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X偶戲大師NORIYUKI SAWA
還想知道更多無獨有偶的訊息!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X偶戲大師NORIYUKI SAWA
|關於動作 – 半球型視角行動的挑戰
在《海洋迴旋:鯤之旅》的遊行演出,動作導演扮演著關鍵角色,是守護鯤的使者,更是將劇情設計融入實際環境中的巧妙策劃者,集中觀眾目光,在短時間內感受到世界萬物相依相存的氛圍,進入上古鯤鯓的傳說世界。
《海洋迴旋:鯤之旅》的演出不僅有巨獸『鯤』,還有代表臺南的吉祥意象和海洋生物夥伴,總共30位演出人員行程相當複雜的行走隊形,懸絲偶「鯤」的巨大形體與藝閣車帶來了驚嘆的視覺焦點,但也讓不同方向的觀眾,形成半球型的觀看視野。
考量觀眾來自多角度的視覺體驗,動作導演李奕璇需要特別安排所有戲偶角色的流動輪轉,讓每一個角度都能呈現出最佳效果,還要兼顧到操控大鯤的操偶師隊伍,確保他們能夠順利操作,同時不影響觀眾的觀賞角度。
由於遊走式展演的台詞非常少,動作導演就是總導演的代言人,需要考慮著劇情推展,在定點演出和移動時刻,李奕璇精心安排每一個演出動作,確保觀眾能夠順利跟隨劇情的發展,投入《海洋迴旋:鯤之旅》的奇幻世界之中。
“操偶師”對於民眾來說,或許還是有點距離,但對於長期在做偶戲作品的我來說,我早已著迷於“操偶師”與“偶”之間,靈魂與肢體連動相互倚賴與連結的各種創造與可能性。 因為無獨有偶,這次有幸與日本偶戲大師合作。在與Nori先生的合作裡面,我們在他編創的故事中找到各種立體呈現的可能性,這中間不僅只是偶戲表現的型態,更多的事情是,我們要怎麼把簡單的故事(因為遊行等表演形式的具體限制)說的豐富且完整。 肢體姿態、動作、舞蹈動作、甚至是流動方式,在創作中都無法原地起拍。“操偶師”的身體呈現往往是“偶”的延伸與想像,在沒有太多語言以及撇除人類詮釋的狀態之下,我們找到了屬於《鯤之旅》中,所有(偶)角色的樣子,並用舞蹈與戲劇共有的畫面敘事、調度與能量轉移去述說整個故事。 《鯤之旅》可以看作是一個完整的遊行,但更驚人的事情是,編導組與操偶師們一起把偶戲的精髓,以一個故事的方式,專業的呈現在大家面前。
-動作導演 李羿璇
|關於戲偶 – 海洋生物群與「鯤」誕生之手
無獨有偶劇團在接下臺南燈會製作遊行演出的任務後,邀請日本偶戲大師沢則行(Nori Sawa)擔任導演及戲偶設計,借助他多年來在歐洲和日本的經驗,以及在東京奧運的技術成就,依據臺南歷史脈絡,打造一個風格獨一無二,同時具備當代美學與歷史傳說意象,獻給臺灣的巨型懸絲偶。
然而,製作一個長達8.8公尺、高達7米的巨大戲偶並非易事。無獨有偶劇團的製偶團隊接到設計圖面後,必須同時考慮結構配重、操作人員安排及相關法規,面對結構規劃和模型建構的極大挑戰,要結構運作的準確度。確保戲偶在行駛中操作流暢,同時又要給演員足夠的表演和操作空間。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戲偶設計必須製作等比例的模型、進行實驗,安排結構,並不斷嘗試不同的製作方法。
除了鯤之外,劇團的設計團隊還同時創作了許多臺南的吉祥神獸:黑面琵鷺、大象、劍獅、鯉魚公等戲偶,代表臺南地景的海洋戲偶群,透過當代美學豐富的彩度和生動的立體雕塑,表現獨特臺南樣貌。
最受小朋友歡迎,多彩吸睛的海洋生物戲偶群,由無獨有偶劇團過往劇碼《飛船與海怪》與《鯨之嶋》中的戲偶,再由製偶師巧手改裝上陣,響應永續的精神:魟魚、章魚、鰻魚、螃蟹等各式逗趣的角色,經由活動時擺動裝置,展現無獨有偶多年純熟的偶戲美學,將濱海濕地豐富的生態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關於服裝 - 如何呈現連結生活與海洋的緊密連結
在莊子的《逍遙遊》篇中對鯤的描述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這場名為「鯤之旅」的遊行,故事情節圍繞著海洋污染的議題,而我在設計服裝時,心中不斷思考著能否運用日常廢棄物來打造出劇中神獸的造型。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拖把,想像著如果「劍獅」的鬃毛全都是來自拖把的布條,那將會是多麼的有趣!於是,陸續誕生了羽絨服袖子造型的「大象」,以及利用碎布條壓成百褶的「鯉魚公」。
至於操偶演員的服裝,則捨棄了傳統廟會服裝的色彩和樣式,轉而採用較低飽和度的灰藍色系,以便更好地突顯出戲偶角色的獨特魅力。
- 服裝設計 謝建國
|關於音樂 - 聽見鯨之遠吟的呼喚
《海洋迴旋:鯤之旅》活動照片/林筱倩攝影
非常開心能夠擔任這次鯤之旅的音樂製作,第一次看到劇本和Nori先生手繪的大鯤還動物群非常的驚艷,Nori先生說希望音樂是深層療癒有靈性的,對我這次創作方向影響很多,很多段落我會用更自然原始的方式,用聲音描繪延伸整個世界,譬如開場萬物誕生,奇幻世界慢慢成型各個樂器不同聲音慢慢長出來,遊行歌曲前奏旋樂器旋律是類似海浪波浪的上下迴旋感。大鯤的聲音對這次演出非常重要,有一個小故事分享,我找尋了好幾十分鐘的鯨魚叫聲素材,但鯤的起床叫聲找不到適用的,我記得彩排時Nori先生竟然示範了一個,而且非常的傳神,我想說Nori先生是有動物的靈魂吧,然後我回家再繼續聽不同鯨魚的叫聲,感覺更能夠聽懂鯨聲,而且非常療癒
這次也邀請我樂團主唱魷魚游怡婷參與主題曲創作跟演唱,感謝她這幾首歌曲的創作,我特別喜歡開頭有一段魷魚比較靈性自由無歌詞的吟唱,呼應了我們這次創作想要更自然有機的想法,這個小突破非常切合整個音樂的情緒
- 音樂設計 林 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