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 台南。安平。漁光島
當地漁民利用夜間駕竹筏出海捕魚,在外海撒網處,每一座浮筒上置一盞燈為號誌,
遠遠望去,萬點漁光漂浮於海面上蔚為奇觀,故取名『漁光島』!
悠遊 台南。安平。漁光島
當地漁民利用夜間駕竹筏出海捕魚,在外海撒網處,每一座浮筒上置一盞燈為號誌,
遠遠望去,萬點漁光漂浮於海面上蔚為奇觀,故取名『漁光島』!
漁光社區位於安平區西南端,緊鄰台灣海峽,古稱三鯤鯓,是一塊歷史悠久的島嶼,是個地廣人稀的小型社區。在三百年來台江內海逐漸淤積的過程中,一度與台灣本島陸連,直至民國67年安平港闢建新航道後,三鯤鯓跟四鯤鯓又被切開,漁光島再次成為獨立島嶼,目前僅有一條漁光大橋與安平相連;而「漁光」一詞的由來,是因為漁民夜間駕竹筏出海捕魚,撒網的時候常用浮筒放置一盞燈作為信號,使得水面上漁火點點,因此稱為「漁光」。
漁光點點的漁光社區,因為地理位置距離台灣古都「安平」不遠,所以社區發展的命運一直與安平有著微妙的關聯。在航運發達的年代,漁光(三鯤鯓)是安平(一鯤鯓)商業與軍事的前哨站,而隨著交通運輸以及產業結構發展的改變,該地區也跟著蕭條與沒落。如今,漁光社區再度因為安平而被納入國家歷史風景區的規劃之中,展現出海洋特色景點與觀光資源的新契機。
旅日華僑黃秋茂先生於民國65年獨資建立的遊樂園,在民國60-80年代,提供了一個非常適合全家出遊的休憩場所,遊樂園不收門票,並設置許多有寓意的擺設。曾幾何時可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地方。例如孔子、鄭成功、八仙、西遊記、十二生肖、母子像、牧童騎牛等各類主題神話的彩色雕像,早期還蓄養有猴子,海濱秋茂園不收門票,供人自由參觀,園中遍植果樹,可供遊客摘食,以當時的民情來說這裡的風景算得上幽雅別致,對當時的台灣民眾來說算是個不可多得的遊樂園地。由於位於安平海濱木麻黃防風林區,故也稱海濱秋茂園。台南秋茂園由於疏於管理,設備老朽,漸褪光彩,現僅存北側魚港邊的一只鐘樓。黃氏後人將秋茂園交回市府管理,現併入漁光島總體規劃。
漁光島的過去都是以捕魚和養蚵為主要產業,擁有許多特色魚具以及已逝的兒時樂趣,竹筏的演變、蚵棚的技藝、抓魚趣事、先人智慧工藝等。
臺南市健康路三段到底,可以看到以水藍色呈現的柔美線條,似拋物線的橋梁橫跨安平港的支航道上,橋梁上刻著「安平平安」的字樣,無論是順著時鐘念,或是倒著時鐘念都是「安平平安,或是平安安平」,一個充滿人情味與文字趣味的橋樑,那便是「漁光大橋」。人們喜歡三五成群站在橋上俯視漁船的進出,遠眺安平漁港上的德陽艦,白天水鳥在航道上低空飛翔,魚群在水面下游玩,當天空是湛藍,則橋下的水色回應以藍,當夕陽餘暉照耀,則水色回應以金黃,而夜晚繁星初上,橋上的燈光在則倒映在如鏡面般的水上;如此令人讚嘆的一道橋,難怪許多攝影好手來此拍下美麗的瞬間。「漁光大橋」在民國97年落成,全長320公尺,連結漁光里與臺南市區串起幸福的兩端,是全臺唯一的港市共用橋梁。「漁光大橋」的成立可以看出市府的用心,市府為了落實商、漁港分離政策,節省漁船須多航行2.5公里的水域始經商港區之港口出海的時間、燃油,並活化臺南運河水質,加速與海水之交換速率,於是漁業署辦理「安平漁港舊港口重建工程」,挖通舊港口改善前述問題。但是挖通舊港口後使得漁光里成為孤島,為解決聯外交通問題,高雄港務局便規劃興建漁光大橋。
圖片提供/平平安安餐飲在安平部落格
景點資訊
電話|+886-927-299-000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漁光路
分類|自然景觀、休閒農漁、水上活動
營業時間|全年無休。24小時營業
門票資訊|無門票
週邊景點
2024 © Yuguang 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