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於北門鄉北門國中北面、台十七線濱海公路旁。老祖媽鄭氏細娘,生於明朝萬曆壬寅年(西元
一六0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卯時,卒於清朝康熙辛丑年(西元一六八一年)四月五日午時,享壽
八十歲。西元一六六一年,陪同一貴公率家眷十三口,自金門碧湖經澎湖,渡海來台到中洲建
立家園。二十年後往生,安葬於古稱北洋嶼臥犬山,俗稱西山「九氤氳」,屬紅龍繞匋穴,葬
後十七年瑞龍公始為之立碑,據說是鄭成功軍師派人定更者。據云:古時有人要敗咱祖媽吉
穴,故築九個墓頭,讓其不知坐向,則以假亂真,故無法敗之;如今不信此傳說,唯三百年前
該地區是沙汕屬性的小島嶼,此穴地無路可通,開路至此甚為不易。
又該墓為皇明遺族陳氏之墓,時因政治因素無法立碑,且碑材為花崗石,碑石高七十二公分、
寬三十四公分、厚九公分,又來自福建,運送困難,當時非得自陳永華將軍之助力是難入手
的。至今已三百多年,浯江顯妣陳門鄭氏細娘之墓(碑文尚隱約可見,按當時墓碑大小是由官
位來決定,僅次於柳營鄉果毅村陳永華將軍之墓),乃是南瀛地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時代遺
留的墓園之一,而彌足可貴。
(二)、民國九十年四月十五日,立法委員蘇煥智陪同行政院文建會副主委吳密察前往查勘鑑定,建議
列入國家古蹟,經九十年董監事會議決議通過,由本宗祠整修作為紀念墓園。
(三)、九十年十月二十七日董監事改選後,經董事長陳連益在太祖媽墓前擲筊應允後,擇期破土,雇
員整修,共種植台北草927坪,小葉欖仁樹十二棵,共耗費四十四萬八千餘元,如今綠意盎然,
景色怡人,有中洲公園之美譽。
(四)、墓園東北角建有董事長陳連益所題「陳姓桂記墓園」之紀念碑一座,費用共十七萬元,協議由
各董監事捐贈,副董陳敏璜、監事主席陳讚成各一萬元,常務董事每人六千元,董監事每人三
千元,其餘不足款項由董事長陳連益認捐。
本宗族世稱「中洲陳」,名聞遐邇。開臺始祖一貴公,祖籍金門碧湖,係宋代年間由河南光
州遷住金門第一代祖一郎公之第十一代孫也。兄弟三人,排行第三。一貴公因反清復明,明
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率家眷十三口,追隨鄭成功渡臺。時任鄭軍運糧官,到臺時由
溪口進入一內港,即今之中州西,頭前寮上陸,建寮屯駐,自號地名中州,迄今已三百五十
餘星霜矣。
一貴公生有三子,長子招龍、次子石龍、參子瑞龍,皆以龍為名諱,而今人丁蕃衍,分佈全
臺各地。祖妣閨名鄭細娘,係鄭成功之姑媽,生於明萬曆壬寅年(公元一六O二),卒於清康
熙辛西年(公元一六八一)享壽八十歳,安葬於北門嶼(今北門鄉)「北洋嶼」臥犬山、俗
稱九氤氳。墓碑於卒後十七年始立,以致書皇明不得,書皇清不願,終於書祖籍浯江。年號
並不願書康熙而僅書干支,可見明朝遺民受異族統治其內心痛苦之一斑也。相傳清室為讓明
鄭在臺風水永遠絕滅,乃四處挖掘明鄭族人墳墓,陳氏後人為避免清朝挖掘,特在「北洋
嶼」這座 小山丘建了九處類同墳墓,俾便以假亂真,因此這座小山丘,才稱「九氤氳」或是
「臥犬山」,目前僅存一座真墳(鄭細娘之墓),餘八座古墳均已荒失。文建會曾於九十年四
月十四日派員蒞臨九氤氳實地勘查,建議陳氏後裔能勤加整修開放成立紀念公園,並定期祭
拜,永久保存先人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