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瑋 職能治療師
一、發展年齡參考 0-9 個月
二、說明及建議
剛出生至9個月時,嬰兒多用非語言方式表達飲食需求,如哭泣、興奮反應等,看到食物時可能伴隨張嘴或伸手等行為反應;9-12 個月大時會開始使用簡單手勢如指食物、拉大人手,或發出「嗯嗯」、「嘛嘛」等聲,12-18 個月時大多可用單詞表達如「吃」、「要」、「餅餅」、「ㄋㄟㄋㄟ」及搭配手勢。大人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可依照不同發展階段,用相應的方式多示範、引導孩子表達飲食需求。
建立規律作息與預期:
固定用餐和點心時間,讓孩子預期會有食物。
用餐前預告:「要吃飯飯囉!」並搭配餐具等提示。
等待和提供選擇:
在給予食物前,先停頓,眼神看著孩子,等待他發出任何想吃的信號(如眼神注視、身體前傾、發出聲音)。
提供兩個選項:「要吃麵包還是餅乾?」,鼓勵他選擇。
教導簡單的溝通方式:
手勢: 教導簡單的「吃」手勢(如手指點嘴巴)。每次餵食前先做,鼓勵孩子模仿。
聲音/詞彙: 鼓勵他發出「嗯嗯」、「啊啊」或說出「吃」、「還要」等簡單詞彙。
立即回饋與正向鼓勵:
當孩子成功表示時,立即給予食物,強化他的行為。
給予口頭讚美:「你說得很好!」、「很棒喔!」
一、發展年齡參考:6~8個月
二、說明及建議:
(一)、扶持食器的練習建議
從輕量、不易碎的食器開始:
材質: 選擇塑膠或矽膠材質的碗、杯子或盤子。它們輕巧不易碎,即使孩子不小心掉落也不會受傷或弄亂。
形狀: 選擇有把手或易於抓握的設計,如雙耳碗、有握把的學習杯,或底部有吸盤不易滑動的碗,方便孩子抓穩。
分階段練習,逐漸增加難度:
空碗練習: 先讓孩子扶著空碗,感受碗的重量和形狀。
少量食物: 碗中只放少量食物,讓孩子練習扶穩,大人再從旁協助餵食。
流質過渡: 逐漸增加食物量,從較濃稠的流質食物開始(例如米糊、濃湯),再到較固體的食物。
大人的協助與引導:
手把手引導: 最初可以大手包小手,引導孩子扶住食器,讓他感受如何施力。
從旁協助: 當孩子扶不穩時,大人可以從旁輕輕扶著,確保食器不倒。
口頭鼓勵: 不斷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哇,你好棒!有扶好喔!」
創造成功的機會:
在孩子吃得專注、心情好的時候練習,避免在孩子疲倦或情緒不穩時強迫。
不要怕弄髒,鋪好餐墊或圍兜,讓孩子沒有壓力地嘗試。
(二)、嘴部動作與食物感知練習建議
「用嘴抿食物」這項技能主要鍛鍊孩子的口腔精細動作、唇部閉合、感知食物質地以及咀嚼吞嚥的協調。
選擇適合「抿」的食物:
軟質、易融化: 優先選擇質地軟、入口即化的食物,例如:
優格、布丁、果泥
蒸軟的豆腐、軟爛的麵條
切成小塊的香蕉、草莓、酪梨等軟水果
壓成泥狀的馬鈴薯、地瓜
避免: 太硬、太大塊、容易噎住的食物,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引導唇部參與:
用湯匙輔助: 當大人餵食時,不要直接將湯匙送到嘴巴深處,而是讓湯匙輕觸孩子嘴唇,引導孩子用上下唇去「抿」,將湯匙上的食物抿進嘴裡,而不是直接吞嚥或用牙齒咬。
少量多餐: 每次給予少量食物,讓孩子有更多機會練習唇部動作。
用手指沾取: (確保清潔)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沾少量食物,輕觸孩子的嘴唇,引導他主動用嘴唇去抿。
鼓勵探索不同質地:
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嘗試用嘴唇感受不同質地(軟、滑、稠、帶點顆粒感)的食物,提升口腔感知能力。
注意進食節奏:
觀察孩子的進食速度和反應,不要催促,給予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嘗試、感知和吞嚥。
(三)、綜合練習的注意事項
耐心和鼓勵: 這是最重要的!孩子學習新技能需要時間,過程中難免會有混亂和失敗,家長的耐心和正向鼓勵是孩子最大的動力。
尊重孩子的意願: 如果孩子表現出抗拒或不適,不要強迫,可以暫停休息一下,換個時間再嘗試。
安全第一: 確保所有練習的食物大小和質地都適合孩子的年齡,避免噎嗆風險。
模仿學習: 大人可以在孩子面前示範如何扶穩食器,如何用嘴唇抿食物,孩子會透過觀察模仿來學習。
不比較: 每個孩子的發展進度不同,不要與其他孩子比較,專注於自家孩子的進步。
一、發展年齡參考:6~9 個月
二、說明及建議:
(一)、選擇合適的吸管與容器:
短粗吸管: 最初選擇較短、管徑較粗的吸管,讓吸力要求較低,易於控制。
窄口深杯: 用窄口且較深的杯子,這樣吸管可以觸底,方便吸取。避免寬口杯,因為吸管容易滑動。
半滿容器: 杯子裡只裝半滿的飲料,減少打翻的風險,也讓吸取更容易。
(二)、從濃稠液體開始:
目標: 降低吸取的難度,讓孩子更容易感覺到吸力並成功吸到液體。
建議: 從優格、布丁、奶昔等較濃稠的液體開始練習,接著逐步過渡到稀釋的果汁、牛奶,最後是水。
(三)、初期輔助技巧(幫助建立吸力概念):
擠壓瓶身: 若使用軟塑膠瓶或吸吸樂,可以輕輕擠壓瓶身,讓少量液體上升到吸管口,引起孩子的注意並刺激他嘗試吸吮。
手指堵住: 大人可將吸管放入飲料中,用手指堵住吸管上方開口,提起吸管,使少量液體留在吸管中。然後將吸管移到孩子嘴邊,放開手指讓液體流入孩子口中,讓他感知吸吮的結果。
(四)、示範與模仿:
大人示範: 在孩子面前清楚地示範如何使用吸管喝水,誇張地發出吸吮的聲音,引起他的興趣。
鼓勵模仿: 鼓勵孩子跟著你的動作模仿,即使他一開始只是含著吸管,也要給予鼓勵。
(五)、正向強化與耐心:
立即獎勵: 只要孩子有嘗試吸吮或吸到一點點液體,立即給予口頭讚美(「哇!好棒!」)或小小的鼓勵。
耐心等待: 學習新技能需要時間,過程中可能會失敗或弄濕,保持耐心,不要強迫,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一、發展參考年齡:12~36個月
二、讓孩子練習自己用湯匙吃東西的建議
選擇合適的湯匙與食器:
短柄深湯匙: 選擇柄較短、碗口較深、不易打翻且易於舀取的湯匙。
防滑碗盤: 使用底部有吸盤或有防滑設計的碗盤,減少移動或打翻。
淺邊盤子: 如果是固體食物,用淺邊的盤子比深碗更容易舀取。
從黏稠食物開始:
目標: 讓食物不容易從湯匙上掉落,增加孩子成功的機會。
建議: 從優格、濃稠的粥、布丁、麥片等黏性較強或質地較厚的食物開始練習,逐步過渡到較稀的湯或顆粒狀食物。
初期輔助與引導:
手把手引導: 最初可以大手包小手,引導孩子舀取並將食物送入口中,讓他感受動作流程。
預先準備: 大人可以先幫忙舀好一匙食物,讓孩子自己練習將湯匙送入口中。
放慢速度: 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嘗試,不催促。
三、讓孩子練習自己拿杯子喝水的建議
選擇合適的杯子:
雙耳杯: 最初選擇有兩個把手的杯子,方便孩子雙手抓握,增加穩定性。
輕巧防滑: 使用輕巧、不易碎的塑膠或矽膠材質杯子,底部可有防滑設計。
容量小: 杯子裡只倒少量水,即使灑出來也不會弄濕太多,減少挫折感。
從少量水開始:
目標: 降低喝水的難度,讓孩子更容易控制流量。
建議: 每次只倒入杯子底部的少量水,讓孩子習慣傾斜杯子和控制吞嚥的動作。
輔助與示範:
大人協助: 最初可以扶著杯子底部,引導孩子將杯子送到嘴邊並傾斜。
口頭指令: 提醒孩子「慢慢來」,「小口喝」。
示範動作: 大人可以誇張地示範如何正確拿杯子喝水,讓孩子模仿。
創造成功機會:
鋪好餐墊: 在餐桌下或椅子下方鋪設防潑墊或舊報紙,讓孩子不怕弄髒。
鼓勵嘗試: 即使灑出來也要給予鼓勵,強調他嘗試的努力。
一、發展年齡參考4~5歲
二、說明與建議:
(一)、選擇合適的筷子與餐具:
學習筷(輔助筷): 從帶有指環或輔助固定設計的學習筷開始。這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握姿,並體驗夾取的動作,減少挫折感。
扁平或粗糙筷身: 當孩子熟悉學習筷後,可嘗試筷身較扁平或末端有粗糙防滑設計的普通筷子,比圓滑的筷子更容易夾住食物。
防滑碗盤: 使用底部有防滑設計或有一定重量的碗盤,避免移動或打翻。
(二)、從易夾的食物開始:
目標: 讓孩子容易成功夾取,建立信心和興趣。
建議: 從較大塊、不易滑動、質地稍軟的食物開始練習。例如:
切塊的豆腐、蛋、魚肉(去刺)
煮軟的蔬菜(如紅蘿蔔塊、花椰菜)
方塊狀的水果(如西瓜、蘋果塊)
麵包丁、小饅頭、蝦餅
避免: 圓形、細小、滑溜或太硬的食物,如豌豆、玉米粒、麵條(初期)、丸子等。
(三)、初期輔助與引導:
正確握姿示範: 大人清楚地示範正確的握筷姿勢(上方筷子像拿鉛筆,下方筷子固定不動),並用手幫助孩子調整。
手把手練習: 在孩子初學時,大手包小手,引導孩子練習夾取和放下的動作。
分階段練習:
先練習夾取非食物的小物品(如棉花糖、積木、豆子),練習將物品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碗。
再過渡到餐桌上,將食物夾到自己的盤子或嘴邊。
口頭提示: 提醒孩子「上面那根動、下面那根不動」、「輕輕夾」。
(四)、創造遊戲與輕鬆氛圍:
夾物遊戲: 將夾取動作變成有趣的遊戲,例如比賽誰能夾得更快、夾得更多或夾取不同形狀的物品。
不強迫: 孩子對筷子有抗拒時,不強迫使用,可交替使用叉子或湯匙,讓他覺得吃飯不只是挑戰。
耐心與鼓勵: 學習用筷子是個需要精細協調的技能,給予孩子充足的耐心和不斷的口頭鼓勵,讚揚每一次小小的進步。即使弄髒或失敗,也要正面引導,例如「沒關係,我們再試一次!
一、參考發展年齡:5~6歲
二、說明及建議:
選擇合適的食器與工具:
防漏學習杯/吸管杯: 初期使用有防漏閥或傾斜不漏的學習杯、吸管杯,減少喝水時的灑漏。
深口湯匙/防滑餐具: 湯匙選擇較深、容易舀取且不易滑落的款式。盤子或碗可選用底部有吸盤或加重防滑的設計。
適當尺寸的餐具: 確保餐具尺寸與孩子手部大小及口腔大小相符,方便操作。
從易於控制的食物開始:
固體食物:
黏性食物: 從優格、濃稠的粥、布丁等黏性較強的食物開始,這些食物較不容易從湯匙上滑落。
大塊且易拿取: 提供較大塊、孩子容易用手抓握或用叉子、湯匙舀取的食物,例如蒸軟的蔬菜塊、切塊的水果(香蕉、酪梨)、煮熟的麵條等。
避免: 初期避免給予過小、過圓、易碎(如餅乾屑)、易散開(如米飯粒)或過於油滑的食物。
液體食物:
濃稠液體: 如濃湯、優格飲、奶昔等,相較於水更不容易灑出,因為流速較慢。
少量多次: 無論是液體或固體,每次給予少量,讓孩子有時間吞嚥,避免一次性過多造成溢出。
引導與示範口腔動作:
強調「抿」的動作:
餵食時,將湯匙輕觸孩子上下唇,引導他用嘴唇抿取食物,而不是用牙齒咬湯匙或讓食物掉出。
喝水時,提醒孩子「小口喝」、「慢慢喝」,引導他用嘴唇含住杯緣或吸管,控制液體流入。
示範與誇大: 大人可以誇張地示範如何細嚼慢嚥、如何用嘴唇抿乾淨湯匙,或如何平穩地將杯子移到嘴邊並慢慢喝。
口頭提醒: 適時提醒「把嘴巴閉好」、「慢慢吃」、「小口喝」。
創造成功的環境與正向回饋:
低壓力環境: 在孩子心情好、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練習。鋪設餐墊或使用圍兜,讓孩子不必擔心弄髒。
提供鏡子: 有些孩子看著鏡子進食,可以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嘴巴動作,進而調整。
即時讚美: 只要孩子有進步,即使只是少掉一點點,也要立即給予正向
鼓勵和讚美,例如:「哇,這次都沒有掉出來,你好棒!」、「嘴巴抿得好乾淨喔!」
耐心與重複: 這是需要大量練習的精細技能,請保持耐心,允許孩子犯錯,並不斷給予機會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