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COVID-19疫情虐肆以來,我們接觸到來自四面八方有關疫情的訊息,許多資訊真假難辨,多少加重了大家的疑惑和焦慮。國建聯誼會推出線上講座系列,邀集專家針對COVID-19相關議題提出建言,期望幫助華府華人釐清COVID-19疫情相關的訊息。
隨著COVID-19病毒在全球各地蔓延,研究人員竭盡心力試圖追蹤疫情發展,醫護人員設計臨床實驗尋找更佳的治療方式。專家們追蹤病毒的源頭及變異的趨勢。不可否認,COVID-19疫情的最終解決方案是有效的疫苗。本次線上講座由國建聯誼會與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聯合舉辦,特意邀請來自美國與台灣的專家學者由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這些議題。本次線上講座以ZOOM為平台,於 7月18日(星期六)下午一點開始。為了服務廣大群眾,國建聯誼會借重理事楊緹的專才,另外加開臉書直播,讓更多參加者能參與講座一睹主講者們的風采。
個人自身與家人的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資產,周全的健康保險可以涵蓋全家的各項醫療需求。在美國高額醫療費用之下,生活不能沒有健康保險。隨著COVID-19病毒在全美蔓延,數以萬計的人失去工作的同時也喪失健保。面對各種晦澀不明的保險條件和選擇,人們對美國健保制度有多少了解?政府在COVID-19疫情當下對健保有何因應政策? 保險公司又有何對應?因疫情被解顧或留職停薪的員工有什麼健保選擇?疫情過後,健保制度預期將有那些變化?國建聯誼會第二次線上講座於5月30日(星期六)下午2:00 (美東時間)在線上會議平台 ZOOM舉行,特意邀請健保專家來探討這個議題,期望幫助華府華人釐清相關的訊息。
本次講座主講人是王芝蘭女士。王芝蘭女士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在美國 American University拿到MBA in Finance。王芝蘭女士為國建聯誼會會員。王芝蘭女士具備會計、稅務、Payroll 、保險、投資理財等工作經驗。 王芝蘭女士於2003 年創立博仁健保顧問公司,見證了醫療健保的法令變化,和 Obamacare 的形成。也與多家主流保险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累積豐富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博仁健保顧問提供公司團體保險、個人健康保險、联邦老人醫療保險、生前福利人壽保險以及年金等方面的服務。
本次線上講座以英文投影片配上中文解說的模式進行。首先由國建聯誼會副會長張慧玲介紹主講人接開序幕。王芝蘭女士開場即點明美國健保是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制度。由於時間因素,本次講座僅就整個健保做一個宏觀介紹,再針對幾個對參加觀眾比較相關的項目各別解說。另外王芝蘭女士將對大華府地區政府 (華府、馬里蘭州及維吉尼亞州) 在COVID-19疫情下提出的健保因應政策。
王芝蘭女士從美國近年來最重要的健保法案, Obamacare ,進入講座議題。王芝蘭女士對Obamacare的特色,像是接受具有舊有疾病 (pre-existing condition) 的案例、子女可依附在健保下的最大年齡 (26歲)、以及未加入健保所需承受的罰鍰等加以敘述。王芝蘭女士並將Obamacare中列舉的十項重大醫療涵蓋需求逐一解釋,例如住院期間費用、懷孕及新生兒照顧費用、購買處方藥物費用、兒童牙科費用等。有關團體健保部分,私人中小企業除了可經由 Obamacare設立的網站上購買保險外,亦可直接向保險公司為員工購買適合的健保。王芝蘭女士扼要講述這些保險的共同特徵,並對特殊保險項目像 COBRA 及各州的特殊要求一一解釋。王芝蘭女士也概略介紹公家機關提供健康保險項目。
論及個人可選購的Obamacare健保項目,王芝蘭女士列出華府、馬州及維州可選購健康保險的官方網站入口。王女士亦對登入時段 (Enrollment Period) 及低收入戶補貼的認定標準做出解釋。此外王芝蘭女士將個人直接向保險公司購買的健保項目與Obamacare提供的健保項目之間的異同做一個比較。其他個人的健保項目如在Obamacare之前即存在的健保、短期保險、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 等皆在講座中提及。 有關聯邦醫療保險部分,王芝蘭女士將聯邦醫療保險中不同的部分 (Parts A, B, C, D, and Medicare Supplement) 給予大致的描述。除了聯邦醫療保險外,王女士也對州政府實施的健保如 Medicaid 和 CHIP 等加以概述。王芝蘭女士精闢的講述讓觀眾對美國健康保險制度有更完整的認知。
講述完美國健康保險制度,王芝蘭女士就美國政府在因應COVID-19疫情提出的健保政策做一個簡介。王女士將政府的因應措施依政府層級分類,將聯邦醫療保險及大華府地區各州政府提供的健康保險因COVID-19疫情所做因應政策列表概述。對於因COVID-19疫情而被留職停薪 (Furloughed) 的員工,王芝蘭女士以健保是否依然有效來區分。目前一些保險公司暫時對留職停薪的員工提供健保。失去健保的離職員工也有替代方案如 COBRA 、短期健康保險、向保險公司直接購買個人健保或是上 Marketplace 申請有補助的個人健保。這些替代性的健保選擇也適用於從全職轉成兼職或因收入減少而無法付擔原本健保的員工。健康保險公司也針對COVID-19疫情提出的應對方案。例如 CareFirst 免除受保人COVID-19相關的測試、醫療等所需負擔的費用,此外公司及個人亦可向CareFirst申請延付保費,沒有健保的個人也可藉由特殊登錄時期 (Special Enrollment Period) 申請加入健保。其他的健保公司也免除相關的測試費用。由於許多的減免措施具有時限,王芝蘭女士提醒觀眾主動向所屬的健保公司詢問最新的消息。王芝蘭女士精闢的論述讓觀眾對各級政府及健保公司在COVID-19疫情下提供的服務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對於健保制度於疫情後將有那些變化,王芝蘭女士相信健康保險在COVID-19疫情下會被大量使用來涵蓋各項相關的醫療需求,其負擔會愈趨沉重,如果政府不介入分擔,保險公司很可能增加保費由顧主或個人來分擔費用。王芝蘭女士指出未來健保的整個大方向及調整幅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年底的總統選舉結果。若是民主黨入主白宮,應該會繼續推行Obamacare。若是共和黨人當選總統,應如同這幾年一樣想辦法停止Obamacare的執行。但大幅修改的難度甚高,小幅度修改的機率較大。
講座在主講人近一小時的精彩講述後進入問答部分。觀眾有問及在COVID-19疫情下健保的保費變動、享用政府提供的健保是否影響未來申請綠卡的成功率、馬州與維州健保的比較、以及從退休養老的角度來選擇健保。也有觀眾就自身的醫療需求詢問該做何種健康保險的規劃。王芝蘭女士按照問題性質依序回答。整個講座在比預計時間多出二十分鐘後圓滿結束。聽眾們對美國健康保險制度施有更深一層的認知,也對各級政府及健保公司在COVID-19疫情下提供的服務有更完整的了解。
華府國建會於十二月十四日假Herbert Hoover Middle School 舉辦醫學健康講座。兩位主講人分別是臺中榮總風濕科的陳一銘醫師以及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的胡育文醫師。
首場講者陳一銘醫師跟大家分享關節炎的保健常識。他指出如果手腳多處小關節持續腫痛六周以上、晨間僵硬無法握拳、或家族有關節炎病史,就需要注意是否本身或家族有皮膚乾癬、眼睛虹彩炎、指甲小凹及腸道發炎的情況,儘早就醫可早期診斷;目前發炎性關節炎已有標靶藥物能有效控制或是避免關節變型;而確定診斷的病友也要戒煙、治療牙周病與採用地中海飲食,才能輔助治療,寫意人生。
接力的胡育文醫師在第二場中,和大家分享攝護腺癌與放射治療的知識。攝護腺癌是全球發生率第二高的男性癌症,由於惡化速度有時極為緩慢,須注意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的問題。攝護腺癌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放射治療與賀爾蒙治療。隨著放射治療知識與技術的進步,腫瘤控制率與病患生活品質也同時提升。減少紅肉與脂肪攝取、增加食物中的蔬果、適當的運動,有可能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儘管初冬料峭、陰雨綿綿,仍無法阻擋大夥的興致前往聆聽,獲取新知。兩位醫師精彩的演說,加上詳細解答聽眾踴躍的發問,使得參與者皆感到受益匪淺。
趁著中華民國工業技術研究院李世光董事長來華府探親時,華府國建聯誼會和成大校友會主辦,及台大、清大、交大校友會和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處科技組的協辦下,五月四日邀請李董事長在華府僑教中心大禮堂,舉辦一場專題以「邊緣運算:5G網路與人工智慧的融合」(Computing at the Edge: The Convergence of 5G and AI)為題的科普演講活動,從上午十時進行到下午兩點,全程以英文介紹邊緣運算的概念和工研院在開發智慧行動邊緣運算系統的努力,吸引超過150名中美科技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