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年代

二戰、優雅女性化

時代背景

艱難的三十年代:全球經濟危機隨之而來的大規模失業
美國的骯髒三十年代:美國由於乾旱和持續數十年的農業擴張,導致形成巨型沙塵暴,當風暴襲來時,能見度驟降1米左右,被稱「Black Blizzards黑色風暴」。

歐洲的法西斯主義興起:1933 年國家社會主義者在德國掌權,西班牙內戰從 1936 年開始持續了三年,隨後是德國和意大利等獨裁政權。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市開始持續下跌引發1929股災,引發強烈經濟動盪,導致1929年-1933年之間國際金融體系崩潰加上通貨緊縮、失業率高、貿易制裁等惡性循環中,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直到二戰結束後才得以復甦。被稱為「 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1930年隨著有聲電影問世,「默片」逐漸成為歷史名詞,其間卓別林默片獨樹一格的延續到1936年。然而,對觀眾而言默片的想像空間遠超聲音所傳達的訊息。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中國首都南京市
1938年10月21日日軍攻尅廣州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整體妝扮

1930,廣告海報 (圖源Pinterest )

服飾:
經濟大蕭條帶來的是女性穿著轉趨保守優雅、苗條訴求,長裙成爲當時的時尚,並通過斜裁、垂懸、圍裹等手法,在不過分暴露中,凸顯出女流線形的體態線條

  • 無帶肩胸罩滿足露背的需要;腰線回歸,白天會穿束身短褲以保持流暢的臀部曲線

  • 禮服搭配夾克已是常見的穿著方式

  • 海邊度假和日光浴越來越受歡迎。水手風格的襯衫和毛衣搭配短褲

  • 晚禮服款式:
    Madeleine Vionnet優雅的希臘風格連衣裙:以斜裁設計出具彈性能貼合身體曲線,裙擺自然垂墜擺動的及地連身裙。
    靈感來矛美好時間(1870~1914)的禮服:緊身上衣、寬大裙擺和蝴蝶結

  • 1938 年是大蕭條和即將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過渡年,時尚界,色彩更豐富、印花略大、帽子更小、鞋子更迷人,讓生活看起來很愉快。裙擺從 30 年代初的腳踝高度上升到 1940 年代的膝蓋長度。裙子不再只是斜裁,還有A字形、褶皺和喇叭形。就像裙子一樣放鬆,肩膀也一樣,進入標誌性的泡泡袖。還引入了肩墊,以增加頂部的戲劇性和更纖細的自然腰圍的錯覺。(1938 年時尚)

髮型:從20年代燙髮機的發明,熱燙技術逐漸普及,此時捲髮為主流,30年代相較20年代的髮型流行起柔的S型波紋捲及小捲度的燙髮紋理,且多是短髮,、

  • 1930年代最流行的髮色是金色,特別是鉑金色,完美地反射聚光燈,與絲綢製成的輕盈晚禮服完美協調。

  • 指推波紋 (Finger Wave)

  • Coxcomb Curls

  • 1935年發明出pin curl燙,影響40年代的流行趨熱。

  • 30年代後期興起pinPageboy的古典風髮型,並在側面加入pin curl捲髮、髮尾是一個波浪

化妝:修容產品誕生(?)
妝感較濃,重視粉底修容
表現細緻柔美的五官和臉部的立體感,為拉長臉部,會將腮紅從臉頰中心到太陽穴以三角形的形式塗抹棕色,
腮紅通常從眼睛下方開始塗抹

  • 眉眼:細長的有角度的弧形眉、眼妝以能強調深邃柔和感的棕色系為流行趨勢,也會配合需求使用其它顏色;精緻濃密捲翹的上眼睫毛。(銀幕魅力)

  • 唇型:豐滿的唇的偏好紅或橘色,如:櫻桃、草莓、猩紅色、橙色和玫瑰色的色調 (參考資料)

知名人物

  • 黃柳霜(Anna May Wong,1905-1961)
    黃蕙蘭
    (1889-1992年)

  • 卡蘿倫芭(Carole Lombard,1908-1942):
    瓊克勞馥 (Joan Crawford)
    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

其它

搖擺舞

台灣

吳金淼攝於1935~1945年,(圖源典藏台灣 )

此時期的台灣為日本殖民地,其中台北人口有六成五是臺灣人,二成九是日本人,故衣著樣式出東洋、西洋、傳統、現代混合。其中和服在1937到1945年代皇民化運動大力提倡下,逐漸成為台灣人的服飾之一,但由於和服製作費高昂無法真正普及,卻也產生服裝穿著樣式象徵著了我是誰,其中旗袍被視為具國族意識,易招來異樣眼光。

1930年代的臺灣女性受大陸影響開始流行旗袍(圖源PIN )

皇民化運動開始後,街道上可看到穿著旗袍以及和服的臺灣漢人女子。吳金淼攝於1935~1945年,(圖源典藏台灣 )

西裝是從20年代開始推廣,直到30年代時取代長袍馬掛,成為多數男性的正式服裝(圖片來源)

1930年代左右,台灣洋裝才真正普及 (圖片來源 )

1935竹南選美優勝者 (圖源粉絲頁)

1933年畢業於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陳君一家人合影。圖中老者女人皆着唐衫,男人有西服有學生服,小孩皆良好受教育。表示這為大户人家,應為袓孫三代合影,三合院落呈獻祥和,也是許多日治台灣人的縮影。是給後人思念的崇景。(文字引用) (圖源粉絲頁)

杜鵑花開時在校園中寫生的彰化女中同學們(圖源 )

1935台灣台灣始政40年博覽會展示的テレビジョン電話(視訊電話)(圖源粉絲頁)

30年代台北美髮店廣告。當時燙髮沒有頭罩式的加熱器,是以每捲個別通電加熱,曾傳出電死。(圖源粉絲頁 )

燙髮是歐洲的新科技,1920年代才從神戶、橫濱等口岸輸入。1930年代即使在日本本土,燙頭髮也是非常時髦的洋玩意。可見得當年台北很多時尚潮流並不比日本的大城市慢太多。

1930年代末戰爭開打以後,燙髮這件事,因為太貴太時髦,而被日本軍部帶頭排斥。1940年代,全日本的美髮業者被迫自肅,停止燙髮服務。所以這張廣告肯定是1930年代的物品。


30年代台北西服訂製廣告,可見當時流行款式 (圖源粉絲頁)

大陸

《玲瓏》雜誌於1931年由著名攝影家林澤蒼在上海創刊,以中產階層女性為目標讀者(圖源網路)

《友良》19345,Nov,上海暢銷雜誌 (圖源)(圖源Pinterest )

1935,Jan上海暢銷雜誌 (圖源Pinterest )

30年代初期的女學生裝扮(圖源Pinterest)

1934,黃柳霜Anna May Wong,(圖源網路)

1937,華裔美國電影明星黃柳霜 (圖源Pinterest )

1937年日軍占領南京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倪妮扮演玉墨 (圖源金陵十二釵劇照 )

1937年妝容細彎眉型、豐滿鮮紅的唇 (圖源金陵十二釵劇照 )

歐美

30年代的髮型燙髮、波浪式鮑伯頭、coxcomb curls(圖源)

30年代受電影明星影響,流行單側邊的指推波紋造型,名為Coxcomb Curls。一直流行到40年代 (圖源 )

30年代後期興起Pageboy的古典風髮型,並在側面加入pin curl捲髮、髮尾是一個波浪(圖源 )

小巧帽:好萊塢女星帶動下,人們紛紛留長頭髮,燙成捲髮或是盤成高髮髻,以回歸女性氣質(圖源知乎)

30年代後期因戰爭物資匱乏,洗頭肥皂難買到再加沒錢,婦女經常自製袋狀髮網當,並且加織花、蝶蝴結當作頭飾。(圖源知乎)

自製頭巾上別出心裁的打結方式,方便漂亮一直流行到四十年代 (圖源知乎)

1930,葛麗泰嘉寶的妝容,以深色眼影、液態睫毛膏,盈造憂鬱或神秘表情(圖源Pinterest)

1930,妝容與捲髮,唇色以櫻桃、草莓、猩紅色、橙色和玫瑰色的色調 (圖源Pinterest)

1933,帽子是當時淑女的必需品 (圖源Pinterest)

1933 (圖源Pinterest )

1938,帽子是吸引眼球的關鍵(圖源Pinterest)

1935 (圖源Pinterest)

1939 (圖源Pinterest)

30年代手套是優雅的配件(圖源Pinterest)

1930年代各種花紋、飄逸的裙子都深受喜愛(圖源pinterest)

1935,30年中期,泡泡袖強調服裝的肩寬設計,裙長超過小腿肚。星型圖紋洋裝(圖源Pinterest)


1938年7月英版奧地利裁縫樣式雜誌上的插圖,下擺從 30 年代初的腳踝高度上升到 1940 年代的膝蓋長度(圖源pinterest)

1938以後,裙子不再只是斜裁,還有A字形、褶皺和喇叭形 (圖源Pinterest)

1935,皮草不僅是禦寒,也是顯示地位與品味的標誌(圖源Pinterest)

古希臘神話爲靈感的懸垂式女裙無疑是1930年代的傑作(圖源網路)

1934年Madeleine Vionnet設計的白色緞面晚禮服(圖源)

禮服除了領口低胸設計(?),到30年代晚期還有露背裝,女性毫不忌諱這種“暴露”,因爲它非常有女人味且優雅非凡。(圖源網路)

鞋身複雜的打孔設計是 1930 年代的特色(圖源pinterest)

教程

The Women (1939) 官方預告片

參考資料:中國化妝史概說、維基百科、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