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台北城,郭城孟
一萬年前冰河期結束,高緯度地區的冰山冰河開始溶化,全世界的海平面上升,台灣海峽充滿海水,且由淡水灌入台北盆地,所以台北曾經是一處海灣,海岸林植物的種源也跟隨漂入台北,一直到今天,台北市區以及近郊還常會巧遇海邊植物。由於盆地較低漥,臨近丘陵地不斷注入淡水,6000-5000年前台北盆地是半鹹水湖,芝山岩及圓山貝塚文化才得以應運而生,後來半鹹水湖逐漸淡化淤積,2000年前台北盆地盡是淡水沼澤濕地。今天台北仍可見鹽分較多的河口紅樹林生態,鹽分較少的河岸生態,至於過去滿佈台北盆地的淡水濕地,今已消失殆盡。海濱/岸植物的特色
枝條柔軟
低趴匍匐
植群糾纏、簇生護芽
在莖節長出不定根
葉面絨毛,避免鹽份接觸
反向運輸蛋白能把鈉離子推入細胞內的液泡(鹽囊, salt bladder)隔絕起來,因而讓鈉離子無法對植物造成傷害
葉部特化、捲曲、變厚或尖形來儲藏水分
絨毛,擋住或折射紫外線
蠟質,減少水分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