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源流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學甲鎮中洲陳桂記大宗祠

陳 氏 源 流

我陳氏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個姓氏之一,居全國五大姓之一。本宗世系,自一世帝舜至今凡四千二百一十四年,族大支繁,人口支派眾多,子孫繁衍,源遠流長。溯有虞衍派陳氏世系敘述陳氏之初,出自公孫少典,傳八世而至舜。帝舜有虞氏,因目有重瞳故名重華,為陳姓上代之始祖,因號有虞,故「有虞衍派」之稱。帝舜重華公,其先世以及其子孫,因居於姚墟,其後裔故以「姚」為姓;封於虞而其後以「虞」為姓;居於媯水而其後以「媯」為姓。

周武王御極,詔求三王、五帝之後,得舜三十四世孫滿,封陳國侯,謚胡公,賜姓媯氏,以奉舜祀,備三恪(按武王克殷,封虞、夏、殷三代之後為三恪,恪即客之異文),國號陳。其子孫以國號為姓,始有陳姓,因有虞氏之系統,故譜記上稱為「有虞衍派」,而姚、虞、媯、陳此四姓者皆同帝舜之血統也。

陳胡公之後,有以國為姓者,即「陳國派」,亦有以謚胡為姓者。至胡公十一世孫,公子完奔齊,其世孫太公和改姓田,稱為「齊國派」。至胡公二十世孫閔公,陳國為楚所倂,其子衍避楚害,遷戶牖,稱「戶牖派」。至胡公三十七世孫考公,徙居山陽瑕丘,而稱:「山陽派」。傳至胡公四十八世孫寔公,為潁川之始祖,故稱:「潁川派」。而陳國派、戶牖派、山陽派、潁川派,皆陳姓而同一系統,惟齊國派,乃為分支,而改姓田,自周代以後至漢末,陳胡公之子孫,雖有陳、胡、田三姓,實乃同一血統也。

陳氏系出舜胄,傳至八十一世「潁川始祖」東漢太丘長 寔公之後,主要分有「南朝派」、「太子太傅派」、「開漳聖王派」三大派系。其中南朝派始祖為南北朝建立「陳朝」之陳武帝霸先,其乃舜帝八十九世孫。而「太子太傅派」始祖陳忠為陳霸先堂兄弟「陳霸圖」裔孫,其為舜帝九十四世孫。原世居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長安),其子陳邕;唐中宗進士,任太子太傅,與李林甫不協,被貶入閩地之「興兆府」,後遂奉其父「鄂國公」陳忠為一世祖,在閩自立家譜,是為「太子太傅派」,或直稱「太傅派」。

除了上述二大支派外,另一支派即為「開漳聖王派」(或稱將軍派),奉「左郎將大將軍」陳政為一世祖:「開漳聖王」陳元光為二世祖。同樣尊奉陳政為「一世祖」的尚有 聖王之弟「元勛公」,此派稱「滬江后山派」或直稱「滬江派」,其二世祖陳元勛同樣隨父入閩。陳政為舜帝九十二世孫,其曾祖父「霸漢」與霸圖、霸先同樣為堂兄弟,皆為潁川始祖「東漢太丘長」陳寔之後裔。

潁川陳氏從東漢 寔公以降再分三大宗派,此時已是中國歷史有名之大唐盛世了。南朝派後裔因陳朝立都「建康」(今之南京),故後裔子孫佈居長江、粵江之間。另兩支則前後入閩定居、蕃衍後裔,因而致使我陳氏自唐之後,再南疆歷史寫下璀燦光輝的一頁。其中陳邕一派由興化再遷居漳州,在此興建南院,即馳名遐邇的閩南千年古剎「南山寺」,寺內有座「陳太傅祠」,即為陳邕開基漳州之舊宅,所以「太傅派」又謂:「南院派」、「南陳」。同樣在漳州;有「北廟」祭祀開疆拓土而功於社稷之陳元光,故「開漳聖王派」又稱「北廟派」、「北陳」。所以陳氏在閩南、台澎地區有所謂「北廟南院」區分,用以辨別其派、追溯其源。

陳氏始祖人物生平紀事

一、帝舜乃聖祖重華公建聖德大業

我 聖祖重華協帝,先國於虞,故約有虞氏,係黃帝公八代孫,黃帝有熊氏傳子昌意公封於汝南,昌意公生顓頊高陽氏,顓頊公生窮蟬公,窮蟬公生敬康公,敬康公生勾芒(一載句望)公封於平陽,勾芒公傳子蟜牛公、蟜牛公生瞽瞍公乃我聖祖之生父也。聖祖生母握登氏,於唐堯壬午三十九年,感大虹生帝於姚墟,以姚為姓,少時貧賤,耕於歷山。聖祖賦性至孝,父頑母囂(生母握登氏賢而早逝)弟象傲(後母所生)常欲加害,帝修孝道日謹,父亦允若,帝堯聞其仁孝,命四岳禮聘而用之,使之主事而事治,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乃使攝位二十八載,遂受禪為天子,國號虞,都蒲阪在位四十有八年,乃遜位於禹。

帝舜是一個『孝順謙讓、敬長愛幼、好學義友、寬厚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遠近』的大聖君。他一生以純樸的真情去負荷罪惡與痛苦,開啟人們的心靈與德性,這種偉大而又崇高、博愛的精神世陳事先祖,帝舜給我們後裔的寶貴財富。

二、胡公滿為陳氏開姓始祖

陳滿公,名滿,是閼父公之子,舜帝三十四代裔孫,原居蒲阪(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后遷居媯內(今山西省永濟縣南),子孫以地為姓氏。滿公生于殷紂王七年(公元前一一五零年)十月十五日,他品德高尚,親近周朝,又是聖君之后。其父親官為周陶正,因制陶有功,深得周文王歡心,便將元女太姬嫁給閼父公之子媯滿為妾。周武王伐商紂時,依賴閼父的利器及舜裔的號召力,閼父因幫助武王推翻了商紂王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周朝。為了獎勵功臣元老,武王便進行了大分封。封閼父之子滿于陳,以備三恪,來奉舜帝之祀。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周武王封滿于陳國(今河南開封以東,至江蘇徐州以西,安徽毫州以北,至山東濟寧是以南),都城宛丘(是歷史上三皇之一伏羲太皋氏的故鄉,及今河南淮陽縣),還封滿為『陳氏世家第六』并食邕于陳國,為陳國的國君,滿公薨,謚號胡公(『公爵』的公,官名,不是某姓『祖公』的公),從此,滿公的子孫后代就以陳國名『陳』為姓,這就是陳姓的肇源,陳國便是陳姓的發祥地,滿公既是陳國的始君,又是陳氏得姓開宗的大始祖,還是田、胡、孫、袁、王、陸、薛、姚等六十六姓氏的始祖。

三、潁川郡侯陳寔為潁川始祖

陳寔,字仲弓,翔公之三子,是陳氏四十三世裔孫,史書載『陳寔東漢許人』(即河南潁川人,今河南省長葛縣老城東古橋鄉陳故村人),世居河南光州固始縣,為潁川陳氏之祖。

生于東漢和帝永元十五年(公元一零三年)農曆二月初二日。漢桓帝時(公元一四七年)為太丘長。天嘉五年,追封康樂侯,建元元年追封潁川郡侯。

時宦官專權,遭黨錮之禍下獄,前後長達二十年之久。他在鄉里平心率物,中庸曠達,深得群眾敬仰,鄉里人有爭訟之事,都去找他評論是非,只要陳寔出面裁決,分清是非之后,爭訟雙方均無怨言。所以,當時流傳『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的諺語。他德高望重,名傾天下,受朝野敬重,所以,他和同郡名士鍾皓、荀淑、韓韶并尊為『潁川四長』。陳寔卒于東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一八六年) 三月八日 ,享年八十四歲。北宋理學家朱熹贊嘆:「漪歟陳子,神岳鍾英,文淵範懿,道廣心平」。

四、政公為漳湖世系一世祖

1.政公,字一民,謚忠肅,克耕三子,生於隋大業十二年(六十五年)丙子九月十五日 申時,唐高宗總章二年(己已,六六九年)敕鎮閩,屯漳浦雲霄,遂家焉。卒於儀奉二年丁丑(六七七年)四月十五日,享壽六十有二歲,宋封祚昌開祐侯,夫人司空氏,封厚慶啟祐夫人,敕葬雲霄修竹里將軍山之麓,後青囊稱山有王氣,元光改葬於平和新安理大山,避之。後元光戰歿,賜廟食茲土,累封王爵,故父墳亦稱陳王墓。

2.漳湖世系(或曰霞漳世系)奉歸德將軍陳政公為一世祖,其派下主要分兩支系:長房二世祖為陳元光公,乃為開漳始祖,即開漳聖王也,這支系之後裔因聖王威名顯赫或稱「開漳聖王派」、「將軍派」皆為其别稱也。次房二世祖為陳元勛公乃滬江始祖,稱「滬江派」是也。然無論開漳聖王派或滬江派皆為以政公為一世祖。其乃盛唐入閩建立於南疆最重要之陳氏派别。

3.政公乃重華公裔九十二世裔孫,而下傳至「銀同碧湖派」始祖一郎公,共計:二十三世,即一郎公為重華公裔一百一十四世孫,政公之二十三世孫。

4.從漳湖世系表中得知,一郎公從兄弟(由一郎~十郎)中移居金門者,計有:一郎、六郎、七郎、八郎、九郎、十郎(詳查漳湖世系譜)。皆為重華公裔一百零九世孫謾公所傳,至今多數派系根盛葉茂其根乃留金門,並活躍浯島「十三陳」之中,遠溯至同為重華公裔一百零一世孫田公派下,則與金門陽翟「浯陽派」系出同源,同為田公所傳。綜觀上述則現今居金門陳姓者,至少一半以上為漳湖世系,皆為開漳聖王之後裔也。

五、元光公即開漳聖王為開漳始祖

政子,字廷炬,號龍湖,生於唐顯慶二年(六五七年)丁已二月十六日子時,總章二年,甫十三歲,領光州鄉薦第一未第,從父戌閩,父薨,代領父軍,開漳泉二州,詔進嶺南行軍總管,兼漳州刺史,戰歿於唐景雲二年(七一一年)辛亥十一月初五午時,享壽五十六歲。夫人種氏,封恭懿肅雍夫人,二夫人寗氏,封恭叶肅,三夫人宋氏,封寅敬,奉敕葬北門外,蘇坑高坡上,坐乾向巽。

六、一郎公為碧湖始祖

吾派始祖「一郎公」,於南宋末年播遷金門碧湖(今金門金湖鎮湖前),肇興我族,成為浯島陳氏望族之經過。而碧湖陳氏一族,經歷無數歲月洗禮,愈發璀璨而終成「金門十三陳」中重要之派別。尤其這段歷史之建立,以及碧湖派之肇基,更是我族蕃衍、生息記載更是齊全、更臻完備之開始。

換言之,我「碧湖陳氏」,自南宋入浯開基而發展成一巨族,至今已垂八百餘載之歲月,其子孫遍居世界各地,世世相傳,代出賢能,其譜系完備而牒乘分明,端賴宗功祖德俾家聲不墜也。故吾族繼有唐陳氏三大派別「南朝派」、「太子太傅派」、「開漳聖王派」之後,成為興起於南宋之陳氏重要世系|「銀同碧湖派」。

其除了清雍正重建宗祠於金門「湖前」外,並保有同樣式雍正年間;由十六世「日新公」編修之(銀同碧湖陳氏族譜)傳抄本,其至今仍為譜乘專家;研究陳氏譜系、譜史之重要參考依據,廣為收錄與典藏。繼之,則完整保存著開基一世祖一郎公、四世支祖同觀公(同觀公;下傳添生公『東厝房』、添乞公、添厚公『井頭房』、添祐公『新厝房』、添滿公『塔後房』。)五世支祖添興公(屬我上厝房祖)之宋、元、明歷朝墓陵。

七、一桂公為「中州陳」開台始

我族世稱「中州陳」自開台祖一貴公遷台迄今,已有三百四十五年。依據金門碧湖陳氏族譜記載「一桂字民材,往台灣中州住」。陳公生于明神宗萬曆廿八年(庚子)(西元一六00年),卒于清聖祖康熙五年,葬于澎湖照鏡山(西元 一六六六年七月一日 未時享壽六十七歲)。陳公娶鄭成功之親姑,鄭氏細娘生三子,長子招龍、次子石龍、三子瑞龍。陳公為帝舜一二四世、潁川始祖陳寔公四十四世、一郎公十一世裔孫。西元一六六一年一家十三口,因反清隨鄭成功自金門渡台,任鄭成功司總(運糧官)兼督眷船與民船之職,於明永曆 十五年四月廿六日 ,引部份民船隊及眷船入漚汪溪(今之將軍溪),由今之中洲前、頭前寮西北岸上陸,以建寮屯駐,命名中州。清廷派水師提督將軍施琅治理台灣,劃溪(將軍溪)南三百餘甲土地給陳姓祖並發給墾契。註:「一桂公」與「一貴公」係同一人。

從上述陳氏源流可知,陳氏族大支系眾多,均是陳朝高宗孝宣帝頊之長子叔寶和六子叔明兩公的後裔。若不聯修族譜,許多伯叔兄弟,道途相逢不但不相識,而且只知其身出于其親,不知其親出于其祖,只以各親其親,對于尊祖敬宗之道,尊卑彜倫之序,卻渺然不知為何物。如今聯譜纂成,祖宗源流清晰,脈絡分明,能使世世代代子孫知悉祖之由來。知祖之由來,則應尊祖敬宗,明昭穆彜倫。祖宗敬于上,彜倫明于下,猶春雨潤禾,自葉流根,春花吐芽,自枝榮干。為此,陳氏廣大宗親要銘刻心中,永傳不忘此宋理學家朱熹贊嘆。其詞曰:『曄曄陳宗,子孫綿綿,德澤旁流,永世昌隆。』

本源流、始祖畫像與歷代字輩編字、世系表等說明係依據『臺灣彰邑大肚堡潁川陳氏族譜』及『陳氏族誌』等相關資料。

大宗二十一世 溢字輩 陳重光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