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Q:腎移植手術成功率有多少?有什麼危險性?

A:手術成功率依其捐贈來源而定,由健康親屬捐贈,一年的手術存活率95%以上,若是由無親屬關係的腦死病患捐贈,則手術成功率90%以上。手術危險性及併發症和其他手術相同,可能危險包括:傷口感染、肺炎、氣胸、肺栓塞、出血、對麻醉劑過敏等。

Q:血型不相同時,可以腎臟移植嗎

A:隨著醫療的進步,血型不相容已經不再是移植的禁忌,前提是受贈者需要在移植前接受適當的準備,包括:提早開始服用抗排斥藥物(約移植前一週開始)、移除血漿中的ABO抗體(雙重過濾血漿置換術)、及避免新的ABO抗體產生(以藥物清除B淋巴球)。在受贈者血清抗體量降低到安全範圍後就可以順利進行活體腎臟移植。

Q:什麼是「體中抗體濃度太高」

A:抗體是一種蛋白質,可對抗非體內原有的蛋白質,此外來蛋白質可源自於感染、輸血、懷孕或器官移植。如果抗體濃度太高,移植腎較易被認為外來物而產生排斥,因此體中抗體濃度較高的患者,等待換腎的時間會較長。

Q:什麼是「交叉配對」

A:交叉配對是移植前所作的最後一項免疫學檢查,以決定是否較易產生排斥。目的在檢測受贈者血中的抗體是否會殺死捐贈者的白血球細胞,如果有這種情形發生,表示比較容易產生排斥,就必須再等待下一次的換腎機會。

Q:腎臟移植有無年齡限制?

A:從前的規定確實是年紀超過 65 歲,就不能去排換腎了,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照護品質的改善,許多文獻皆指出,即便病人超過 70 歲,接受腎臟移植後的存活率依舊優於繼續接受透析治療。現在的規定,已不再將年齡列為腎臟移植手術的限制因素。

Q:什麼叫做「交叉配對」

交叉配對是移植前所作的最後一項免疫學檢查,以決定是否較易產生排斥。目的在檢測受贈者血中的抗體是否會殺死捐贈者的白血球細胞,如果有這種情形發生,表示比較容易產生排斥,就必須再等待下一次的換腎機會。

Q:完成登記後,多久回診一次?須注意什麼

A:一般三個月回診一次即可,每次回診追蹤請攜帶近三個月內的洗腎抽血報告,以便讓門診醫師了解您目前的身體狀況,同時也會抽血檢驗以了解目前您身體合不合適做移植手術。另外如果您的聯絡地址、電話有更動時,請告知移植小組以更新您的資料,避免因聯絡不到,而使您喪失寶貴的機會。

Q:我適合接受哪種腎臟移植

A:腎臟移植可分為活體腎臟移植及屍體腎臟移植;活體腎臟移植的捐贈者多是受贈者的親屬,目前台灣法律規定必須是五等血親以內的成年人或配偶;屍體腎臟移植的捐贈者則是來自善心的腦死病患。活體腎臟移植的結果比較好,排斥發生較少,所使用的抗排斥藥劑量較低,因此藥物副作用也較少,同時可以安心計畫換腎的日期,並且縮短不可知的等待時間。

Q:什麼時候我會被通知可以換腎

A:一旦有捐贈者出現,會在本院腎臟待贈者的名單中由電腦軟體計算出名單內所有待贈者的分數,包括血型配合、組織配對、等待時間等等均有不同的分數,選擇出最佳四至五位後,腎臟科與移植外科醫師一起討論再根據捐贈者的特殊狀況及受贈者有最後的決定權決定是否接受移植手術。另外如超過6個月不至器官移植門診追蹤抽血檢查,會自等待名單中除名。

Q:全民健保是否有給付腎臟移植

A:不論活體或屍體腎臟移植,除少數高貴藥外,即使是活體腎臟移植捐贈者的手術及住院費用,全民健保均有給付。

Q:腎臟移植手術後多久才可以恢復工作?

A:腎臟移植術後休養多久的時間可以恢復工作因人而異,需視對新腎臟反應,有無術後併發症,工作型態,以及最重要的 受腎者的主觀感覺而定,一般約十到十二週可以恢復工作。如果不需勞力者可以更早,如果需要比較勞力的工作則需更長的休養時間。另外,在移植術後的前三個月內,受腎者會比較頻繁回診追蹤,可能也會影響工作。

Q:腎移植後一定要腎臟移植穿刺檢查嗎

A:腎臟移植後,當懷疑排斥反應或不明原因導致腎臟功能衰退,通過腎活檢進行正確的診斷,排除藥物毒性作用的可能。腎切片的組織,藉由顯微鏡的詳細檢查,確立腎臟病的診斷,進而知道如何對症下藥,加以治療。

  

腎切片是在超音波導向定位下,由自動化的針頭在瞬間完成,其安全性及準確性相當高。我們的每一個腎臟裏有一百萬個腎元,腎切片只取幾個腎元來檢查,因此對腎臟的損傷相當微小。所以,病患毋須為此而憂心忡忡,如有臨床診斷的需要,應儘早做腎切片檢查,以便早期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