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空學校校史】

一、建校前:

1.民國20年盧山軍事會議,決定防空方案。

2.民國22年春,軍事委員會航空署署長葛敬恩,採納德國顧問建議,購置最新式電氣操縱之卜福斯75高射砲12門,黃漢勛為班主任,籌設高射砲班,附於航校訓練。

3.民國22年夏,徐培根少將,繼任署長,成立防空科,高射砲班改隸航空署,招考35員,航校二、三期轉學學員20員共55員,11月15日正式開課,是為我國積極防空教育之始。

4.同年秋天,航空署招訓南京公務員,成立人民防空研究班,防空科長唐子長兼任班主任,是為我國消極防空教育之起點。


二、建校時:

1.民國23年1月1日合併上述諸班隊成立『防空學校』於杭州筧橋,校長由航空署長徐培根將軍兼任,教育長唐子長。五月徐、唐去職,分由黃鎮球、邵百昌繼任校長、教育長。

2.民國25年,校址改遷南京通光營房。

3.民國26年,因日本軍閥發動侵華戰爭,校址再遷於長沙。

4.民國28年,校址再遷於貴陽。

5.民國36年,抗戰勝利後校址遷於北平黃寺。

6.民國37年,奉命改為「空軍防空學校」。嗣以共匪叛亂校址再遷於花蓮吉安南埔,直隸於空軍訓練司令部,專掌防空方面的相關教育。

7.民國73年,奉命裁撤。


三、建校後重要教育班隊:

1 、高射砲班,改為高射砲學員隊第一期,67人。民國22.11.15至24.1.30於杭州筧橋。

2 、高射砲學員隊第二期:78人。民國24.2.1至25.6.24於南京。

3 、高射砲學員隊第三期:101人。民國29.9.4至31.4.1於貴陽。

4 、高射砲學員隊第四期:64人。民國35.8.19至36.8.24於貴陽。


四、學生隊:

第一期:136人。民國25.3.4至26.11.14。於南京〈敘中央軍校12期〉

第二期:125人。民國26.9.13至29.9.15。於貴陽〈敘中央軍校14期〉

第三期:213人。民國32.1.1至33.11.30。於貴陽〈中央軍校19期〉

第四期:92人。民國40.5.14至42.6.16。於台灣〈4-25〉〈陸軍官校24期〉

第五期:92人。民國41.6.20至43.9.15。〈陸軍官校25期〉

第六期:96人。民國42.8.2.至44.9.12。〈陸軍官校26期〉

第七期:32人。民國43.8.16至46.9.17。〈7-14為學生班〉

第八期:38人。民國45.4.4至47.6.27。

第九期:45人。民國46.2.10至48.5.9。

第十期:25人。民國47.9.10至49.12.31。

第十一期:28人。民國48.8.8至51.3.4。

第十二期:17人。民國49.8.9至52.3.4。

第十三期:15人。民國51.11.19至54.5.17。

第十四期:23人。民國54.11.1至57.5.7。

第十五期:84人。民國62.9.1至65.2.28。〈15-25改專科班〉

第十六期:46人。民國63.11.25至66.2.28。

第十七期:40人。民國64.8.24至67.2.18。

第十八期:61人。民國65.8.17至68.2. 24。

第十九期:19人。民國66.8.29至69.2.23。

第二十期:63人。民國67.4.28至69.10.24。

第二十一期:94人。民國68.5.3至70.10.30。

第二十二期:89人。民國69.5.8至71.11.6。

第二十三期:48人。民國70.5.10至72.1028。

第二十四期:88人。民國71.5.5至73.11.3。

第二十五期:167人。民國72.5.5至74.11.2。


五、專修班:

自民國40.1.29起至民國72.5.3止,共訓45期,畢業2810人 

 

【空軍防空學校校


總統訓詞 作曲:趙元佳


視周六合,明辨累黍

捨生取義,以死衛國

泰山崩于前,崩于前而不瞬

麋鹿興于後,興于後而不顧

堅苦卓絕,鎮定沉著

學術勤修,技巧熟習

矢忠革命,精誠合作

願相與奮勉努力防空盡忠黨國

願相與奮勉努力防空盡忠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