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調查者為圓心,記錄看到與聽到的鳥種與數量。
可依習慣選擇使用「BBS Taiwan野外調查記錄表(表格式)」來填寫紀錄,但較建議使用表格式,因為當要將資料輸入至「BBS Taiwan調查資料回傳表」時,表格式較方便比對且不易出錯!:)
(想知道為什麼BBS要選擇這種調查方法嗎?歡迎點選「鳥類調查方法介紹與回顧」觀看噢!)
分成A(0-3分鐘)、B(3-6分鐘)兩個時段記錄,不重複記錄已記錄過的個體。
(請參考「BBS Taiwan野外調查記錄表_填寫範例」)
小於25公尺
25~100公尺
大於100公尺
飛過:鳥類僅於空中飛行通過而沒有利用取樣點周圍環境。
如何判定距離?
可利用自己步行的長度來估算,或是生活中熟悉的物體,例如:泳池長度25公尺、公車長度10公尺等等。
記錄「第一次」看到或聽到的距離
不論鳥之後如何移動,除了原本飛行之後停下來的,才記停下位置的距離,而不是記飛過!
同一鳥種成群(≧5隻以上)活動需填入。
若為各自活動,請分開記錄其隻數、距離與時段。
請依據中華鳥會當年出版的「臺灣鳥類名錄」填寫。
(例如:聽見雄鳥唱歌,記錄1隻即可,而不需預想會有雌鳥在附近,記成了2隻!)
數量不易明確計數(僅聽到卻無法看到或鳥群太過龐大)時 ,請謹慎給定數量範圍(如20 – 30隻)。
空中盤旋之猛禽、空中飛行覓食之燕科,以及空中鳴唱歌聲之小型燕雀,例如小雲雀、棕扇尾鶯、黃頭扇尾鶯等。
於6分鐘調查時間以外(例如:樣點間移動時),發現未記錄過的鳥種可記錄於此(野外調查記錄表最下方)。
請簡述數量與發現地點,此資料可作為調查樣區之鳥類名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