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喜歡「這樣玩」,需要限制他嗎?

陳人瑜  職能治療師 

  您有沒有曾經看過有些孩童不太容易與人建立關係、說話總是雞同鴨講,無法流暢應對、很難融入團體生活中、或是對特定的人事物異常的執著呢?以上這些特質,對於那些彷彿來自不同星球的自閉症孩童而言,其實並不難見。自閉症孩童除了社交互動能力比較缺乏外,也不難發現他們有著獨特的堅持或是侷限的興趣,而這些特質也不難反應在小年紀自閉症孩童的遊戲方式上。例如有些自閉症孩童非常喜歡車子,但玩法上非常單一,只願意不斷的撥動輪胎;有些孩童對於積木非常有興趣,可以將所有積木一個一個整齊排隊,但卻不願意將積木疊高、組裝。

  面對這些行為時,家長不難會提出一個疑問,「我應該要強行改變他的這些玩法嗎?」。但若是以硬碰硬的方式處理,不難預見孩童可能會在過程中哭鬧、將玩具丟掉、甚至出現想要反抗的攻擊行為,這將會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過程,孩童也可能因此建立一些不適當的行為連結。

  這時,可以先想想幾個問題。

一、侷限的玩法有不好嗎?

  對於孩童而言,在遊戲的過程中,會學習到各種不同的能力,例如扮家家酒遊戲中,孩童可以學習互動、開拓想像力、模仿觀察他人的操作方式,也可以在操作玩具刀具、叉匙的過程中練習手功能以及視動整合能力。如果遊戲種類過於單一,可能會導致孩童在部份能力的練習經驗不足,影響發展;若孩童只願意操作特定玩具,也可能在操作其他相似的任務時,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能力,因而影響表現。

二、強硬的限制孩童很容易兩敗俱傷,有沒有甚麼比較好的方法呢?

(1) 可以先從小小的改變開始

  在與這類特質的孩童互動時,我們需要更仔細的去訂定目標,並且時時觀察孩童的變化。試著將目標拆得更小一點吧!將步調放慢一點,每一次都只有一點點小小的變化,可能只是在不同的地方遊玩同一組玩具,或是在排隊的時候改變一下路線。先從小小的改變開始,慢慢地去幫孩童拓展更多的遊玩方式吧!

(2) 孩童與家長一起玩!大家都可以是遊戲的主人!
  試著去觀察孩童都怎麼玩遊戲吧!舉個例子,若孩童在玩車子時只喜歡將車子排隊,父母一開始也可以先透過模仿的方式融入遊戲,並與孩童產生簡單的互動;之後,再試著邀請孩童用不同的方式遊玩,例如加入積木排出隧道讓車子通過、加入底圖讓車子停在指定的位置等等。或是,加入一些互動的情境,例如停車加油、問孩童接下來要停哪台車等等;抑或,在遊戲中製造一些「意外」,例如原本在桌上玩車子,家長故意將車子推到桌子下,請孩童去尋找,或是故意將車子用壞,請孩童試著去解決問題,並從中練習彈性、適應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的調整過程中,家長與孩童都需要能夠共享這場遊戲的主導權,彼此都是遊戲的主人,以免孩童總是被強硬的要求執行任務,反而失去動機,或是有強烈的反抗情緒。

三、職能治療師能夠提供自閉症孩童與家長什麼幫助呢?

  孩童除了遊戲以外,日常生活中還有諸多的能力是需要練習的,像是互動技巧、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刺激或不適當行為矯治等等,這些能力也時常讓自閉症孩童的家長感到苦惱。職能治療師透過全面的分析,去了解孩童的職能表現及其相關能力的發展,並綜合考慮整體的能力去設計對應的活動與情境,讓孩童得以在治療的過程中練習,以盼將這些能力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