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posium

學術研討會

2009 Symposium

Economic - Trading Arrangements, Investment, and State of the Economy in the U.S. and Taiwan

Biomedical - Recent Advances

Economic - Trading Arrangements, Investment, and State of the Economy in the U.S. and Taiwan

經濟組貿易協定、投資、及美台經濟現況 召集人: 李五郎

  • Charles Ou 歐昭惠, The Economic Costs and Benefits of Investing in China by Taiwan’s Companies 台商在中國投資的經濟成本與效益 [ Download 文件下載 ]
  • Peter CY Chow 周鉅原 , ECFA - Reg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從區域性與全球性的角度看台、中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 Download 文件下載 ]
  • Yin-Kann Wen, Wu-Lang Lee 溫英幹, 李五郎, State of the U.S. and Taiwan Economies: Some Cyclical Perspectives 從景氣循環角度看台、美經濟現況 [ Download 文件下載 (Wen) 文件下載 (Lee) ]


Biomedical - Recent Advances

生醫組 - 生物醫學最新的發展 召集人: 莊德茂

  • Ru-Chih Huang, 黃周汝吉. Challenge of Curing Cancer with a New Approach, 治癌的新看法及策劃

[ Download 文件下載 ]

  • Li-Kai Tsai , 蔡力凱, Potential of Stem Cell Therapy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 使用幹細胞療法治療神經疾病的可行性 [ Download 文件下載 ]

Date and Time

October 24, 2009

Venue

The TECRO Culture Center

華府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901 Wind River Lane, Gaithersburg, MD 20878

四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及多位專家學者,二十四日齊聚華府,在國建聯誼會召開的學術研討會上,闡析生醫、能源和經濟等切身課題所面臨的挑戰及其展望,深入淺出,懇切建言,讓與會的一百多位聽眾受益良多,享受一天豐盛的知識饗宴。

這項研討會是在馬州蓋城的華府僑教中心舉行,國建會會長陳明珠簡短致開幕詞後,由理事涂曼麗主持議程。上午九點開始,在專題演講之後立即進行生醫、能源和經濟議題的研討,議程緊湊,聽眾反應熱烈,原定下午五點結束,不得不延至五點半才得閉幕。來賓對院士和專家學者們的精闢解析,都報以熱烈掌聲,直呼「太棒了」!

研討會總召集人、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美國國家衛生總署精神衛生研究院分子神經生物學主任的莊德茂博士,在開場白時形容今年的研討會「鑽石陣容、明星雲集」,對這些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犧牲假日,為大家分析問題,尋找企機,展望未來,先表達了萬分感謝之意。

亞裔科學家任重道遠 發揮智慧突破玻璃天花板

研討會一開始,首先登場的是著名的病毒學家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美國國家衛生院 (NIH) 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分子病毒學主任的蔣觀德博士,以「一位亞裔病毒學家的科學觀與社會觀」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專研愛滋病及其他傳染病的他指出,近年來,每年愛滋病全球死亡人數相當於大華府區的人口,而亞洲受感染的程度,僅次於非洲,情勢相當嚴峻。他強調說,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固然先進,但「美國優先」是必然的,亞洲國家千萬不能仰賴美國,必須儘快發展自己的防治政策和計劃。

接著,他暢談了亞裔科學家在美國所面臨的「玻璃天花板」現象。他用多種統計數據,說明亞裔科學家是基層的主力之一,但是談到升遷,與其他族裔相較,不成比例,少之又少,就連薪資所得也比不上其他族裔科學家。因此,他呼籲亞裔科學家在從事研究之餘要站出來,培養領導統御能力,並透過協會、組織發聲,主動積極爭取領導機會。

黃周汝吉: 改變策略 研發治癌新藥

由莊德茂召集的生醫組緊接著上場,先由中研院院士、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系教授的黃周汝吉博士講解治癌的新看法及其策劃。她說,傳統的治癌藥物開發經費龐大,用藥之初雖見功效,但癌細胞會發展出抗藥性,病人存活率增加很少,而且副作用很多。有鑑於此,她領導的研究團隊嘗試改變策略,針對個人的不同基因,改變DNA的結構來降低癌細胞過量蛋白的含量,從而開發出抗病毒、抗癌新藥M4N(TERAMEPROCOL)。她說,這種新藥與其他藥物合用,可對數種腫瘤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及擴散之效果。只是,目前人體抗癌的臨床實驗還在進行中。

蔡力凱: 幹細胞研究將為神經醫學開一扇窗

美國前總統雷根患老人癡呆(失智)症,台灣前行政院長孫運璿中風,電影「超人」明星克里斯多弗‧李維脊髓受傷癱瘓,棒球明星魯蓋瑞氏(Lou Gehrigs)患運動神經元疾病(醫界因而稱之為「魯蓋瑞氏症」),以及帕金森氏症、亨丁頓舞蹈症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經性疾病。目前正在美國國家衛生院精神衛生研究所作客座研究的臺大醫院神經部暨腦中風中心主治醫師蔡力凱,就從這幾個有名的病例,帶領大家進入幹細胞研究的嶄新領域。他指出,幹細胞具有自我增生與分化的功能,原以為只有胚胎才有幹細胞,但近來發現身體其他部位也有幹細胞,例如皮膚幹細胞,這項發現使得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考量降低許多,因而獲得政府解禁。

蔡力凱醫師提出了各國醫學界針對上述神經性疾病,採取幹細胞治療的臨床實驗,證實罹患部位施打幹細胞後,都有改善神經功能的作用。他表示,這些研究報告看來,對於幹細胞治療神經性疾病的可行性,的確有令人振奮的展望。他堅信,被認為是「青春之源」幹細胞將為神經醫學開啟一扇窗,為患者帶來福音。

王寬: 科際整合讓奈米醫學大躍進

「奈米」這個名詞已經逐漸生活化,但是「奈米醫學」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中研院院士、現任美國國家衛生院關節炎肌肉骨骼和皮膚病研究所肌肉生物學實驗室主任的王寬博士在研討會為大家細說分明。他開宗明義地說,奈米是長度單位,相當於一根頭髮的十萬分之一,對物理而言,是一大發現,對研究分子醫學的人來說,不以為奇。不過,將奈米物質應用到醫藥上,倒是醫學上的一大躍進。他解釋說,一般藥物必須「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到達目的地,所以產生了醫療時效上的問題之外,還有副作用的大問題。如果把奈米科技應用到醫藥方面,理論上可以改變藥本身的結構,以及藥物在人體內的輸送過程,直接攻到病源所在地,快且準,又可減少副作用。根據他的實驗室和許多不同醫學團隊所作的最新的臨床實驗報告,王寬院士對於奈米醫學的展望,充滿信心。他強調,未來必須加強科際整合,共同開發奈米醫學的新境界。

目前正主導多項國際性奈米醫學研究的王寬院士,是從另一個奈米醫學研討會中抽空前來參加,在接受提問並與來賓稍作互動之後,又得趕回他的奈米醫學的殿堂裡。

廿四日下午一時起進行了由前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許翼雲博士所召集的能源研討會。許翼雲博士扼要地介紹了可以緩和地球暖化現象的兩種能源,一種是利用廢棄纖維物轉化為燃料的生物能源,另一種就是沈寂多時,但近年來又熱門起來的核能發電。

曹祖寧: 廢棄纖維提煉2丁醇 前景看好

首先,普渡大學再生資源工程實驗室創辦人曹祖寧博士特地遠從印第安那州趕來,與大家分享他多年研究的成果。他說,使用玉米提煉燃料固然可行,但是,成本高,輸送不易,更糟糕的是造成與民爭食,導致玉米價格升高的後果。有鑑於此,他認為利用樹枝或玉米桿等廢棄纖維物提煉燃料是一個可行的替代之道。於是,他領導的實驗室開始進行研究。

從台大學生時代就鑽研發酵原理的曹祖寧博士解釋說,廢棄纖維物經過傳統方法發酵後,可以產生乙醇,也就是酒精,作為燃料。但是,乙醇的前景不看好,所以,他著手改良發酵方法,採用所謂的4A操作法,從廢棄纖維物中提煉出2丁醇,這種燃料的特性是回饋抑制力小、熱量高、易與汽油互溶,而且可以利用管道輸送,是很好的替代能源。不過,他指出,目前面臨的瓶頸就是發酵用的酶價格太高,而產生的大量半纖維也難再加以利用。

即使如此,曹祖寧博士仍認為商機無限,因為,廢棄纖維物的煉油廠必須設在作物產地附近,都是中小型規模,若全面開發,全美國大約要建五、六百個廠,單單建廠生意估計有一千億美元商機。他建議台灣應該充分利用甘蔗資源,蓋出一、兩個示範工廠,將來可以到世界各地接單建廠,賺建廠的錢就夠了!

郭寶金: 安全與成本促成核能復興

談到核能發電,大家腦海裡可能還存著俄羅斯車諾比事件和美國三哩島事件的記憶,但是,近年來,核能發電展現出復興的態勢。曾任職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長達卅二年之久的郭寶金博士解釋說,核能復興的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核能安全的虞慮降低,因為在這兩個事件之後二十多年來未再發生類似的核能安全問題,所以,民眾的支持度是核能政策的關之一。另外,其它能源,尤其是石油,成本高漲也助長核能復興。除了成本之外,核能電廠停轉率減少,發電效能相對較高,也使得核能成為很好的替代能源。

退休前在核能委員會主管核能電廠延役執照核發業務的郭寶金博士,在研討會中就核能電廠執照申請規定作了一番解說,強調政府為核能安全把關的機制。他說,過去美國核電廠的執照都是二十年,現在政府已決定讓合格電廠延役二十年,延役的審核也同樣嚴格。

郭寶金博士接著談到台灣的核四廠,他指出,核四建廠一波三折,因為政權輪替,曾一度停工,政府也因此付出巨額賠償金,復工後,又發現問題重重,建廠預算不斷增加。他認為,等核四廠建成之後可能是全世界最昂貴的一座核電廠。至於中國大陸方面,目前的十一座核電廠都集中在沿海地帶,據報導,未來在中國各地都有新廠計劃,而美中兩國在核能發電方面的合作也展開,未來二十年內勢將成為兩個最大的核能國家。

周鉅原: 亞洲經濟「三輪車」 避免台灣邊緣化

繼能源問題之後,研討會進入今年最熱門的話題:經濟。由現任美國賦稅總署總部研究分析統計部經濟學家及資深經理的李五郎博士召集的經濟組,先發講員是從紐約趕來的紐約市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周鉅原博士,針對台灣馬英九政府提出的台灣與中國大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作了詳細的剖析和建言。他指出,根據台灣經濟部的說帖,ECFA有三個願景,第一是兩岸貿易正常化,第二是優惠性貿易協定,第三就是產業整合與勞力分工。理論上看來,這是在世貿組織(WTO)架構下的「訂婚」行動,照世貿規矩,訂婚十年之後,雙方「結婚」,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進一步成家,發展關稅聯盟,最後變成共同市場,就像歐盟一樣。他強調說,自由貿易是「政治產物」,只有彼此尊重對方,雙方實力相當時,才比較可能。目前兩岸仍存在著主權問題,能否在世貿架構下,一步步走下去,達成願景,有待觀察。

接著,周鉅原教授借用了經濟學家克魯曼的「軸輻理論」(Hub-Spoke Thesis)和鮑德溫的「腳踏車模式」(Bicycle Model),說明亞洲經濟會形成兩個軸心,也就是腳踏車的兩個輪,一個是日本,另一個就是中國。而ECFA可能使台灣被迫吸附在所謂「大中華經濟圈」的邊緣。

那麼,台灣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周鉅原教授肯定地表示,有。他分析說,克氏和鮑氏的理論都忽略了美國在亞洲經貿的重要角色,美國已經和新加坡和韓國簽了自由貿易協定,也與東南亞國協及東南亞各國分別簽定了「貿易投資架構協議」(TIFA),在亞洲儼然形成第三個軸心,因此,他堅信亞洲是一個「三輪車模式」。他建議台灣應該在這個模式下,採取多重貿易協定的作法,一方面,ECFA要確保台灣與其他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自由」;另一方面要積極尋求與美國在世貿易架構下先「訂婚」(TIFA),再「結婚」(FTA)。

李五郎: 美國經濟景氣復甦謹慎樂觀

「美國打噴嚏,世界就感冒。」這是李五郎博士在主講美國經濟現況時,開宗釋義闡明美國在世界經濟的重要角色,美國的金融風暴觸動了世界經濟衰退,相對的,未來的全球景氣復甦也將以美國為馬首是瞻。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經濟衰退?這次的風暴與上次的大簫條有何異同?李五郎都作了分析。他強調,從景氣循環理論來看,經濟有上有下,有高有低,呈現波浪式線條,是正常的現象。跟以前不同的是,現在有各種不同的干預政策、社會安全網絡、現代化金融體系、機動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等等機制來作因應。

談到大家最關心的美國經濟展望,李五郎博士分別引用了國會預算局、白宮預算管局、世界最大的經濟分析機構HIS Global Insight、聯邦儲備局等機關組織所作的預測報告,認為除了失業率會居高不下之外,明年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會上升百分之二左右。他個人認為復甦的的兩種可能性是:在今年年底之前相對地快速復甦,也就是「√」型線狀;或是全球景氣復甦緊跟在美國之後的緩進式復甦,也就是勺型線狀。不過他也提醒大家要謹慎地樂觀,因為美國的金融體系穩定性還不夠,龐大的赤字預算可能造成的排擠效應,政府紓困措施可能帶來通膨壓力,消費者負債高、信心不足,以及全球經濟同步疲軟等等。

溫英幹: 台灣必須保持高科技產競爭優勢

至於台灣的經濟現況及其展望又如何呢?特地從台灣趕來參加的東華大學榮譽教授兼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理事的溫英幹博士,分析了金融風暴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及台灣的因應之道。他認為,台灣自八十年代步上經濟自由化浪潮後,解除許多金融管制,再加上民進黨政府時代的一次和二次金改,使金融財富集中在三大家族及六大金控手中,國產被賤賣,弊端叢生,民進黨下台後,貪腐案件爆發。而台灣的總體經濟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今年出現經濟負成長,失業率攀升,出口訂單及消費投資都衰退,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債也跟著加大。

在因應之道方面,溫英幹博士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國際合作,共抵風暴;產業升級,保持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重新發展本土製造業,減少依賴大陸;發展綠能產業,照顧環保需求;改善兩岸關係,節省運輸成本;金融改革及資本流動自由化的腳步要更加謹慎;短期採用赤字財政,以擴大內需,但需要謹慎的退場機制;避免一昩救股市。最後,他引用了2005年5月16日美國商業周刊的封面報導「WHY TAIWAN MATTERS」,再度重申保持台灣高科技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性。

歐昭惠: 台灣金融業進入中國大陸必須特別小心

最後,美國聯邦中小企業局經濟研究室資深經濟學家歐昭惠博士﹐以「台商在中國投資的經濟成本與效益」為題,闡述了他對台商跨海到中國大陸投資作生意的看法。他先下結論說,台商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比中國對台灣經濟的貢獻大。接著,他採用了收支流程的經濟循環理論,指出台商對台灣經濟的「漏財」(leakage),再用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概念,說明了台商在外投資,對台灣總體經濟的貢獻有限。

指出問題之後,歐昭惠博士也提出了政策建言,他說,不要鼓勵台商前往低度開發地區,尤其是低研發的地區,作直接投資。他特別提醒說,尤其是不能鼓勵台灣的金融業前往中國大陸設分行,因為那裡的金融體系穩定性和安全性還不足,必須特別小心。其次,在自由市場體系下,台灣不能禁止或限制台商對外投資,但是要建立完整的申報制度。最後,政府要注入和獎勵研發,鼓勵本土創業,並建立有效的數據庫,隨時監控和評估各項獎勵措施。

整個研討會在總召集人莊德茂博士作了簡明扼要的總結之後,於二十四日下午五點半圓滿結束。

台灣駐美副代表張大同應邀出席了研討會,並在開幕時發表了簡短的談話,他向與會人士表示,台美雙方的溝通管道順暢,雙方不但有共同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分享共同的價值,諸如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等,這是台美關係的獨特之處。他也藉著致詞機會,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駐美代表處科技組組長張新雄、文化組組長張欽盛及其他官員也應邀與會,共襄盛舉。

撰稿 - 黃瑞禮 , 攝影 - 鄧德成,黃秉驥

華府新聞日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