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力云 臨床心理師
增加詞彙量:
日常命名:看到物品時,家長可說:「這是湯匙。」
同步解說:同時解說物品功能或做事時邊說明,如:「這是湯匙,你用湯匙吃飯。」、「我們在洗手,打開水龍頭,搓肥皂!」
------------------------------------------------------------------------------------------------------
練習表達需求能力:
示範說法:當個案指著水杯時,家長可說:「你想要水,說『我要水』。」
鼓勵重複:請個案跟著說出句子,說對時給予其需求的物品和讚美,如:「太棒了!你說出來了!」
------------------------------------------------------------------------------------------------------
提升雙向溝通:
家長分工並提供適當回應範例:一位家長與個案對話,另一位家長示範如何回應,如:「你可以說『我也喜歡這個!』」
------------------------------------------------------------------------------------------------------
拓展溝通能力:
用簡單句子描述行為,如:「你在玩車車,車子開得很快!」
加強手勢、表情輔助,如:「我們揮手說再見!」
------------------------------------------------------------------------------------------------------
建立溝通動機:
製造需求情境,如:「把餅乾放高一些,讓個案主動開口說『我要餅乾』。」若個案不會說,家長亦可提供示範。
1. 選擇適合的童書:
o 圖像豐富、情節簡單的童書,如:《好餓的毛毛蟲》,幫助個案透過圖片理解故事。
o 重複性強的童書,如:《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讓個案透過重複句型熟悉語言。
o 有互動元素的書籍,如:翻翻/觸摸書,增加閱讀興趣。
2. 親子共讀技巧:
o 指讀:用手指著圖片或文字,讓個案知道圖片、文字與語音的關聯。
o 角色扮演:用不同語氣模仿角色,讓故事更生動。
o 提問與回應:如「這是什麼動物?」鼓勵個案回答。
o 重述與擴展:當個案說「狗」,家長可回應:「對,這是一隻小狗,牠在跑!」
3. 透過童書提升敘事能力:
o 讓個案描述圖片內容,如:「你看到什麼?」
o 引導個案說故事,如:「接下來小兔子會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