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服務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張清風校長八年任期
重大事件
2012年8月~2020年7月
一、 學校自我定位
102年
以「卓越教學與特色研究兼具的海洋頂尖大學」為定位
以「活力創新、海大躍進、海大精進」為策略。
二、 治校理念
102年
以「學生為本人文關懷,辦一所令人感動大學」,
「海洋專業為最大特色,辦一所社會上不可或缺的大學」為治校理念。
三、 重要計畫爭取及人才延攬
101年
1. 自101年起連續獲教育部「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台計畫」補助,輔導學生創業就業。
2. 自94年起,連續11年獲得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5億2千萬元獎助。
3. 自95年起,獲選教育部第一期(95-100年)5年5百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重點補助學校之一,設立「水產生物科技頂尖研究中心」,99年更名為「海洋生物科技及環境生態中心」,100年獲得第二期(100-106年)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推動重點研究領域的補助,102年更名為「海洋中心」。102年起更納入海洋文教、海運、產經法政、海洋工程及前瞻科技,發展具國際級海洋特色教學與研究之海洋中心至111年,共獲7億7911萬8753元獎勵補助。
4. 自96年起連續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補(捐)助公民營機構設置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計畫」。
5. 獲經濟部補助「台灣藻類產業應用技術開發3年計畫」,並成立「台灣藻類資源應用研發中心」。
102年
1. 教師聘任方面,教學及研究單位得視需要先以「專案教師」聘任,經1~3年考核通過,再經三級三審聘任為「編制內教師」。
2. 另增設編制內專任研究員數名。
3. 加強以「領域聘人」增聘師資,強化「海洋特色」。
4. 計畫主持人使用結餘款額度,自80%提高為95%。
5. 「校長設備費-新進教師」補助額,原最高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
6. 教師赴外出席國際會議、赴姊妹校及其他交流互訪補助額上限自2萬提高至5萬元。
7. 設立國家級「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囊括海洋教育政策、海洋教育資源、專業人才供需、海洋教育平台、全民海洋意識以及永續海洋發展。
8. 102~103年申請大學校院推動課程分流計畫獲教育部核定補助包括「機械與機電工程創新整合人才培育」、「海洋法政經管專業學院」以及「海洋能源科技學程」計畫。
9. 「建置臺灣海洋能測試場第二階段」計畫獲科技部核定補助。
10. 新設副院長及副系主任制度。
103年
1. 開辦每學期辦理升等,每年受理2次、建立迴避名單/推薦名單、訂定技術教師升等作業要點,有利於具證照及實務經驗之教師升等(航輪及體育先試辦)。
2. 獲教育部「高階人才專案師資計畫」核准增加10名專任教師名額。
3. 103年起3年獲教育部「臺灣人才躍昇計畫」補助。
4. 103年起獲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補助。
5. 整合校內外跨領域的研究資源,獲科技部補助「宜蘭利澤地區深層地熱發電研究」、「氣候變遷調適科技整合研究計畫(II)」、「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等重大計畫。
104年
1. 教育部核定馬祖校區,2017年~2022年教育部共補助1.6362億元,連江縣政府自2019年每年補助500~600萬元。自2018年協助連江縣府設立「藍眼淚生態館」(馬祖南竿)。2020年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捐贈新車1輛。
105年
1. 自105年起獲教育部補助「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
2. 自105年起獲教育部補助「國際體驗學習計畫」。
3. 修訂「延攬及留住特殊優秀人才作業要點」,獎勵績效良好教師加給。
106年
1. 獲科技部補助價創計畫「開發一條龍應用之新型態水產添加劑」(第一件) 。
2. 自106年起獲教育部補助一件「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第一期)。
3. 爭取經費充實航輪設備 (交通部2500萬元,教育部3500萬元,學校經費4500萬元) ,新設輪機工廠設備(6628萬元,2017年6月完工)、輪機模擬機、高壓電設施,新增多功能模擬機,更新全功能操船模擬機。
107年
1. 獲科技部補助價創計畫「精炭粒(SC-Dot)新型態安全高效除菌劑」(第二件) 。
2. 獲科技部補助「AI技術應用於智慧化養殖系統的建置」。
3. 自107年起獲教育部新南向計畫。
4. 獲教育部106-107年「大專校院食品安全人才培育計畫」補助3名專案教師,另核增1名專任教師。
5. 獲海洋教育貢獻獎暨海洋教育者培訓機制與海洋職涯試探教學發展計畫。
6. 獲教育部「智慧辨識產業之人才培育與核心技術開發計畫」。
108年
1. 獲第一階段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及2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海洋中心及海洋工程科技中心),補助經費每年共1.33898億元(107至108年)。
2. 獲科技部補助價創計畫「從海洋淬鍊紅鑽—開發紅藻高價值應用產品」。(第三件) 。
3. 獲教育部補助107-108年度「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A、B 類。
4. 獲科技部107-109年國際產學聯盟計畫。
5. 獲教育部補助教學實踐計畫共10件。
6. 榮成紙業公司鄭瑛彬董事長2019~2021年(2年期)捐贈578萬元補助5件「海洋環保計畫」。
109年
1. 獲節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區域推動中心計畫-北北基I推動中心。
2. 獲科技部補助價創計畫「以 Lipoplex 12月及傳遞平台開發高價值之優質水產種苗」 (第四件) 。
3. 獲第二階段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及2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海洋中心及海洋工程科技中心),補助經費每年1.45584221億元(109-111年)。
4. 共頒授6名「名譽博士學位」分別給畢東江博士、趙錫成博士、趙小蘭博士、盧峰海博士、謝志堅博士、王光祥博士。
5. 自109年起獲教育部補助4件「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第二期)。
6. 8年來(2012~2020)校友及企業熱心捐贈,累積超過5500人次捐款,共約達新台幣4億3千多萬元的捐資興學(不包含台電與中油兩家公司的1.2億元)。
7. 財團法人旭日教育基金會自2014年以來支持本校大型藻類研究經費達約4000萬元。中油與台電兩家公司共同補助1.2億元,與本校興建桃園觀音校區「藻礁暨海洋生態館」。美國福茂集團趙錫成博士捐款100萬美金,支持興建「木蘭海洋海事教育大樓」。
8. 科技部「新海研2號」於2019年12月轉交本校經營管理。
9. 學術研究與產學合作計畫金額,由101年5.77億增加至2020年7月超過10億元;技轉金近年每年超過1000萬元, 2020年(至5月)為2591.7萬元。
10. 校務基金2019年12月總存款22.655億元(2012年7月16.888億元),2019年度決算支出數26.854億元(2011年22.387億元)。
四、 教務改革
101年
提高英文必修為6學分,廢止校內英文會考,鼓勵報考校外英語考試並提供報考費補助,訂定學生參加校外英文檢定之畢業門檻分 數。
102年
1. 廢止二一退學制度(101-2) 。
2. 降低申請雙主修資格門檻(101-2) 。
3. 上下學期皆可申請輔系就讀(101-2) 。
4. 積極辦理寒假轉學考試及暑假轉學考試(寒轉自102學年開始) 。
5. 轉系以書面審查為主,輔以面試,依學生興趣為錄取標準(102-1)。
6. 102學年度起全力推動五年一貫學碩士,鼓勵優秀學生續留本校就讀研究所,除放寬申請條件及名額外,另依成績發給五年一貫獎學金。
7. 推動系所招生名額彈性調整。
8. 鼓勵寒暑假校外實習
(1) 鼓勵各系建立實習制度:製作「校外實習作業參考手冊」供各系安排校外實習課程時參考,並額外幫實習學生辦理200萬元意外險,海上實習學生則辦理300萬元意外險,費用由學校支應。
(2) 各系開設實習課程數:鼓勵各系開設實習課程,每系開設至少1門校外實習課程。
9. 鼓勵老師上船見習,赴實習企業關心學生實習。
10. 本校與基隆經國、崇右等3校聯盟。另與中原大學等共計4校開設選修數位化模具學程課程。
103年
1. 擴大提供招生名額及招收運動項目與招生學系等條件後,於103學年錄取3名外加運動績優學生。
2. 103學年度與基隆高中合辦大學先修課程,開設2學年之博雅課程,學期末通過考核,將給予學分證明,未來就讀本校,將可抵免2學分的博雅課程,最多可抵免8學分。
104年
1. 104學年度起新增運動績優單獨招生,並逐年增加招生名額至20名。
2. 新增「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及其他系增加招收身心障礙生名額。
3. 推動弱勢扶學方案(自104學年度起每系組優先錄取低收入戶考生至多1名) 。
4. 本校自104學年度與姐妹校福州大學合作(河工與造船)推動聯合人才培養計畫(3+1制度),後來增加福建農林大學與廣東海洋大學合作人才培養(食品與機械)。
5. 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名額(外加) ,從101學年度10名增加至104學年度19名,至108學年度 21名。
6. 為讓有特殊專長、有潛力的同學可以進入大學就讀,自105學年度起開始辦理「特殊選才」招生,首次計10個名額(104年),而後逐年增加至65名(109年)。
7. 大力推動「教學務系統資料庫語法改版暨跨瀏覽器相容性提昇專案」,改善選課尖峰當機問題,擴增Goole、Chrome瀏覽使用等功能。
8. 教育部核定馬祖校區。
105年
開放彈性轉系所(碩博士)申請。
106年
1. 馬祖校區3學系(海洋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海洋經營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海洋工程科技學士學位學程)開始招生。
2. 106學年度辦理博士班以學院聯合招生。
107年
1. 校友返校終生學習免費課程。
2. 為落實學生學習成效,本校自1072學期起實施大學部必修課程3小時不連排。
3. 增設「跨領域次專長」課程(9~12學分),2019年開設「微學分課程」。
4. 推動全校大一「程式設計」必修課程。
108年
1. 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從原來25名增加15個名額,共40名。
2. 108學年度辦理碩士班以學院相關系所聯合招生。
3. 開設「傳承與創新-王光祥講座」課程
4. 推動暑期為第3學期課程。
5. 馬祖「海洋工程、海洋經管與海洋生技三系」大二學生8月27日正式在馬祖上課,9月19日舉行開學典禮。以3+1方式,三系大二學生在馬祖校區學習一年並至福建省福州大學與福建農林大學異地學習及企業參訪。
6. 海大學生團隊-「海洋廢人」獲得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優等獎助35萬元。
109年
1. 教育部核定自112學年度起,核撥本校外加35名額辦理「海洋科技人才培育專案」學士班(7系每系5名額:海洋工程、商船、輪機、養殖、食品、環漁、海洋生技)單獨招生。
2. 開辦「動力小艇駕駛訓練班」,對外招生。
五、 學務改革
101年
首次成立帆船隊,積極參與全國、外之重型帆船競技。
102年
1. 開始舉辦「夢想啟航」畢業生划向基隆嶼活動。
2. 開始每年舉辦大一學生各班級「唱校歌比賽」,凝聚學生班級向心力;並邀請獲獎班級於畢業典禮、校慶等重要活動公開表演。
3. 首辦陸生暑期「海洋夏令營隊」。
103年
1. 辦理寒暑假風帆暨獨木舟育樂營。
2. 女生宿舍開放門禁,女一舍於103年12月1日開始試辦,由原來12點後不可進出改為01:00~05:00採「可進管制出」之方式,同學進出宿舍以按押指紋機進行安全管制,女二舍於103-2學期開始試辦,加裝指紋機管制設備,計增設6部。
3. 學生社團成立「火舞社」。
104年
1. 103學年起增辦「寒假畢業典禮」。
2. 自104年起,充分使用學生宿舍空間,男一舍(30床)、女一舍(14床)、女二男三舍(36床)共增加80個床位,全校共2915床位。
3. 學生社團成立「太鼓團」。
105年
1. 105學年起實施學生宿舍個人專屬頻寬。
2. 增設學生獎助學金: 除原有獎助學金或個別系所獎助學金以外,另爭取增加南加州李全伶校友及夫人李欒復青女士捐贈獎助學金美金10萬元(5年期,四系: 河工、海工、經管、海洋生技);建華海運李曙光校友獎助學金;中華海洋生技公司獎助學金; 馮台源校友及夫人邵玉花女士伉儷獎助學金;日本海事協會(Class NK)獎助學金、美國驗船協會(ABS)獎助學金;台灣日通國際物流公司獎助學金;高雄市校友助學金;林文日校友清寒助學金、能源航運助學金、馬來西亞校友會獎助學舍、清寒僑生助學金;、吳勛豐理事長獎助學金、馬祖校區優秀學生入學獎學金、馬祖校區方水科技獎學金、中國大陸學生就讀學位獎助學金等。
106年
成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至109年2月全校約有95位原住民生。108年開辦成立原住民傳統舞蹈社。
108年
1. 新增學生社團辦公區域WiFi網路。
2. 辦理首屆「原住民族學生返鄉專車」,為全國首例。
3. 學生社團成立「Global Walker」(英語社團)。
109年
1. 校長上任以來(2012-2020年)每年持續大力補助學生社團添購器材暨設備,改善學生社團環境,新增學生社團,鼓勵學生參加社團。
2. 更新學生宿舍的所有房間冷氣機及男三女二舍的書桌床組。
3. 啓動全校「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行動計畫。
4. 學生社團連續6年榮獲全國大專社團評鑑特優獎(每年2個社團特優)。
六、 國際化提升
101年
為促進本校國際化,積極推動學生出國,大幅增加補助學生出國人數及經費。
102年
1. 101學年度(102年暑假)起開始辦理「暑期陸生海洋夏令營」。
2. 102學年度起,英文必修由4學分增加為6學分。
3. 積極參與海外教育展及與海外僑校建立關係,101學年前尚無簽約中學、102學年有3所(香港東華三院)、103學年增至102所。
4. 為具體提昇本校專任教師參與國際交流業務績效,使國際交流業務能均衡發展,補助教師出席國際會議金額從2萬提高為5萬(108年改增為6萬元)。
5. 為獎勵專任教師吸收新知,提昇學術水準,促進與國外及姊妹校(含大陸地區)實質學術交流合作,補助教師赴國外參加國際研討會或姊妹校金額從2萬提高為5萬(108年改增為6萬元)。
103年
1. 103學年度首度增加僑生個人申請入學。
2. 增設僑生大學部優秀、清寒僑生新生獎學金及華語文精進獎助金。
3. 103學年度起舉辦「多益校園考試」,規劃每年度舉辦2次校園考試,並針對大二以上報考學生每人補助500元-600元報名費。
4. 與日本長崎大學推動雙聯博士學位於103年正式推動,每年最高可提供3名學生。
5. 在共教中心成立「華語文中心」開授國際華語課程,培訓越南華語教師21名。
6. 103學年開始每學年辦理1次「海洋英語導覽短片競賽」。
104年
1. 104學年增加辦理僑生獨立招生,教育部增加30名額,並逐年增加名額。
2. 104學年起辦理福州大學3+1交換生。後增加福建農林大學與廣東海洋大學3+1交換生。
105年
新增華語文研習培訓班,105年培訓海外華裔青年84名、越南教師23名。
106年
1. 106學年起辦理福建農林大學3+1交換生。
2. 106年起與羅德島大學蒞校合開「全球供應鏈管理」跨國,以英文授課之課程。
107年
107學年開始每學年辦理2次「海洋英語字彙王」競賽。
108年
1. 107-108年海洋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學生赴馬來西亞姊妹校登嘉樓蹲點異地學習,寒暑假計畫累計40人次。
2. 108學年起辦理廣東海洋大學3+1交換生。
3. 擴大社會服務,結合海大USR計畫,開設移工華語班。
4. 法國教授Sylvie DUFOUR博士獲得教育部玉山學者全國最高額補助三年(2020~2022年)
109年
1. 僑生全校人數自101年166名增加至392名(計算至109年2月)。以109年8月新生入學而言,僑生新生人數成長至120多名。另,外籍生由101年全校67名增加至123名。
2. 姊妹校數101學年61所,108學年增至133所;雙聯學位學校計5校。
七、 通識課程革新
102年
自102學年度起游泳列必選修之課程,同時對具有相關能力之新生進行游泳檢測(50公尺),提升學生水域活動基礎技能。
104年
1. 推動博雅教育16學分。
2. 大一國文課程推動「全校閱讀暨寫作」,每名同學需閱讀課外文章24篇、課堂撰寫4篇作文、閱讀且同儕互評。
3. 推動大一新生參訪校史博物館並撰寫心得作文。
105年
1. 增設全校大一「海洋科學概論」必修課程。
2. 推動「創意、創新、創業學分課程」(三創學程)。
106年
增設全校大一「程式語言」必修課程。
108年
開設微學分課程。
八、 學術單位調整
101年
增設「學士後輪機學士學位學程」(自2017年逐年與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及中鋼運通等航運公司合作)。
102年
1. 「人文社會科學院」下之「通識教育中心」及「外語教學研究中心」調整至校級之「共同教育中心」中,下設「語文教育組」、「博雅教育組」、「體育教育組」及「藝文中心」4組。
2. 原屬行政單位之「海洋生物科技及環境生態中心」下設「研究推動組」、「教學服務組」2組,調整至學術單位更名為「海洋中心」,下設「海洋科學及水產科技組」、「海洋文教及產經法政組」及「海洋工程及前瞻科技組」3組。
3. 設立國家級「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下設「政策發展組」及「整合傳播組」2組。
4. 正名以「海洋系」(海洋環境資訊學系)及「造船系」(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之系名簡稱。
103年
1. 「海運暨管理學院」下增設「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系)」。
2. 增設「學士後商船學士學位學程」。
3. 「生命科學系」與「生物科技研究所」合併為「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
4. 「共同教育中心」增設「華語中心」。
104年
1. 增設「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並將原「海運暨管理學院」下之「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系)」,及原「人文社會科學院」下之「海洋法律研究所」,調整至此學院,且增設「海洋法政學士學位學程(系)」,共計3學系。
2. 增設「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海洋資源與環境變遷博士學位學程」、「光電與材料科技學士學位學程(系)」。
3. 「資訊工程學系」增設「碩士在職專班」。
4. 「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更名為「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105年
1. 增設「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位學程(系)」。
2. 增設「海洋工程科技博士學位學程」。
106年
1. 增設「海洋工程科技學士學位學程」(系)、「海洋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系)」、「海洋經營管理學士學位學程(系)」、「海洋政策碩士學位學程」。
2. 增設「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並增加1名專任教師員額。
3. 「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更名為「地球科學研究所」。
4. 航海人員訓練中心改制為一級單位「海事發展與訓練中心」,下設「航海人員訓練組」、「操船模擬組」及「研發組」3組。
107年
1. 增設「光電與材料科技學系」。
2. 增設「食品安全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3. 「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系)」調整至「人文社會科學院」。
108年
1. 「航運管理學系」進修學士班增設「物流管理組」。
2. 「運輸科學系」增設「運輸與供應鏈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3. 工學院之「材料工程研究所」及電機資訊學院之「光電科學研究所」合併至電機資訊學院「光電與材料科技學系」。
109年
1. 籌設「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EMBA)。
2.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裁撤「碩士在職專班」。
九、 行政單位調整
102年
1. 「秘書室」之「校友服務組」更名為「校友服務中心」 ,自2014年成立校友總會。積極推動校友服務、聯誼與募款。2018年校友總會總策劃出版「風起雲湧-海大人物誌」。2020年7月校友總會總策劃出版「涓滴成流終為海大」。8年來(2012~2020)校友熱心捐贈,累積超過5500人次捐款共約達新台幣4億3千多萬元的捐資興學。
2. 「會計室」更名為「主計室」。
3. 「圖書暨資訊處」之「藝文中心」調整至「共同教育中心」下之1組。
104年
「圖書暨資訊處」之「館藏管理組」更名為「圖書系統組」。
106年
成立「職業安全衛生中心」。
107年
成立「產學營運總中心」。
108年
1. 成立「馬祖行政處」。
2. 「秘書室」增設「出版中心」。2014年4月出版-「樂遊龍崗-龍崗生態園區導覽手冊」; 2020年2月與National Geographic 合作出版「海洋科學概論暨其時代議題」。
十、 重大建設
102年
1. 第二演講廳整修(102年9月) 。
2. 校史博物館(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捐贈校史博物館內裝價值約600萬元;102年10月完工) ,共設4個展覽廳(含張榮發總裁常設特展廳) 。
3. 畢東江國際廳(美東校友畢東江捐贈800萬元;102年10月完工) 。
4. 葉森然廳(葉森然校友捐贈420萬元;102年10月完工) 。
5. 校門口廣場整建(益利航運捐贈船錨及100萬元,宏昇螺旋槳公司-105萬元螺旋槳與65級航海系校友-72萬元合捐校門口景觀) 。
6. 佳渝廳(羅濟廷校友及顏汎彬校友合捐260萬元) 。
7. 海洋意象門廳(河工系校友合捐150萬元) 。
8. 船錨裝置藝術(益利航運公司捐贈船錨及100萬元) 。
9. 之字形木棧道。
10. 更新育樂館(地板、吸噪音設施與投影機等)。
11. 開始逐年在基隆主校區種植櫻花,共約40多株櫻花活存生長開花。
103年
1. 新建創校紀念公園(5556航輪專班-150萬元及航輪雕塑1座、海大上海校友會-50萬元、宏昇螺旋槳股份有限公司-螺旋槳;103年10月完工) 。
2. 夢泉商場(第一學餐;祥豐校區)整修及周邊波浪型雨遮工程(103年8月完工) 。
3. 沙灘排球場暨壘球打擊練習場(103年8月完工) 。
4. 全興書苑(全興國際水產公司柯吉剛校友捐款1500萬元;103年10月18日完工捐贈) 。
5. 邊坡防護及濱海運動場整治工程。
6. 增設人工草皮運動場(共2700多萬元; 部份經費由馬來西亞陳紹厚校友捐款200萬元及其他校友合捐支持;103年11月完工) 。
7. 整修圖書館前廣場。
104年
1. 遮雨及學生運動設施改善(104年10月完工) 。
2. 勇泉商場(第二學餐;北寧校區)整修及增設便利商店,後來整修第三學餐(濱海校區)。
3. 山海迴廊。
4. 勇泉與海事廣場。
5. 展示廳百尺魚缸。
6. 綜合三館一樓築夢未來館-錄影音室、攝影棚、討論室、未來教室及貝殼展覽室及休閒走廊道(104年10月完工) 。
105年
1. 游泳運動中心整修(105年3月完工) 。
2. 一餐3樓整修空間提供文創設計系及環境教育使用(105年9月完工) 。
3. 自103年開始推動以「有償撥用」交通部港務局之貯木池區,作為海大之出海口及發展「海洋園區」之教育推廣訓練研發用。
106年
1. 增設「黃槿公園」。
2. 圖書館3至5樓典藏空間整修(106年8月完工)。
3. 男二舍大修(7000萬元內含林光老師校友捐款300萬元)。
107年
1. 海洋生物培育館(5000多萬元;財團法人旭日教育基金會捐款1200萬元;107年8月完工) 。
2. 工學院至學生活動中心地下道整修(彩繪通道) (107年3月完工) 。
3. 圖書館「夢幻海洋」主題書區(107年4月完工) 。
4. 濱海籃球場地坪整修(107年8月完工) 。
5. 電資暨綜合教學大樓(電資校友合捐1351萬元;107年8月開工動土,110年完工) 。
6. 啟動校友捐款,以便興建馬祖校區「王光祥暨海大校友國際學舍」。
108年
1. 興建宏廣書屋(李清郎校友捐贈1000萬元;108年10月完工。)
2. 體育館室內跑道整修(108年12月完工) 。
3. 馬祖校區校舍修繕(108年8月完工),馬祖三系大二學生得於108年8月下旬進駐(3+1方式,在馬祖校區學習一年並至福建省福州大學與福建農林大學異地學習及企業參訪)。
4. 木蘭海洋海事教育大樓(進修教育推廣大樓;美國福茂集團趙錫成博士捐款美金100萬元;108年10月動土,預計111年完工) 。
109年
1. 聲學實驗中心-振動噪音工程研究中心(又名昭奎樓)(共3千多萬元; 部份款項由捐贈支持:楊昭奎教授200萬元,南加州劉政平校友300萬元、呂佳揚校友100萬元、邱啓舜校友110萬元及其他;109年6月完工) 。
2. 公共藝術(寰宇之書)( 109年4月完工) 。
3. 引進「自由中國號」(2019年),完成自由中國號基座整備工程(109年2月完工)及展示台設置(獲文化部文資局補助1700萬元及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捐款補助300萬元)。
4. 體育館網球場地面、室內跑道及上方屋頂防水整修。
5. 募款籌建桃園觀音校區「藻礁暨海洋生態館」(包含藻礁暨海洋環境生態中心及產學育成中心)( 總經費1.981億元;中油公司及台電公司同意3年內各捐6千萬元共1.2億元;預計112年完工) 。
6. 完成「海洋夢想基地」建設(劉立仁校友捐贈價值約200萬元之20呎貨櫃,建立8間貨櫃屋[2個貨櫃組成一間貨櫃屋])及增設「魚菜共生」設施(將近600萬元)。
7. 整修圖書館旁空間(原五南書局空間;800萬元) 。
8. 推動整修並設置馬祖校區「海洋生技研究室」(1500萬元) 。
9. 馬祖校區「王光祥暨海大校友國際學舍」動土典禮(校友學長們-王光祥、柯吉剛、林光、林允進、洪英正、林見松、周正訓、呂佳揚、李健發、馮台源、曾俊鵬、洪煌景等校友及校友會合捐共約5200萬元) 。
十一、 創新改革
101年
1. 建教管理費之運用更為合理有效。
2. 為激發本校學生對國家社會及國際議題的關注,特自101年12月起舉辦「藍海系列講座」,邀請專家學者或社會賢達人士親臨本校與學生分享個人生活經驗或不同領域的專業指導。
3. 將「龍崗步道」重新命名「龍崗生態園區」,並整修排水系統,改進水土保持,兩次造林種樹及大力推廣螢火蟲季。
4. 校園2處設置大型LED電子資訊看板。
5. 設置「優秀行政人員」獎勵,表揚優秀行政人員。
102年
1. 舉辦國際暨國際級「海洋貢獻獎」,主動遴選,每屆1人獲獎,共舉辦8屆(2013年-2020年)。獲獎人依序: 張榮發先生、柯吉剛先生、周俊雄先生、鄭森雄先生、呂佳揚先生、陳吉紀先生、趙錫成先生、林允進先生。
2. 開始開墾設置「海大農場」,由全校師生共同種植。
3. 設置「海大雨水公園」,並於102年4月24日獲得認證通過成為基隆市首座通過認證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4. 海大校園APP建置。
5. 60周年校慶期間,首次邀請長榮交響樂團蒞校演奏表演及在海上船上舉行校慶酒會。
103年
1. 本校加盟「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與臺北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在教務、研發、學務、國際、圖資、體育等各方合作。
2. 與新北市府合作在貢寮設立「海洋研究站」-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
3. 開始推動國立基隆海事高等職業學校、國立基隆高中成為海大附屬中學。
4. 開始設置HI-BIKE腳踏車定點借還,提供師生使用。
104年
1. 推動全國性「海洋雲」,包含基礎雲(雲端主機、雲端儲存及雲端教室)、應用雲(漁船管理、海洋教育、電子海圖及商船管理、海洋能源、水產) 。
2. 本校與「財團法人旭日教育基金會」成立「臺灣國際藻類研究基金委員會」。財團法人旭日教育基金會長期支持本校藻類研究將近4000萬元。
3. 教育部核定本校設立「馬祖校區」。
105年
國光客運「基隆-中崙」國道路線部分班次調整路線至海大設站發車。
106年
1. 首屆「藍海菁英,馬到成功」馬祖校區新生(海工、經管、海洋生技三系)在基隆主校區舉行入學典禮。(以3+1方式,三系大二學生在馬祖校區學習一年並至福建省福州大學與福建農林大學異地學習及企業參訪)。
2. 輪機工廠重建(共6628萬元;教育部3500萬元及本校經費),並新設輪機模擬機,高壓電等設施,更新操船模擬機等。
107年
1. 成立「桃園觀音校區」-海洋創新育成基地。
2. 增設三層面向海之「海洋夢想基地」(劉立仁校友捐贈價值約200萬元之20個20呎貨櫃)。
3. 圖書館二樓「夢幻海洋」空間揭牌並正式啟用,內有海洋主題書區、多媒體欣賞區、虛擬實境(VR)體驗區、資訊檢索區等四大區域。
4. 邀請長榮交響樂團蒞校演奏表演(第二次)。
108年
1. 命名「基隆主校區」(含祥豐校區、北寧校區與濱海校區),「馬祖校區」(約2公頃)與「桃園觀音校區」(6.08公頃)。
2. 建置海大校園APP。
3. 規劃並承辦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
109年
1. 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於109年8月1日改隸為本校附屬學校(海大附中),並推動海大附中-「海洋科技人才培育實驗班」於109學年開始招生。
2. 增設「航海園區」(自由中國號、桅杆、安全浮標、船錨、螺旋槳、船型)。
3. 成立校級「臺灣郵輪產學發展中心」及「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4. 「台北聯合大學系統」四校校友至馬祖校區參訪並參加「王光祥暨海大校友國際學舍」動土典禮。
十二、重要績效
102年
1.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亞洲大學排名76名,海洋領域唯一上榜大學。
2. 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QS)亞洲大學排名191-200名區間,全國第19名。
103年
1. 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QS)亞洲大學排名191-200名區間,全國第17名。
2.《Cheers》雜誌全國校長互評辦學進步績優獎「 TOP20 」(第一次)。。
104年
1.《Cheers》雜誌全國校長互評辦學進步績優獎「 TOP20 」(第二次)。
2. 我國大學學術聲譽排名研究,全國第12名。
3. 金磚五國及新興經濟體國家大學百大排行榜第84名,全國第14名。
4. World University web ranking 全國第12名。
5. 教育部核定本校102-103學年度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全數通過。
6. 教育部大專院校統合視導,本校七項視導項目獲全面通過。
105年
1.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世界大學排名601-800名區間,並列全國第11名。
2. 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QS)亞洲大學排名第179名,全國第17名。
3.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亞洲大學排名131-140名區間,全國第18名。
4. 《Cheers》雜誌全國校長互評辦學進步績優獎「 TOP20 」(第三次)。
5. 獲105年度中國工程師學會選為全國「產學合作績優單位」第二名。
106年
1.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世界大學排名601-800名區間,並列全國第9名。
2.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第160名,全國第15名。
3.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亞洲大學排名161-170名區間,全國第15名。
4.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球最佳大學第929名,全國第15名。
5. 《遠見雜誌》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全國第19名。
107年
1.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球最佳大學第1014名,全國第15名。
2.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世界大學排名801-100名區間,全國第15名。
3.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世界大學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領域排名401-500名區間,全國第4名。
4.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亞洲大學排名第181名,全國第15名。
5. 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QS)亞洲大學排名第186名,全國第18名。
6. CWUR Ranking全球967名,全國排名第16名。
7. 俄羅斯RUR世界大學排名第622名,全國第18名。
8. 《遠見雜誌》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全國第13名。
9. 教育部核定本校第二週期校務評鑑四大評鑑項目(校務治理與經營、校務資源與支持系統、辦學成效,及自我改善與永續發展)全數通過。
108年
1.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球最佳大學第1259名,全國第17名。
2.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世界大學排名801-100名區間,並列全國第12名。
3.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世界大學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領域排名第528名,並列全國第6名。
4. 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QS)亞洲大學排名第194名,全國第19名。
5. 《遠見雜誌》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全國第17名。
6.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201-250區間,全國第18名。
7.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亞洲大學排名201-250名區間,並列全國第17名。
109年
1.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專刊世界大學排名1001+,並列全國第19名。
2. 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QS)亞洲大學排名第187名,全國第17名。
3. 上海軟科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第97名,並列全國第1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