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試著從自然中獨獨移除某物時,我們才會知道它與宇宙中的萬物緊密地共生著。
John Muir 約翰·繆爾
地層陷落(斷層線)形成台北盆地,造成大漢溪、基隆河(在瑞芳附近180度大轉彎)注入台北湖。盆地南邊接納新店溪,形成現今之淡水河水系(丘陵溪溝),最後從獅子頭與關渡兩處熔岩流的中間缺口注入台灣海峽
台北盆地是一個半鹹水湖,僅有芝山、圓山、寶藏巖三處較高之小山丘/小島嶼。新石器文化(圓山、芝山岩、植物園)和金屬器文化(十三行文化),人類過著粗放漁獵的生活
淡水沼澤濕地的台北,初步樣貌充滿瘴癘之氣(又濕又冷),人類(凱達格蘭族)開始農業開墾
明末清初漢人入墾,發展水圳、農業。商業的交易(如茶葉)沿著最繁榮的大河開始熱鬧起來
茶葉@石碇、坪林|淡蘭古道萬華開始發展(發音艋舺,所羅門島原民語義是獨木舟),由於河川淤積,轉移至大稻埕、中正區(日本,西門町原為墳墓區),再到建造灌溉渠道(瑠公圳)有著一大片水稻田的大灣(也就是現今大安區新生南路一帶)
複雜多變 = 抗擾/適應/穩定性高
單一物種無法複製
80%物種的待發掘
人類種族的永續
獨特的唯一
文化美學與科技創新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