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甄 語言治療師
利用手勢動作、圖卡或平板等溝通輔具,提供孩子多元的溝通方式,降低溝通上的挫折感。例如:當孩子尚未能夠說出「幫忙」的時候,可能會用尖叫或哭泣的方式尋求協助,可以示範並鼓勵孩子做出「幫忙」的手勢動作(右手輕拍左手背),讓孩子在口語尚未發展成熟時,有其他溝通的管道。
在教導溝通輔具/手勢/手語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 指圖或做出手勢動作的時候,要同時說出相對應的詞彙,讓孩子可以將溝通的圖片/動作和聲音做連結。
(2) 不用強迫孩子在當下模仿,若孩子沒有直接模仿,可以帶著孩子的手去指圖或做出手勢動作,然後大力讚美孩子的行為,建立孩子的自信以及用圖片/手勢動作溝通的成功經驗。
(3) 除了鼓勵孩子指圖/做手勢動作,平常與孩子互動時,家長也要主動且大量示範指圖/做手勢動作,就算孩子沒有模仿,也不要停止示範,讓孩子可以在自然的情境下學到不同的表達詞彙。
(1) 若孩子喜歡聽兒歌,可以唱兒歌給孩子聽,並適當的暫停,觀察孩子的反應,看孩子是否會嘗試發出聲音或唱出歌詞。例如:「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___」,暫停時看著孩子表示您正在等待他發出聲音;若孩子沒有發出聲音,就繼續唱,再製造一次機會讓孩子可以主動表達,參與唱歌的活動。
(2) 不用急著協助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給孩子機會嘗試之外,可以利用孩子無法自行完成的事物來創造溝通的機會。例如:將孩子的玩具放在較高的櫃子或是罐子裡面,孩子需要大人的幫忙才可以拿到想要玩的玩具,這時才會出現溝通動機,向大人表達要求,像是拉父母的手、用手指著櫃子上的玩具並發出「嗯嗯嗯」的聲音;孩子拿著罐子給您表示要您幫忙打開,可以先示範手勢動作並說「打開」,等待孩子模仿動作或聲音,再幫他打開蓋子。
(3) 孩子是透過遊戲互動學習的,只要「好玩」,孩子就會有動機學習。仔細觀察孩子的喜好,利用孩子有興趣的玩具或活動,在遊戲中加入詞彙示範,孩子開口仿說的意願會比較高。
和孩子互動時,可以多發出不同的聲音,並創造機會讓孩子模仿。例如:玩車子的時候可以發出「叭叭叭」的聲音,停下來觀察、等待孩子回應(眼神、手勢或聲音),再繼續和孩子玩車子,並鼓勵孩子多發出聲音。
聲音範例:
動物聲:小狗”汪汪汪”、貓咪”喵喵喵”、牛”哞~”、羊”咩~”
交通工具:汽車”叭叭叭”、火車”嘟嘟~鏗鏘鏗鏘~”
其他:溜滑梯”咻~”、門鈴”叮咚”、敲門”叩叩叩”、東西掉了”喔喔~”
除了口語之外,手勢動作也是溝通表達的其中一個管道。與孩子互動的時候,可以說出單字並加上手勢動作,促進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以下為常見的手勢動作介紹:
我要
拍胸或是手掌打開朝上
幫忙
右手輕拍左手背
沒有
手心朝上重複開合
吃
右手手指併攏碰嘴巴
還要
雙手手指併攏碰兩下
(1) 將孩子任何摸到的有興趣的東西都將其名稱描述出來,讓孩子建立物品和其名稱之間的連結,並鼓勵仿說。例如:孩子指著天空的飛機,發出「嗯嗯」的聲音,您可以馬上示範「飛機」,讓孩子將「飛機」與他看到的物品做連結;一開始孩子不一定會跟著仿說,但還是要記得暫停,看著孩子等待他跟著仿說,若孩子沒有仿說,再示範一次即可,不用逼迫孩子仿說。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給孩子兩個物品做選擇,並鼓勵孩子用聲音來表達需求。例如:詢問「你要蘋果還是香蕉?」,孩子伸手要拿蘋果,家長示範「蘋果」並鼓勵孩子仿說。若孩子有發出聲音或說出像「蘋果」的聲音,就馬上給他,增強他發聲的行為。
(1) 擴展策略:在孩子說出一個詞彙或短語後,多加一到兩個字的詞彙,並鼓勵孩子仿說。例如:孩子已經能夠說出「ㄋㄟㄋㄟ」,當他說完ㄋㄟㄋㄟ後,您可以示範「喝ㄋㄟㄋㄟ」;他在玩車子的時候說「掉了」,您可以示範「車車掉了」。透過這個策略促進孩子雙詞短語和完整語句的發展。
(2) 延伸策略:為孩子所說出的語句,加入更多資訊,讓孩子的表達可以更豐富。例如:孩子說「狗狗睡著了」,您可以說「對啊,狗狗睡著了,因為他太累了。」
多與孩子討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除了告訴物品名稱外,也可討論其外觀、材質、類別、功能、位置等,藉此增加孩子抽象詞彙的表達能力。
抽象詞彙及舉例
物品功能:物品用途,如:「這是杯子,它可以用來喝水」、「這是床,它可以用來睡覺」
方位詞:物品位置,如:「球在桌子下面」、「樹的上面有小鳥」
形容詞:物品外觀和材質,如:「長頸鹿好高」、「我要大大的球」
類別詞:物品分類,如:「蘋果和香蕉都是水果,還有什麼是水果呢?」
利用共讀繪本的活動,以提問技巧引導孩子說出圖片中的相關資訊,再由家長組織後示範,並引導孩子仿說。當孩子能自行說出時,則為孩子示範更複雜一點的語句,並鼓勵孩子說說看(例如:孩子說出「狗狗睡著了」,家長可示範更難的語句「對啊,吃飽飯之後,狗狗睡著了」)。
句型及舉例
並列複句:「叔叔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我有吃餅乾和糖果」
承接複句:「小熊先拿牙刷,再擠牙膏」、「他一出門就下雨了」
轉折複句:「他想要買蛋糕,但是媽媽不讓他買」
因果複句:「弟弟拿不到玩具,因為他不夠高」
假設複句:「如果我有翅膀就可以在天上飛了」
與孩子共讀繪本時,可以利用CROWD和PEER策略,促進孩子的敘事表達能力。
PEER共讀策略
Prompt提示 可以參考以下CROWD提問法,利用不同的提示策略引導孩子說故事。
Completion(填空): 將語句留白,讓孩子自己填空句子。如:家長問「小兔子住在___」,孩子答「森林裡」
Recall(回想):看了幾頁故事後,讓孩子回想剛剛聽到的故事內容。
Open-end questions(開放式問句):用問句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如:「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呢?」、「這邊發生了什麼事情?」
Wh-questions(封閉式問句 ):可以練習與故事相關的表達詞彙。如:「誰、去哪裡、做什麼、什麼時候」
Distancing經驗連結 將故事內容與日常生活經驗做連結。如:「小雞喜歡吃巧克力冰淇淋,那你喜歡吃什麼口味的呢?」
Evaluate評估 對於孩子說的話給予回饋,說得好讚美,說得不完整協助修正。如:孩子說「妹妹飯」,家長回應「妹妹”吃”飯」。
Expand擴展 將孩子說出的語句加上一到兩個新的詞彙。如:孩子說「吃飯」,家長回應「對啊,妹妹在吃飯」。
Repeat重複 鼓勵孩子重複說一次示範的語句,如:「那換你說說看”妹妹在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