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餘年的鷄籠中元祭, 每年農曆八月日起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各種科儀。近百年來的民俗祭祀中,充分呈現了臺灣人對於不同族群、不同人種、不同位階、不同國籍生靈的悲憫與敬意。在宛如潮水的歷史洪流中、在擺渡的人間裡,基隆北海接納了五湖四海的人們。而先民們也在不同文化、不同認知、不同背景的生命信仰中,衝撞出許多的歷史刻痕,這一切都是臺灣這片土地、基隆這片山城的歷史面貌,亦是我們在歷史中的容顏。
而在2019年的鷄籠中元祭,基隆市文化局更邀請表演藝術家張逸軍編創舞劇「潮海渡」,結合高空特技、民俗技藝等元素舞出基隆在地的百年壯闊史,於基隆文化中心演藝廳登場。《潮海渡》的演出者有職業的特技劇場演員和舞者、音樂家,同時也有仍在學的業餘社團和民俗藝術工作者。除了張逸軍領軍的仁山仁海藝想堂,以及創造焦點馬戲劇團外,《潮海渡》還聯合了基隆在地的兩個學校民俗藝術社團──中正國中藝鈴隊和中華國小醒獅團──共同演出,並邀請基隆雷成壇的法師北管現場演奏。如此大規模的社區動員及跨域合作,更是呼應百餘年前漳泉移民以「賽陣頭代替打破頭」的精神,呈現其儀式精神建立於地方社群自發或邀請的表演行為之間的「藝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