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老師:孫寶玲老師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導讀書目:
海斯 (Richard Hays) 。《基督教新約倫理學--活出群體.十架與新造的倫理意境》。新北:校園,2018。
基督教新約倫理學 (顯示導讀書目:此為版本指示,講堂不限制購買管道。)
課程簡介
聖經,特別是新約,與教會信徒的生活及我們身處的社會究竟有甚麼關係?如何關連?從另一個角度說,上述問題的核心就是「新約倫理」的關注。2022年「智庫講堂」,我將藉《新約倫理選讀》七講,和弟兄姐妹一同來思考新約聖經與生活的關連。著名學者新約海斯(Richard B. Hays)的經典The Moral Vis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Community, Cross, New Creation,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to New Testament Ethics (HarperSanFrancisco, 1996)在英語世界極受推崇,雖然海斯新約研究的功力深厚,但全書卻沒有學術的艱澀,倒是緊貼與生活現場種種掙扎,如暴力、離婚、同性戀、種族歧視、墮胎。2018年校園出版社已經將此書譯成中文出版:《基督教新約倫理學--活出群體、十架與新造的倫理意境》。我相信這本書帶來的啟發和討論,必定使我們體會上帝話語的活潑和真實。
海斯的方法論,特別是群體、十架和新造的部分,我們對聖經的了解和這個社會的碰撞點,可以有原則性的準則來做檢驗,甚至會斷章取義的針對某個議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結論,特別同性的議題,還有我是負責離婚和再婚,在很多教導上要很小心,這些議題常在教會碰到,我們會勸合不勸離,但碰到生命威脅時,很容易沒有辦法有好的陪伴或教導。曾有一姊妹和弟兄有這種緊張關係四年,到最後還是分居。幫助我不要太輕易的下結論,可以從群體的概念,我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來出發,忽略群體弟兄姊妹關係的部分。
文 鄭弟兄
去年我休了陳尚仁老師的倫理學,他比較偏向講義務論、效益論這依類比較傳統的說法,同時我又修邱凱莉老師的她是處境化,兩個非常極端的看法,我覺得蠻有趣的,智庫又開倫理學,我覺得應該看看這邊怎麼說。這邊說三個意象-群體、十架、新造。意象難以體會或許vision眼光會不會比較好,我們從不同眼光去看一件事情的時候,我覺得是蠻有趣的。在教會比較沒有機會這樣討論,在這邊有這樣的討論算不錯。我的議題是講墮胎,因為我個人對台灣人口的議題蠻注意的,因為台灣人口現在是「生不如死」,生出來的比死的還少。台灣單年年次生最多的是民國52年次生最多,427000人,現在只有160000,台灣的經濟會好嗎?可能人口少了就不容易那麼好。我們的優生保健法讓我們的墮胎非常方便,大開後門,事實上我們在社會裡面,對這方面沒有機會仔細討論,可能有機會挽回,再加上實況方面的領養,我們台灣領養是非常難的,很多法令是非常男的。陳尚仁牧師的課有請一個協會來分享,希望不要墮胎,而有比較傾向我們這本書說領養,據說去年整年台灣合法領養只有20幾位而已,也許我們想錯了某些東西,而且優生保健法使很多醫生不敢冒這個風險,他會被告,所以我特別去看墮胎這個議題。我蠻訝異,之前沒有去想說聖經對這個議題說什麼,因為以前都是聽牧者講,這裡說聖經對這件事情沒有經文去支持墮胎,但是他提出大家如果說墮胎不好,大家怎麼樣去支持他,有這樣的共識嗎?這是很好的思考。
很深入一個議題去反思
文 陳弟兄
我從這門課得到印象最深刻/最大的收穫
課前自己閱讀指定書籍,透過文字進入馬偕的內心世界與信仰生活,很是震撼與感動,他短短57歲的人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做了那麼多的事工。「馬偕DNA」這首歌就是萃取他的精神,很激勵自己。
「面對挑戰不退縮、直球對決不閃躲、艱辛困難纏上身、逆勢翻轉繼續追夢、 討厭動口不動手、先做再說才是我、屢敗屢戰越堅強、放棄是甚麼我不懂」
攏是為著基督
文 陳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