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雲林大目牛
從開始看鳥聽鳥到現在,不知不覺也已經過了十多個年頭。坦白說,平地農村已不太能夠吸引我去看鳥了,但禁不起朋友一再的慫恿與拜託,今年還是在女友家附近勉強多認養了一個BBS樣區,我想…這樣會比較提得起勁跑這麼一趟去做調查……。
三月的某個清晨來到位於雲林縣的樣區,環境多為超大面積的旱田間雜著少許水稻田,來到這樣的地方,讓我想起自己還是小菜鳥的時光,真是無處不新鮮、無處不好奇,任何大面積的原野,即便是荒地,都會讓我充滿遐想地在裡面探索許久。然而隨著經驗的累積加上生活的忙碌,這股傻勁現在已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常常是類似現在這樣的心情:「這裡會看到的大概就是褐頭鷦鶯、紅鳩之類的…」,是一種自信也是種市儈。這樣的自信省去我許多找鳥、認鳥的時間,但同時也讓我失去了不少探索野地的樂趣。
想歸想,正事還是得做! 結果~~~ 認真做了調查才發現… 哇哩咧~~ 自己居然連褐頭或灰頭鷦鶯的聲音都混淆了,不時在稻田上空唱著「七恰~~七恰~~七恰~~」的小小鳥也讓我一頭霧水…… 阿頭頂三三兩兩飛過去的,到底是小白鷺還是黃頭鷺啊?!? 我這才發現自己對於這樣的環境早已生疏,慌張了好一會兒後,我靜下心來慢慢聽鳥音、找鳥,總算漸漸能夠融入,並開始享受這裡的一切。
一個早上下來,這片農地也算給了我不少驚喜,例如在空中拼命唱歌、像是深怕被人們忽略的小雲雀,或是每隔幾十公尺就被我嚇出一隻來的番鵑們,甚至是路旁大排水溝裡帶著幼鳥急忙躲避我視線的彩鷸一家親等等。因為BBS調查,我有機會跟這些平地才有的鳥兒們重逢,也因為這樣的相遇,讓我心裡頭已經快枯死的野地又再度活絡了起來。說到這兒,我又想起從前在賞鳥時,總有一種「每一趟,總是會有驚喜」的感覺,我猜想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每一次都是充滿好奇地享受當下。
一望無際的旱田
農地邊突然冒出的番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