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6
有一次上課時,小學伴有點心不在焉,我原以為只是累了或聽不懂,但我發現好像不只是如此,而是他心情不太好,竟然在上課時哭起來了,當下我有些錯愕,因為我覺得有些莫名其妙,於是我趕緊安撫他的情緒,並關心及詢問心情低落之原因,再追問之下,原來是對於學業上跟家人有些意見不合(他不想練柔道)。他也跟我分享了之前是如何用強烈的手段抗議練柔道,但家人的態度也很堅決,迫於無奈,小學伴只好勉強撐著練習,但日復一日,他感到身心俱疲。
我先給他支持及鼓勵,並提供他一些建議,後來他跟家人在理性的溝通後,關係有逐漸好轉,意見不合的事情也有達成初步的共識-就是他這學期要前三名,家長願意讓他轉為普通班,他可以自己選擇課後的運動(他偏好打籃球)。
對我來說,孩子可能還小,沒辦法有邏輯且理性地跟父母親溝通,或許是不知道如何表達,也可能是表達的方式不理想。於是我給他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用關心的態度讓他有表達的意願,也請他整理好思緒並表達真實的想法。我想,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壓力的釋放,對我來說是一種輔導的成功。當下一堂課我聽到他跟家人已有共識,我覺得有成就感,也替小學伴感到開心。
雖然這不是課業方面的解答或教學的成就,但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輔導也是必要的。我認為學習是必須出自意願,如此一來才會快樂,進而影響到學習成果。希望我的小學伴能如願以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