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開展對淨土法門之研究,尤其宋明以來淨土法門與諸宗派的交涉。
淨土法門以實踐為重,其哲理部分尚有持續研究空間。尤其與天台宗、華嚴宗與禪宗結合的念佛理論,影響直至今日。
淨土法門雖以淨土三經一論為主要文本,不過歷來淨土法門的倡導者也援引其他如來藏及般若系統的佛典,對淨土法門的教理、教義有深化的影響作用。
對於《楞嚴經》《大乘起信論》《佛性論》《般舟三昧經》《文殊般若波羅蜜多經》……等,釐清彼此交涉所含攝的義理線索,有助於宋元明清的淨土學之相關詮釋論題。目前對於中國淨土學的思想詮釋,還未能達到一定的高峰,須有一專門研究團隊,以中國為主體的詮釋話語權,來從事理論建構。
淨土法門在日本屬重要宗派,除了援引中國淨土思想之外,也開展出自我特色的淨土宗學,又中國於清末以來從日本回傳遺世經論,也帶來日本淨土宗、淨土真宗在中國的傳布,這是目前學界、教界須予以嚴肅對待的研究課題。
日本淨土宗學的比較研究,也涉及到當代淨土法門的傳播與詮釋問題,對於普羅大眾的調查與關懷,對於國家社會的穩定結構,應予以關注,是目前急須而迫切的研究。
組織研究團隊進行建構東方管理思惟之管理學,以中國企業家為研究對象,並且提共企業諮詢,為其把脈,為其企業之永續經營提供建言。
對於寺廟的投資主體結構及其權利與義務的投資回報分析;以及漢傳佛教寺廟建築設計的合理性、功能區劃與佛經原典中的比對研究。
寺廟增長曲線與地區人口、經濟指數、政策、行業、城市等級的相關性,中國寺廟數量發展的影響因素。
為各級學校(小學、中學、大學)提供生命教育的教學模型,在中國推動生命教育,進行教材編訂、師資培訓及施教方法等等研究。由點而線、線而面地推廣,例如先由杭州市到浙江省,再到全國。大學方面由浙江大學再到其餘各學院、大學推廣。
邀請企業家參與,提供資源進行研究、推廣;同時亦為其企業以生命教育倫理來建構其企業文化,落實永續經營之理念。
以西方臨終關懷之理念,配合淨土法門之臨終助念等,進行研究、推廣。
通過實驗方法,研究佛教念誦和其他修行方法對癌痛患者、植物人以及抑鬱焦慮患者健康的影響。佛教念誦和其他修行方法對疾病影響的實驗資料相對較少,中國目前較少相關學術研究。通過長期跟蹤調查不同群體和不同形式的佛教修行方式,量化研究其對不同疾病的影響。
在佛教的學術視角下,對各國的瀕死體驗進行比較研究,學習現有的研究瀕死體驗的方法,採訪中國和美國佛教徒瀕死體驗者、佛教死亡的醫學測量:重新定義「臨床死亡」概念的合乎倫理的實驗性倡議。從宗教和法律角度探究如何保護「醫學死亡」公民的人權、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