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電子報032期
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電子報032期
進行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是在24小時內都可以調查嗎?
還是有固定早上或晚上的某段時間呢?
為什麼要限制在這段時間進行調查? 而,其他的時間卻不行呢?
這則影片清楚來告訴大家,在什麼時間做調查最好哦!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一菁參與的英國研究團隊在婆羅洲神山採集時,發現當地蛾類的分布已經向高海拔移動,圖為「皇蛾」,雙翅張開寬度可比人類兩掌寬。 圖/陳一菁提供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2011.08.19 01:33 pm
「全球暖化讓生物搬家了!」一組英國研究團隊發現,許多生物因暖化而遷移的速度,比人們認知快了兩、三倍, 研究成果刊在今天出刊的《Science》(科學)。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我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一菁。
全球暖化讓相同地點的平均溫度比以往提高,據陳一菁統計,有四分之三的生物為了躲避溫度變化,只好向更高緯度或更高海拔地區遷徙。研究團隊估算,全球生物平均每十年就往高處爬了十二點二公尺,或向高緯度移動十七點六公里,「相當於每小時廿公分!」
陳一菁表示,氣溫改變後,某些變溫動物(如昆蟲)會很快受影響,生物界日復一日都在進行「無聲的改變」。今年曾有其他研究指出,台灣的高山植物分布區域每年也提高三點六公尺。陳一菁認為,全球暖化讓生物「大洗牌」,未來還將發生許多以前沒有的物種交會關係。
某些生物被迫搬家,也有些生物的生長
範圍縮減。陳一菁說,婆羅洲神山有一種學名為「Synegia punctinervis」的蛾類,依賴中海拔山區的雲霧帶生活,暖化讓牠的分布範圍大量縮減;更何況某些山區不是「爬高」那麼簡單,「翻山越嶺」的遷移並不容易。
該研究團隊的論文「氣候暖化造成生物分布快速改變」回顧本世紀生物分布改變的文獻,一共蒐集兩千多筆生物反應資料。他們認為,全球暖化下的保育策略應該更實際地考量物種的個別差異。
全文網址: 全球暖化 讓生物每小時移動20公分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536042.shtml#ixzz1VuCgIP2D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