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煌的音樂生命

黃炳煌教授音樂導聆

郭淑玲 2012/5/29

黃炳煌教授是國內著名的教育學者,尤其推動 教育改革不遺餘力。 黃教授一生敢言、直言,為教育「發聲」,而到 了接近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齡,才開始積極創作 鄉土音樂,累積已二十多首曲;作為教育界的前輩, 一直保持旺盛的創造力,不管是在教育改革、語文 學習、或優美樂音,不斷將智慧與美好貢獻給世 人,無疑是教育最佳典範!

歌詠為家鄉……

黃教授以深摯的情感從事音樂創作,尤其是對鄉土的歌詠!問起 他創作音樂的動機?黃教授談起家鄉南投埔里不乏藝術家,如已過世 的素人雕刻家林淵、還有斐聲國際的雕刻家朱銘晚年也移居埔里、還 有許多視覺藝術創作者,但卻唯獨缺乏音樂創作,由於他相當關心家 鄉的發展,所以希望能以「音樂」創作彌補家鄉音樂藝術的不足。

他所創作的第一首曲〈明潭之戀〉,是他當年人在國外時,相當 懷念家鄉,每當午夜夢迴、內心不時浮現家鄉情景,於是,他一直珍 藏那畫面於內心深處,直到六十多歲才將之譜成曲。他的〈水沙連之 歌〉:「山洞盡處乍開朗,群山環抱似盆盤,豔陽高照和風送暖,薄雲 輕飄蕩;寺廟林立、香煙裊裊,鐸聲梵音繞樑。蔗田處處、百花競放, 蝴蝶在花間逐伴…」(詞:黃炳煌)──家鄉的畫面縈繞於心,發而為 歌,後來再填上詞。黃教授談到他創作音樂的方式,主要是內心自動 浮現一段旋律,然後樂句便會慢慢發展為一首曲子,驅動音樂創作的 是內心的情感,而樂音則自然流洩出來。

濃濃關懷情……

黃教授早年受師範教育,強調五育均衡發展,師範生都要接受音 樂教育、且要會彈風琴、鋼琴等;另外,黃教授還參加樂隊,這些經歷,也為他日後的音樂創作奠下基礎。黃教授的音樂充 滿濃濃的關懷之情,除了鄉土風情抒懷外(如:埔里頌、油桐花、明潭 之戀、玉山頌……),還有感念父母親情、師恩等(如:憶父親、惜啊 惜、吾愛吾師、追思……),以及關懷社會、庶民生活(如:打鐵歌、礦 工悲歌……)等,在在表達了黃教授對鄉土、人情的濃郁情懷。

尤其是〈吾愛吾師〉一曲,黃教授特別以音樂來感念終其一生特 別愛護他的校長,雖然無緣成為校長的親族,但受其照顧與提拔,感 恩之情流露於樂音中。而譜寫〈打鐵歌〉,是聽聞埔里有個「打鐵街」 ,所以想以音樂來紀錄庶民打鐵情狀;而〈礦工悲歌〉一曲很是悚 然,表達勞動工作者的抑鬱心聲,平淡而激切!

「透早出門做礦工,千丈土地拼粗動,黑暗深坑磅炸彈,閻王等 佇隔壁硿,煙氣濃毒的所在,神明找無的地界,不幸代誌若是來,毋 免棺材家己坮。…炭礦夫妻免悲哀,為著後代好將來,狗蟻蚯蚓做共 途,咱的艱苦因尚知……」(詞:陳新轉)──黃教授表示費了很大的 力氣才將此曲譜完,但因受了歌詞感動,也有感於勞動者的悲苦,所 以特別花時間譜寫完成。

為兒童譜曲……

在黃教授的創作歌謠中,最特別的是專為兒童譜寫的曲(如:蜈蚣姑娘欲嫁尫、迎親、花蝴蝶等),其中,「蜈蚣姑娘欲嫁尫」和「迎親」是兩首閩南語歌謠,歌詞頗逗趣,再加上黃教授輕快活潑的樂曲,既充滿歡慶的氣氛、又很傳神的表達了台灣早期農業時期的婚嫁風俗,是兩首相當值得傳唱的歌謠,其貢獻一如著名的台灣歌謠「西北雨」,都是藉由傳唱的方式保留傳統風俗和先民智慧。

「蜈蚣姑娘欲嫁尫,新鞋攏總一百雙,鞋帶縛好又擱鬆,新郎外面直直等,從天光等到天欲暗,從春天等到秋、過了冬,蜈蚣手腳有夠慢,新郎是等到變成老大郎。」── 蜈蚣姑娘欲嫁尫(詞: 黃長安

「透早雞妮影,雞公丫看著直直奔,喜桌結綵佇大埕,就欲來把新娘丫迎。…新娘歡喜跪阿爹,感恩謝阿娘,賢慧有家教真出名,厝邊攏知影。紅轎跟著鑼鼓聲,一世結緣雙人行,踏入戶碇米篩遮,新婦予人疼命命。」──迎親(詞:鍾弘遠)

自我砥礪的震爍精神……

黃教授誕生於民國二十四年,經歷過日據時代、台灣光復、二二八事變,及長並至美國留學,對語言深具天分的他,精通日語、閩南語(河洛語)、國語和英語,近期他發現語言(語根)的共通性,將建立法則匯通之。也因歷經大時代和多元文化的視野,黃教授的曲風融合台灣民謠、台語流行歌、日本歌、以及國語歌曲的況味;他自己表示創作音樂全憑感覺,不喜分類、或歸為什麼派別,純粹發自內心。但我們卻在黃教授的音樂中發現時代的縮影,欣賞他的音樂,也讓身為子姪輩的我們彷彿回到過去,一段充滿艱辛、抑鬱的歲月,但仍意氣風發、不服輸、充滿自我砥礪的震爍精神。如:「志在四方」是為一首日本古詩譜曲,表現男兒志在四方的豁達;而「海鷗」一曲,則宛如在天寬地闊的海上自由遨翔、無拘無束;另外,像是「迎賓曲」的音樂則特別令人振奮!大體來說,黃教授的音樂旋律抒情優美、悠揚動人,但即便是溫柔婉約、或淡淡憂傷的曲子,也都蘊藏著說不出的堅毅與光明,令人心生振奮!

寓教於樂……

本著教育家本色,黃教授也將「教育」的意涵藉由音樂傳遞出來,如:「風吹的話」一曲便是將「親子教育」的精髓傳達出來──「風吹毋是欲予人掛置壁看隋爾爾,風吹毋通加伊抓牢牢當作伴,風吹是欲予咱帶出外放來看,好天好日擱有風,咱著愛儘量加伊放出線,風若有夠大,著愛予伊自由快活,一旦起大風、抑是落大雨,咱才趕緊收轉來免沃雨。……」(詞:黃炳煌)──歌詞敘說著要懂得適時放手,孩子才能展翅遨翔,不能太鬆或太掌控,而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則要提供保護、護佑成長。另外,像是「初為人母」、「惜啊惜」等曲,都是表達母親期待子女長大成人,好好做人、健康幸福的祈願!古代以音樂作為童蒙教育的初始,啟發孩童對周遭環境和萬事萬物的感知,除了多識蟲魚鳥獸之名外,最重要的是引發孩子的「真性情」,使其對山川大地和人間有情,「情深而文明」,藉由音樂所涵養的有情眾生,才足以創發理想社會。

樂音迴響……

黃教授受到埔里家鄉素人雕刻家林淵孜孜矻矻努力創作的啟發,發而為歌,目前已譜寫二十多首曲,增添埔里家鄉的音樂風采!與之合作的,填詞的有蔡如清老師、編曲的有吳佳霖、洪良一等人,還有多位音樂家為之演唱、器樂伴奏,且已收錄出版CD、DVD等;而埔里當地的教師合唱團-「埔里合唱團」,也在埔里桐花季時演唱黃教授作品,場面溫馨感人、老少同樂!另外,黃教授在獲頒政大榮譽教授時,他也別出心裁的舉辦了一場個人音樂會,讓頒獎典禮頓時樂聲悠揚,與會者嘖嘖稱奇、讚嘆不已!日後,黃教授期待這些音樂能與更多人分享,讓台灣美好的山川大地、風土人情、一草一物,都能藉由樂音傳揚,滋潤豐富我們生長的地方。最後,讓我們在黃教授優美無比的「油桐花」樂音中,慢慢展開音樂的奇幻旅程,屆時你將乘著樂音的翅膀,來到無比美妙的地方、自由展翅遨翔!

結語:關於美育

黃教授的音樂創作帶給年輕後輩許多啟發!一是永不止息的創作活力:即便已屆耄耋之年,只要常保年輕心志,一樣可以再次開啟嶄新的創作領域;二是音樂創作主要的驅動力是「情感」,即便非音樂科班出身,只要內心有情、想表達、想分享,一樣可以從事樂曲創作;憑藉腦海中縈繞的畫面、內心浮顯的一段旋律,皆能逐漸發展成為樂章,創作美好的感動!三是展現教育家的風範:從黃教授的音樂歌謠中,可以發現黃教授對家鄉、故人、社會、和教育,表現相當深切的關懷之情,甚且連一朵花、一隻蝴蝶、或生活遭遇,都能發而為歌,如此「真性情」的展現,正是作為教育家的最好示範,以無比的深摯之情對待、讚嘆、歌詠有情眾生!最後,我們說天地有大美、至美無言,音樂恰是擔任此使命,將蘊藏於環境、自然、人文的精華表達出來;教育不能缺少「美育」,美育引發人性深蘊的精華-真、善、美,藉由藝術、音樂,滋潤涵養人的本質,引領人類邁入文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