基本概念進行分類練習。通過對比和分類,幫助孩子學會區分和理解不同的概念。
• 視覺和觸覺支持:將概念詞彙與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等視覺特徵聯繫起來,進行實物演示
居家練習活動:
• 簡單畫畫與配對活動:與孩子一起畫圖並且在過程中描述他們所使用的顏色、所畫出的物品特徵。例如,“這是紅色的蘋果”、“這個蘋果好圓喔”。
• 顏色與形狀遊戲:準備顏色和形狀各異的物品,讓孩子根據你的指令進行分類或挑選。如:「請找出所有紅色的物品」、「請拿出一個圓形的積木」。
(3) 增加語義深度與豐富度
• 詞彙延伸:對已經學過的詞彙進行擴展,幫助孩子理解詞彙的不同含義和用法。
• 創建語境:使用不同情境來進一步擴展對詞彙的理解,例如描述一個詞的不同特徵或用法。
• 連接已知與未知:引導孩子將已知詞彙與新詞彙建立聯繫,通過比喻、類比來幫助他們理解詞彙的多重意義
居家練習活動:
• 同義詞與反義詞練習:在閱讀故事、看電視或是生活當中,幫助孩子理解一個詞的多重含義,並引導他們找出這些詞的同義詞或反義詞。例如: “你看這個小朋友好開心、他好興奮。開心地相反是難過,這個小朋友現在不難過。”
• 視覺輔助以及聯想:使用圖片、圖卡、或實物來幫助孩子理解詞彙;通過聯想將新詞彙與孩子已經理解的概念、經驗或情境結合,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記住新詞彙。如:指著一張圖片說“這是太陽,太陽是圓的,是黃色的”,這樣能幫助孩子將詞彙與具體形象聯繫起來。
• 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使用新學的詞彙,這樣能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加強對詞彙的理解。如:當學習“醫生”這個詞時,可以設置一個“診所”情境,讓孩子扮演醫生、病人等角色,並且同時介紹診所會出現的物品以及事件如:針筒、看病、檢查、拿藥等。
(1) 使用簡單、清楚的語言
• 使用簡單的語句,並盡量避免過於複雜的句子結構。逐漸提高語句的長度和難度,讓孩子可以跟上。
• 例如,從「拿球」開始,逐漸轉為「請把球放到桌子上」。
(2) 加強語音和語調
• 以適當的語調來說話,保持語音清晰,並強調重點詞語,這樣孩子更容易聆聽並理解。
• 可以使用變化的語氣(如高低音調)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能幫助孩子分辨語句中的關鍵部分。
(3) 使用視覺提示
• 除了口頭指令,還可以搭配手勢、表情、圖片或動作等視覺提示幫助孩子理解語句內容。
• 例如,在說「請給我紅色的積木」時,可以指向紅色積木,讓孩子更容易理解。
(4) 逐步增加語句難度
• 初期可以從單步驟的簡單語句開始,隨著孩子理解能力的提升,逐漸增加語句的複雜度。
• 例如,從「喝水」到「請喝水,然後擦嘴巴」。
(5) 定期重複和復習
• 通過反覆說明和重複,幫助孩子記住和理解語句中的內容。
• 當孩子執行某項動作時,可以再度描述這個動作,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語句結構。
(6) 增強互動與反饋
• 在和孩子互動時,隨時提供正向的反饋,表揚他們成功理解語句並完成行為。
• 例如,“太棒了,你聽懂並完成了指令!”
居家活動:
故事時間
活動內容:與孩子一起讀書,並根據故事中的圖片內容描述;描述的語句可以根據孩子的語言能力調整,並且同時讓孩子根據故事情節進行活動或回答問題。
範例語句:
a. 簡單語句如:「今天小豬在森林裡面摘香菇。」、「小豬在森林裡面做甚麼呢?」
b. 複雜語句如:「因為妹妹剛剛在沙發上面跳啊跳,所以被媽媽罵了」、「如果外面沒有下雨的話,媽媽就可以帶小朋友出去玩了」。
目的:這不僅能幫助孩子理解語句,還能增強他們的記憶和語言表達能力。
角色扮演遊戲
活動內容:和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使用生活中的語句來幫助孩子理解並執行。
範例語句:
a. 當孩子扮演老闆,家長扮演客人,可以根據孩子理解能力給予語句如:「老闆,我想要買橘子」、「老闆,除了橘子汁外,你們還有其他甜甜的水果嗎?」
目的:這樣的遊戲能幫助孩子學習如何理解語句,並讓他們有在遊戲中增加生活經驗。
日常任務指令
活動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孩子的能力,讓他們幫忙做家務或參與日常任務,並給出指令;或是在執行日常生活認識的過程中,與孩子描述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增進孩子對於指令以及語句的理解。
範例語句: 「把書放到書架上」、「請拿筷子過來,再幫我把這盤菜端到桌上」、「妹妹你正在洗高麗菜耶!」、「如果把高麗菜洗乾淨了,葉子裡面就不會有蟲了」。
目的:通過日常活動中的指令,讓孩子在實際操作中理解語句。
這些衛教策略和居家活動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語句理解能力,還能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運用語言,進一步促進語言發展和溝通能力。
(1) 建立語言豐富的環境
• 經常與孩子交談並且描述日常活動,在描述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多樣的詞彙或是語句提供孩子多樣的語言刺激。
• 鼓勵孩子講述自己的經歷,這樣可以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並促進理解。
(2) 選擇孩子有興趣、重複情節的故事書
選擇符合孩子年齡和興趣的書籍,尤其是帶有圖片或是是重複辭彙以及情節的故事,這有助於孩子理解故事的主題、預測故事的發展,從而加深理解。
(3) 問題引導與討論
• 閱讀故事時,可以在描述2~3句段落之後,停下來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為什麼這個角色這麼做?” 、“他們在做甚麼呢”),確認孩子對於故事的理解。
• 除了語故事情節相關的內容,亦可以提出問題幫助孩子將自己所聽到的故事與日常生活經歷聯繫起來(如:“這個妹妹去游泳池玩水,你也有去哪裡玩水呢”、 “小豬好難過喔,你什麼時候難過哭哭了呢”),進一步加強理解。
(4) 重複閱讀
• 孩子對某些故事會有強烈的偏好,對於這些故事,鼓勵多次重複閱讀。重複閱讀能夠讓孩子更熟悉故事的結構、情節和詞彙,從而提高理解力。
• 在重複閱讀時,可以改變一些細節或問不同的問題,讓孩子更加主動參與。
居家活動
• 故事回放遊戲
當孩子看完動畫片或是故事書之後,請孩子回顧並簡要講述故事的內容。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的回憶和理解,同時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孩子講述不清楚的時候,亦可提出問題(如“剛剛他們是去公園還是森林玩?” “他打敗壞人了,接下來呢” ),增進個案對於故事或是段落的理解。
• 角色扮演與故事演繹
讓孩子參與角色扮演遊戲,重現故事情節或創造新的故事情境。這樣的遊戲可以增強孩子對故事中角色和情節的理解,並幫助他們掌握情感表達。
家長或其他家庭成員可以加入角色扮演,鼓勵孩子展現自己的故事解讀。
• 家庭故事時間
每天安排固定的「故事時間」,讓孩子坐下來聆聽故事並與家人討論故事內容。這樣的家庭活動不僅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繫,也有助於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在故事時間過後,可以討論故事中的情節或是經驗,讓孩子表達他們的看法,進一步促進理解。
這些策略和活動不僅能有效提升學齡前兒童的故事理解能力,還能增強親子之間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