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 幼兒園
防疫作戰開學札記
詹日宜 老師
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的防疫措施,109學年度的開學很特別!在108學年的第二學期裡全國上下響應與配合防疫大作戰,而在新的學年度也還在持續的進行全國防疫工作措施之際,幼兒園也是為了保護幼小的孩童,更加費心地進行沙盤推演與著手演練全園備戰工作呢!
在疫情的波及下,打亂了寒暑假和各種教學工作和活動的辦理(這也是有史以來寒假五週,暑假六週)。防疫期間學校也緊急成立防疫工作小組,在新的學年度也持續地跟中央疫情中心的步調,進行各種防疫宣導與公共衛生的推展。暑假期間全園的老師們進行數次的會議討論,研商新生幼兒上學的入園、放學及團體生活適應的種種問題與可行的解決方案。經過數次的研討結果,幼兒園即刻拍攝兩段入園影片,提供家長與孩子們能更加順暢入園與熟悉幼兒的防疫工作,例如:路線一為「勇敢上學路線」,鼓勵舊生或是有小學哥哥姐姐的幼兒,無須爸媽陪伴可跟隨兄姊,可自學校警衛室進校門、經過穿堂熱顯儀、左轉行經走廊和右轉低年級紅磚道自行進入幼兒園。而路線二為家長陪同入園的「親子上學路線」,新生家長可和幼兒從東側門進入學校,行經機車棚停留量測與登記額溫,接續直行經過低年級紅磚道進入幼兒園;在家長陪伴入園是採實名制方式,開學日分發接送卡,以便掌握進出幼兒園的人員。我們也鼓勵幼兒能自主勇敢入園,開放家長入園護送小孩也在一至兩週內彈性處理,希望爸爸媽媽們能相信孩子的能力,讓其獨立與勇敢。感謝爸爸媽媽們能放手,讓孩子們學習獨立自主,同時也增進了孩子們適應團體生活的能力呢!
老師們也利用晨光時間(測量體溫的崗哨撤崗前),帶領幼兒到校門口實地演練,走訪一次上學路線,如此的練習更增加孩子們自己入園的信心呢!幼兒園的小朋友與爸爸媽媽們經過師長們的鼓勵與引導下,各個都展現出獨立自主的態度,他們勇敢或大方地就在校門口與爸爸媽媽揮手道別,然後踩踏著開心或是焦慮或是期待等複雜的心情與步伐,跟隨一起入園的同伴們走進幼教大樓;老師們在導護期間也看見大班的哥哥姊姊們,也展現出關懷體貼的護幼行動,他們大手牽小手地帶領著妹妹弟弟們,依序的排隊和輕聲慢走地進入校園,然後指導弟弟妹妹使用酒精消毒雙手後,才分手道別地各自進入教室。偶見對上學焦慮不安的孩子(還有焦慮與不放心的父母),也能在校門口,很快地轉換心情,跟隨老師們一起進入學校呢!因您們的放心,將是孩子們安全的港灣;因您們的信任,是孩子們快樂的泉源呢!
當心冠肺炎的疫情尚未解除戒備期間,幼兒園在班級教學活動或是全園性的活動,如開學典禮或是運動會…等等,持續地遵守防疫工作的約定。師長們努力地推展防疫的公共衛生教育與安全教育,如戴口罩上學、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生病不上學(法定傳染或一般疾病都能自主管理和自律休養)、勤運動、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均衡飲食)與規律的作息生活,此外班級若有病例即避免班際交流與群聚…等。我們期待冠肺炎的疫情能在短期內解封與穩定,也希望在全民自主地養成良好公共衛生習慣,更加期待是家長們能成為幼兒最佳的公民素養典範呢!
葉班課程分享
李宜倫老師
從108學年開始,清華附小幼兒園的教學模式已從之前的「主題融入學習區」,轉為「全學習區」,雖然在全學習區的教學模式中,沒有既定的教材,也沒有設定好的主題,但透過孩子們自由的探索,以及老師在過程中仔細的觀察及引導,同樣也能深化孩子們的學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從開學到現在,葉寶寶在「KAPLA區」如何探索、發現和學習。
什麼是「KAPLA」呢?據說,從前,有個荷蘭人,原本在荷蘭經營一家古董傢俱修復店,在他25歲那年,他為了實現童年的一個夢想而結束了店裡的業務,跑到法國南部買下了一座老舊荒廢的農莊,想將它改建為美麗的城堡,他為了建造城堡的模型,創造了第一片KAPLA積木,並用這些木片來建構他日後城堡的模型,後來,他將這種採自法國南部的永續松林,切割成特殊比例、質量重量大小一致,且安全不刮手的木片,命名為KAPLA積木。KAPLA是現今幼兒園中很普遍的一項建構教具,葉寶寶也很喜歡用KAPLA來進行搭建。
或許是因為中班就玩過Kapla,所以大班孩子搭建的成品比較立體,相較之下,這學期才入學的新生,他們較容易以鋪排的方式來進行創作,作品也比較平面。
在混齡的班級中,孩子有著不同的經驗和能力,這也挑戰著老師引導孩子學習的下一步,老師發現:大班孩子雖然會往上搭建,但搭建的方式較為單一,中班的孩子則需要多一些搭建技巧的引導。於是,老師提供了三角形、正方形和五邊形的圖示,讓孩子透過「預測、實驗和紀錄」來看看哪一種形狀的基底能疊的比較高。不過,在探究的過程中,孩子有了其他的發現:「同樣是三角形的基底,有人可以蓋到21層,有人卻只能蓋3層,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進一步探究後發現:原來「搭法」不同,結果也截然不同!於是,老師設計了一張學習單,讓每個孩子都來試驗和紀錄這兩種搭法—星星搭法(交錯搭)和直直搭法,看看哪一種可以搭得比較高,最後,我們一起統整孩子們紀錄的結果後發現:星星搭法可以搭得比較高!不過,不是每個葉寶寶都會星星搭法,於是老師帶著孩子一起觀察和拆解星星搭法:第一層—尖尖的地方朝前面、第二層—尖尖的地方朝後面、第三層—尖尖的地方朝前面……,以此規律交錯搭建,即能順利完成星星塔,孩子們在此過程中學習分辨前後和排列的型式。
為了測試葉寶寶的搭建能力,也增加些許趣味性,老師安排了「Kapla挑戰賽」,全班分為兩組—大班和中班、男生和女生,每個孩子輪流上來搭建一層,看看哪一組的星星塔可以搭得比較高,在大班和中班的比賽中,孩子們發現大班的星星塔有對齊,也比較整齊,所以能夠搭得比較高;在男生和女生組的對抗賽中,女生一路遙遙領先,但最後卻因為有人想要調整下面歪掉的Kapla,而讓整座星星塔倒塌,孩子們從意外的結果中學習:勝敗乃兵家常事,老師也藉機教導葉寶寶,無論輸贏都要「勝不驕,敗不餒」。
在孩子搭建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到:同樣是星星塔,有的人會讓Kapla立起來放,有的人則會讓Kapla平躺地放,於是,透過「9片Kapla來疊高」的遊戲,看看誰可以搭得比較高,在這個活動中,葉寶寶發現:把Kapla立起來可以搭得比較高,但會比較不穩,至於為什麼會比較不穩呢?之前有積木和骨牌搭建經驗的大班孩子說:「因為Kapla躺著的面積比較大,站著的面積比較小」,但什麼又是「面積」呢?大班的孩子說:「面積就是它有多大。」老師用一個較為貼近生活的比喻來告訴孩子:「你們覺得大腳站得穩?還是小腳站得穩?」將Kapla接觸地板的面積比喻為腳的大小,再透過實驗—兩腳Kapla(把2個Kapla立著放)和九腳Kapla(把9個Kapla立著放)哪個比較穩?孩子們發現兩腳Kapla一搧風就倒,九腳Kapla要搧好幾下才會倒。最後,我們再讓葉寶寶試試看:雙腳站立、單腳站立、僅用指尖站立,怎麼站會比較穩?透過身體來體驗和發現,再一起想一想、說一說,為什麼會這樣呢?
葉寶寶對KAPLA的興趣還在延燒,學習也還在持續,例如:孩子們對「如何測量KAPLA的高度」感到好奇,對KAPLA與骨牌結合創作也很有興趣……,這些都是未來在KAPLA區可以延伸發展的方向,我想,這或許就是全學習區教學模式有趣的地方,雖然不知道未來會通往哪裡,但跟著孩子,就會是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