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與慶典

宗教是人生中很重要的精神寄託,先民入墾白沙屯開發已逾兩百年,當時因為區域或信仰習慣不同移入不同的信仰對象,以往廟宇的功能並不止於信仰也兼具了教育、治安、政事.....等等功能,或因時空背景的移轉與台灣其他地方一樣發展出各種系統的信仰,除了影響最廣的媽祖信仰之外,還有王爺信仰、義民信仰...等。白沙屯地區除了名聞遐邇的拱天宮媽祖廟以外,同時豎立著許多的歷史悠久的其他廟宇,也都各具特色散發出濃厚的宗教色彩,留下許多豐富的宗教遺產,使當地儼然成為信仰的重鎮。

天德宮

主祀五府千歲,意指蘇、邱、梁、秦、蔡五位結拜兄弟,副祀觀音菩薩及十八羅漢、水仙尊王、土地公等。相傳距今約一百五十年前,信士陳水源祖先自行塑像供奉的家神─五府千歲,常為信徒消災解厄聲名遠播,1961年地方士紳希望開放供眾弟子膜拜,於是陳水源長子陳本應允奉獻。因神威顯赫、庇護黎民,信徒日增,於1970年由信徒募捐集資整建,2003年因屋頂龜裂漏水有失廟堂威嚴,於是決定重新改建,現正積極趕工中。天德宮主要慶典為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蘇府大王聖誕,此期間各地信徒均會組團前來進香朝拜祝壽。

五雲宮

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白沙屯北方約十五公里的外埔海邊,有一王爺船在絲竹樂聲中乘風破浪而來,船名「金慶順」號,船上無人掌舵,僅有神像列座,村民紛紛請回奉祀之。當時白沙屯村民聞訊前往迎請一付麻竹製成五寸高之八角香爐,即是諸位王爺之主爐,諸位大巡顯聖讓信徒雕塑金身供奉。

廟宇於1967年農曆十一月謝土安座,後於1974年再次改建,復經經多年來小規模整修而成今日之廟貌;殿內主祀神朱武洪千歲、配祀尼山文武法王,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為例行年慶典,香火鼎盛。

1991年農曆五月由當時之住持康增吉先生號召居民,鳩金建造王船,王船歷八月始成,並於1992年農曆九月十五日舉行五朝王船醮祭典,在當時是濁水溪以北地區首見之燒王船遊天河祭典,也是媽祖進香以外,地區歷來最大祭典儀式。

東龍宮

崇祀 關聖帝君,為居民信仰重心,關聖帝君渡海來之源起,係乘坐所謂的「王爺船」登陸,初時於茅草小屋駐駕,為地方百姓尊奉,東龍宮前身係舊白沙墩帝君祀,清朝道光元年,先民由福建漳洲移聖駕渡台駐駕白沙墩,在未建廟前,先民早已組白沙墩帝君會濟世講道,幾經神明顯蹟,替信眾消災解厄。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為關聖帝君聖誕千秋日,各地信徒回宮參拜,陣容威武浩大,乩童神威,可說是熱鬧滾滾。村民虔誠奉祀,香火鼎盛。

五龍宮

沿革約二百年前由大陸漂海而來的王爺船,船上有神像及文物,先輩於海岸邊拾獲五尊神像,其後又增祀朱王爺、池王爺兩尊神像,因此而名為「七府王爺」。

本廟除了神像外,尚存有古印、古旗、古劍各一,古印及古旗字跡橫向為白沙屯,縱向為七府王;古旗年代與五龍宮歷史相同,今已不再使用,至於古劍的年代則較晚,詳細時間已不可考。

媽靈宮

是台灣地區閩南社群中極少的義民信仰廟宇,奉敬主神為大眾媽﹝即王寶英﹞,據該宮的沿革指出:大眾媽王寶英為乾隆帝之第九皇妃,乾隆六年,明代遺下李時堯,以反清復明之幟號至彰化奠基,四處策動謀反,人心惶惶,清室數次圍剿無功。王寶英之父,親向乾隆帝請令率領王坑郎元帥及五百名官兵渡台,直搗彰化,遇攔阻途經苗栗縣後龍鎮中和里與南港里交界之臥犬山山脊地即現在之宮址,與李時堯伏兵遭遇激戰,終因寡不敵勢,王寶英等五百餘名兵士均在激戰中壯烈成仁。當地後人為感激王寶英之忠勇愛國偉蹟,特清理其眾兵將之遺骨歸綜而興建廟宇,並經三次之重建,永遠紀念奉拜王寶英金娘為大眾媽。

清海宮

位於南港里1鄰,據廟方沿革記載,此廟的鎮殿媽祖是1976年農曆10月30日被山邊地區的海防駐守官員在海灘上所撿拾到的,發現時共有三大木箱,一箱裝有千里眼與順風耳兩位將軍神像;另一箱則是長生大帝和楊公先師之神像;最大一箱裡裝著神像之衣袍帽冠,由千里眼與順風耳兩位將軍身上而得知那原是一尊媽祖娘娘的神像,本是一尊土塑金身,因在海上漂流時而溶解消失,目前廟中供奉的是新塑金身。

當時經由熱心居民走訪之後,查知此尊神媽祖原是附近一座恭奉媽祖已有悠久歷史的廟宇,因廟裡為媽祖及另外幾位神尊重新塑造金身,經媽祖同意之後將舊神像放流於大海,也許是主事者的誤解,以為媽祖娘娘意旨要石沉大海,於是在箱底裝有許多紅磚,結果木箱不但沒有沉入海底反而自行登陸上岸,才知原來媽祖娘娘是要另佈恩被、再行濟世,於是當地居民便合力出資,復經各地信徒樂捐而建成〝清海宮〞,於1978年10月底完成正殿之工程,目前該宮正殿恭奉有大媽、二媽、三媽、並排鎮座;左龍邊恭奉長生大帝神尊;右虎邊恭奉楊公先師神尊。

清天宮

位於南港里6鄰,廟齡至今有23年歷史。廟的組織只有主委與總務,尚未組織管理委員會。

據廟方人員述說,廟裡所恭奉的媽祖,原是因附近另一座廟宇的鎮殿神尊被一位信徒據為己有,因此居民們鳩資為此廟宇再重新雕作新神像,後來該信徒又奉請歸還。於是當地居民林鐵國先生便先暫時將這尊新神像請回家中恭奉,嗣後經居民們討論集資蓋廟,一般亦稱為山邊媽。

但此廟所供奉的山邊媽並不是與白沙屯媽同行到北港刈香的山邊媽,到北港刈香的山邊媽是另一尊長年輪流供奉於爐主家中的老山邊媽,其爐主的產生是每年以擲筊的方式決定;據耆老們口述,在有白沙屯媽到北港刈香的活動開始便有山邊媽共乘一轎全程陪同。

南青宮

位於南港里5鄰,現任住持人為許義夫先生至〝南坑〞許厝,即是現址;又於1981年興建新廟,現恭奉有王母娘娘、觀世音菩薩、媽祖娘娘、李府王爺、池府王爺及眾王爺公等神尊。

母德宮

位於白東里21鄰,廟中主祀的太子爺原供奉於駱清風老先生私宅,於奉祀期間,因受到太子爺的保佑與幫助,加上駱老先生的兒子-國平、建針、秀勇、朝明、國雄等兄弟五人憑著一股一定要出人頭地且要給父母過好日子的信念,同心協力、白手起家共創一家極具規模的公司-「松普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事業伊始,駱家兄弟在桃園縣租賃一歇業磚窯廠,從事電線電纜的生產,至今已是一家股票上市公司,在此經濟不景氣之時,不只台灣設有廠房且在大陸還設有三家工廠。而駱家兄弟最令鄉里讚許的除了事業有成之外,是其孝順之心,在為事業奔波忙碌之際,仍不忘時時抽空返鄉探望雙親向父母報平安,其行止在當今孝道淪喪的社會中,確是值得吾人敬佩與學習的。

因駱老先生本身是一位乩童,一日受到太子爺指示要興建廟宇,加上駱家兄弟感念太子爺的相助,乃於1987年由駱家父子獨力出資興建此座太子廟,現由駱清風老先生主持廟內一切事務。

土地公

在先民最初的信仰裡土地公原是一位主掌農業之神,作物的豐收與否全都操控於祂,所以原始的土地公廟皆是建蓋在田頭或是田尾的小廟仔,後來經時代的變遷,土地神的職權擴大演變為雜務之神;亦有兼管財務,所以每到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便會見到生意人家以鮮花素果、金銀紙錢祭拜,祈求土地公保佑生意興隆,白沙屯的生意人家想當然爾也不例外,可是白沙屯的土地公還有另一要職-「報亡」或稱「投土地公」,在本地居民家中若有人往生,喪家就要到土地公廟報亡以除亡者之陽籍,在早期的土地公廟周圍通常都會有溪流,供喪家來向水公水婆買水回去幫亡者擦拭身體,以便亡者儀態整潔去見列祖列宗,稱為「乞水」。

在白沙屯庄內眾多的土地公祠中,有三座主要土地公廟,分別是:風頭厝土地公廟、大牌土地公廟、海尾土地公廟,又以風頭厝土地公廟歷史最為悠久。

◎風頭厝土地公廟:

位於白東里11鄰71號旁,始建於十九世紀初(1809年),因鐵路拓寬工程經三次內遷(光緒6年、民國9年、民國50年),庄民傳說此地因係蝙蝠穴,故建廟初時庄內無蚊。

◎大牌土地公廟:

原始建廟年代已不可考,原址在現在軍用油礦處,(白東里17鄰132號北方),1939年因要建蓋白沙國小(現啟明國小前身)而遷至現址(白東里19鄰福泰路15號後方),於1955年重建。

◎海尾土地公廟:

位於白西里2鄰(台簾公司南方250公尺處),1916年土地公顯靈告知故陳海國先生要求建廟,乃建成一石造小廟,目前廟貌係於1993年經居民徵求土地公同意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