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運動相關技巧或動作協調性-4~6歲
增加運動相關技巧或動作協調性-4~6歲
李盈瑤 物理治療師
原則:
• 簡單有趣: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增加孩子參與度
• 循序漸進:從基本動作開始,逐步增加難度
• 動作多元:結合大肌肉與小肌肉活動(例如跳躍、抓球、剪紙等)
• 固定時間:每天安排 5~15 分鐘的練習時間
建議練習項目與活動
1. 平衡與控制
a.單腳站立
嘗試單腳站立 5-10 秒,可變成「小雕像遊戲」:一邊聽音樂跳舞,音樂一停就要單腳站住不動。
b.走直線
在地上貼膠帶直線,請孩子走直線(可加上搬物品、手持物等變化)。
c.小貓走路
(腳尖走)嘗試腳尖走路 10~15 步,訓練控制力與核心穩定。
2. 動作協調性(上肢與下肢協調)
a.拍球接球
使用軟球進行雙手拍球或牆壁接球練習,訓練眼手協調。
b.拍拍舞
手拍膝蓋→拍肩膀→拍頭→拍肚子…等依序變化,讓孩子模仿。
c.交叉觸碰
站立姿勢下,用右手碰左腳、左手碰右腳,訓練身體協調與交叉動作能力。
3. 跨越與跳躍動作
a.跳過障礙物
用枕頭或玩具做成「障礙線」,讓孩子往前或側向跳躍
b.開合跳
協調手腳做同樣動作,可慢動作進行讓孩子模仿節奏。
c.單腳跳
可輕拉衣服或是單手扶牆下練習,動作較為熟練後再減少協助。
4. 動作記憶與模仿
a.模仿遊戲
「動物模仿秀」:像青蛙跳、蛇爬、鱷魚走路等動作,提升全身協調與創意表達。
b.節奏動作模仿
如「拍手、踏步、轉圈」三連動,請孩子按順序模仿,訓練動作記憶與連貫性。
小提醒
• 每項活動保持趣味性與鼓勵性,不要責備或強求孩子完成。
• 可以讓孩子選擇活動內容,增加參與感。
• 記得給予正向回饋與稱讚,例如:「你跳得好穩喔!」、「你的腳尖走路像舞者一樣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