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自閉症孩子互動

華庭妤  語言治療師 

甚麼是自閉症

  孩子早期出現社交溝通以及社交互動的缺損,並且有侷限、重複的行為模式或是興趣,依據美國精神科診斷標準,稱為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自閉症以及一般孩子的差別在於,一般來說,自閉症孩子在學習中通常較不會專注在社會環境;一般孩子會對人感興趣,然自閉症孩子卻對物品感興趣,也會以不尋常的方式探索物品。在基本學習技能的部分,一般孩子能夠模仿並且了解他人所做的事情,自閉症孩子無法輕易模仿和了解他人的行為,會以有限的方式玩弄物品或是操作重複的玩具。如此一來,自閉症孩子在生活中會錯失許多溝通、社交以及遊戲的機會,而早期療育的核心目標是幫助自閉症孩子注意並且學習環境中的溝通方式(如:口語、臉部表情和他人的動作),凸顯他們對人的注意力。


家長與自閉症孩子互動的重要性

  在孩子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家長是孩子最常接觸的人;若家長能夠在家裡運用一些方法,孩子通常能夠記住學會的技能,運用在生活情境中。多項研究顯示,由家長執行的介入方式可以增進孩子的溝通以及遊戲技能;此外,當親子互動時,雙方都能有更多的成就感以及樂趣。由家長執行的策略不需要特別的設備或是為孩子規畫特別的教學時間,在家互動所需的材料就只是孩子常用的玩具或是遊戲素材,日常活動像是洗澡、用餐、遊戲都是能夠與孩子互動的時間。


如何與自閉症孩子互動

看人和聆聽他人說話對小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習活動;然而,自閉症孩子對於看人以及與人互動的興趣不如其他孩子那麼強烈,如此一來會減少很多學習的機會。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1)找出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思考甚麼樣子的玩具/戶外活動/歌曲/聲音/遊戲會讓孩子無聊的時候會去尋找;甚麼東西可以讓孩子有笑容;甚麼東西會讓孩子開心起來。

(2)保持和孩子的位置:活動時與孩子面對面、眼睛同高,讓孩子能夠看到我們的臉、表情以及眼神。

(3)去除周遭讓孩子分心的事物:像是:玩玩具時把其他玩具收到看不見的地方、遊戲時關掉電視。

(4)跟隨孩子的引導:和孩子在遊戲的時候,不需要嘗試改變孩子的活動或是注意焦點,試著跟隨孩子的注意力並且投入他現在正在進行的活動。可以透過敘述(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提供協助或是模仿孩子的動作來跟隨孩子的注意力並且參與他的活動

例如:當孩子拿起火車,家長可以在旁邊說明:「那是火車。」;若孩子開始來回滑動火車,家長可以拿出第二輛車來回滑動,模仿孩子的速度、所發出的聲音或是所說的話

自閉症孩子多數時間喜歡自己玩,很少將他人拉近活動裡或是尋求他人的回應;透過與孩子輪流,孩子會去觀察他人的言行並且模仿,是孩子學習的一個機會。

與孩子輪流時,準備能夠與孩子共同遊戲的物品或是活動,在遊戲中輪流與孩子進行相似的動作。例如:與孩子玩積木的同時,家長可開始將積木疊高,並且給孩子一些積木,提示或是鼓勵孩子一同往上疊,來回的玩,兩人輪流將積木越疊越高。用餐時,與孩子輪流吃喝(孩子先吃一口、然後換家長)。

模仿對所有人來說是強而有力的學習工具,然而自閉症孩子較不會注意並且模仿他人的動作以及語言,模仿動機亦較低。家長可以在遊戲中注意觀察且模仿孩子的行為、動作以及發出的聲音,一段時間後加入新的動作/聲音,並且提示孩子模仿你。可模仿的事物如下:

(1)模仿聲音:透過重複孩子所發出的聲音,讓孩子發出更多聲音,即便不確定那個聲音的意義是甚麼

例如:與孩子面對面遊戲時模仿孩子的聲音,同時利用他的聲音玩遊戲,然後等待,看孩子是否再次發出相同或是更多的聲音

(2)模仿操作物品的動作:模仿操作物品的動作可以讓孩子更注意到我們手中的物品以及我們拿這個物品做麼,同時提供方法讓孩子學習更多物品的新方法以及概念。

例如:拿取兩套相似或是相同的玩具,先模仿同時描述孩子的動作;在模仿一段時間之後,引進一些動作或是玩法上的變化,等待孩子模仿。

(3)模仿手勢、臉部表情以及動作:模仿動作以及臉部表情可以讓孩子更參與在活動當中,同時也可以吸引孩子更注意家長的臉部以及聲音。

例如:玩氣球或是吹泡泡的時候,鼓起臉頰並且誇張的吹氣,期待孩子模仿。挑選孩子喜歡的歌曲或是遊戲,教導或是肢體帶領孩子做出其中的唱跳動作。

自閉症孩子較少注意到兩個人之間的溝通,不會使用清楚訊號表達需求和慾望。因此,製造溝通機會讓孩子產生需求,並且增強溝通動機,讓孩子有機會主動開啟溝通。

(1)少做一些,讓孩子多做一些:鼓勵孩子溝通,減少能夠直接滿足孩子需求的事情。

像是:提供多樣物品給孩子選擇,而不是讓孩子可以直接拿;給孩子並不想要的東西,讓孩子有機會拒絕。

例如:

1.將餅乾分成好幾片,孩子想要在吃時必須提出要求。

2.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杯子、點心或是特別物品放在孩子看的到但拿不到的地方(架子上或是密閉的透明容器),讓孩子需要求助才拿的到。

3.故意從架子上拿下孩子不喜歡的餅乾,讓孩子有機會拒絕。

(2)等一會兒:等孩子出現溝通行為時,再給他,如此可以建立孩子的溝通行為(不管是眼神、姿勢動作或是口語)。

例如:

1.在要抱孩子之前先伸出雙臂,等帶孩子看你或是舉起手回應時,再將小孩抱起。

2.在與孩子進行搔癢或是吹泡泡的活動,孩子玩得正開心時,暫停並看著孩子,等待孩子要求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