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 台南。安平。漁光島
當地漁民利用夜間駕竹筏出海捕魚,在外海撒網處,每一座浮筒上置一盞燈為號誌,
遠遠望去,萬點漁光漂浮於海面上蔚為奇觀,故取名『漁光島』!
悠遊 台南。安平。漁光島
當地漁民利用夜間駕竹筏出海捕魚,在外海撒網處,每一座浮筒上置一盞燈為號誌,
遠遠望去,萬點漁光漂浮於海面上蔚為奇觀,故取名『漁光島』!
在古都台南,走入僻靜小巷,會因為百年古味而驚奇。在漁光島,走入僻靜小巷,每每遇到古今交錯的驚奇,在小小的漁光島,可見到很傳統的紅磚三合院與很當代的現代建築錯置的畫面。
我們在鄉下常看到的三合院是「土角厝」,牆壁用黏土、稻梗這些容易取得的材料,土角厝比較不防水。稍微有錢的,或是想蓋棟有意義的房子,就會蓋紅磚建築,閩南人稱「紅磚大厝」。
清光緒年間,白沙崙的李姓漁民來三鯤鯓搭寮補魚,待魚季過後拆寮回家,他們喚三鯤鯓「新寮」,新寮住久變新家,李氏家族在此奠定家業。八十年前,長子娶媳,蓋了這間大厝,凝聚後代子孫的向心力,亦是漁光島重要的鄉土素材。
毛屋主人毛森江自由建築師,以清水模工法著稱,原木、洗石子、日光和綠色植物是最基本的元素。重視人如何在建築裡生活?人如何感覺空間的溫度?因此,毛屋團隊從建材的選用、家具的設計、管家的服務、早餐的準備,無一不以「人」為核心。讓旅人從中找回對理想生活的期待。毛屋主人毛森江先生,非常喜歡漁光島,本來蓋毛屋是為了收藏自己的作品,實現自己對建築的實踐,但後來愈來愈多親友要求體驗住宿,才興起做民宿的念頭,陸續蓋了幾期建築,建築清一色以「清水模(清水混泥土)」為主要風格,有時空小屋、透明大屋、金毛屋、毛院子。毛森江為了實踐建築夢,他放棄了從事多年的服裝業,花了3年時光到成大建築系旁聽,並因著喜愛安藤忠雄的作品,2年多來持續往返日本學習清水混凝土工法,靠著自修成為清水模建築達人 。
追著台南的夕陽往海的方向騎,穿過漁光大橋,來到安平區漁光島的合法民宿「餘光」,抵達時,還真的有一秒到京都的錯覺,入住之後,更覺得這完全不是錯覺,真的就像住在京都古色古香的住宅一樣靜謐、在小細節上充滿特色,又讓人放鬆。餘光民宿本身是四層樓高的宅院,外觀設計有參考日本京都與九州的特色風格,主人是知名的凸透設計—黃泓元,黃泓元設計師說:「漁光島原本就是個房子矮矮的有著森林的小島,我不想讓房子成為破壞地平線風景的突兀,這裡歷經荷治、明鄭、清領、日治,再到現代,台灣經歷過許多的文化洗禮,雖然時間都不長,但卻是實實在在於這片土地上萌芽過的文化,不管是西方的荷蘭,東方的明清或是日本的味道,通通都是台灣歷史的一環,所以這些元素都是台灣建築文化的一部分。
日落塔曾為漁光島地標之⼀,也曾是許多網拍IG打卡亮點。日落塔是英國籍創作家雨果Hugo花了多年的創作成果,利用廢棄的蚵棚棚架搭建而成,更在106年藝術季大紅大紫,不僅吸引許多人潮,更在當地起了渲染效果,幾年間日落塔附近陸陸續續出現以廢棄棚架搭建的屋子或造景,形成很特殊的景觀。
來台20多年的英人雨果在安平已有一段時間,因為喜歡中文,未來到台灣前曾到大陸旅遊學習中文,後來覺得不適合,因而輾轉來到台灣。他說,透過網路,後來來到安平,和朋友一起衝浪,享受歡樂時光,但有時見到漁光島月牙灣沙灘上,出現不少廢棄的蚵架,幾年前,受到許多人事啟發,如抽象派藝術家Yvette Gells、從事建築的林煌迪、漁光島的游泳俱樂部「魚蛙蟹海泳大家族」平哥等人影響,因此決定將大量的沙灘垃圾-廢棄蚵棚,化為約40公尺高的「日落塔」。雨果說,日落塔沒有設計圖,完全拾起任何不屬於沙灘的物件,雖歷經風吹、日曬等,展現其美感,多年前,日落塔雖曾遭雷擊,甚至,也因強風,導致日落塔塔尖折斷,但雨果仍一次次地把它修好,原本希望矗立在漁光島月牙灣的日落塔,可以一直成為民眾前往休憩的一個景點之一,同時希望喚起大家一起重視環境 。此作品曾一度成為漁光島人文地標,為此地帶來許多的自然、人文、音樂、與創意的結合,2019年因一場意外,「日落塔」雖然拆除,也為漁光島帶來新的可能性。
在漁光島放空的99種方法 ,位於台南安平西南邊的漁光島,向來是南台灣民眾心目中最美麗的海上後花園,無論是樹林漫步、沙灘踏浪或是恣意享受水上活動,曾經造訪此地的人,都不會忘記這座島嶼的可愛之處。遠離日常生活的喧囂,藝術家乘著海風品味片刻的靜謐,曾經在漁光島藝術節,和藝術家們特別量身創作之「放空的空間裝置」與「放空圖景」,透過當代藝術家的視野,再次看見漁光島的深度魅力 ,找到屬於每個人與在地對話的獨特方式。 邀請了藝術家在此以他們豐富的想像力為觸媒,激發出每個人對漁光風情的獨特想像—用你的方式放空充電,創造屬於自己的旅行經驗。
在海邊靜靜吹風,來點音樂是旅途中最好的伴侶。
2019漁光島藝術節作品 游文富《奇幻島》 圖片提供/Urbanart都市藝術工作室
2017漁光島藝術節裝置藝術:粼光棲所/有用主張設計
虹樹林/有用主張
2019漁光島藝術季工作坊活動:舞蹈沙畫「工作坊」
漁光路與漁光大橋交口的空地,是進入漁光島後帶給人們的首要視覺印象。2014年安平區公所與社區聯手整理空地,用漂流木及蚵殼等廢棄物,表現海浪、大魚及船隻等元素,形塑出具備濃厚在地特色的入口意象。
「鯨彩漁光」結合「鯨尾」與「湧浪」兩大安平在地海洋元素設計。漁光島舊名「三鯤鯓」,「鯤鯓」亦即大鯨魚的身體,形容漁光島的沙洲地形,猶如鯨魚背脊一般浮在海面上。而在北歐傳說中,看見鯨魚尾巴是幸運的象徵,代表著出海平安與漁獲豐收。期待這條高351公分的大鯨魚尾巴,能持續為臺南.安平領航,航向無限精彩的未來。而「鯨彩漁光」是由文化部及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安平區公所規劃執行108年安平區參與式預算計畫「為安平化妝-點亮漁光島」方案決選優勝,設置費用全額由仲乾國際有限公司獨家贊助,願透過公共藝術的設置,強化漁光島入口新意象,藉由視覺美感的印象與美麗的留影,推廣當地特色、加強地方記憶,讓到訪的遊客能更了解漁光島的在地文化。
圖片提供/南人幫-Life in Tainan
臭頭阿狗雕像位在活動中心旁,相當顯眼。雕像講的故事是,在三鯤鯓沙洲上的竹寮里,阿狗獨自等待去捕魚的阿爸回來,並想像著泥灘裡的彈塗魚勇士可以守護阿爸,打敗海怪,滿載而歸。
漁光島的文教中心。校地遼闊,生態豐富,曾成立全臺唯一馬術課程,教學上則與海洋生態和安平港歷史文化園區結合,讓學生從親身踏查中認識家園的鯤身文化。以大海為教室,教導學生分辨海浪、面對暗流 。漁光分校校地原為空軍防砲部隊第九訓練營,當時三鯤鯓的子弟必須步行到四鯤鯓就讀龍崗國小。民國66年,部隊遷移,成立漁光分校,由於三鯤鯓南北邊各興建港口之故,漁光分校自創立後,歷經龍崗、石門、西門三所國小的分校,民國97年8月1日漁光大橋通車後隸屬於億載國小的分校,由於學校占地廣大,學生人數少,所以師生之親如一家人。校園內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各種昆蟲鳥蝶不請自來,學生更享有最寬廣的學習與成長空間。
2017漂光藝術節與漁光分校學童共同創作的《魚蹤仙徑–彩繪鯉魚旗》,隨著東北季風的吹拂,一隻隻隨風飄游的魚,興高采烈的在漁光大橋上夾道歡迎,乘載著孩童的期待,乘載著大家的熱情,歡迎一同進入漁光島進行藝術巡禮!圖片提供/UxU, Urban Art Studio
瑞復益智中心/成立於1974年,為身心障礙朋友及其家庭提供多元化的專業服務,期使身心障礙者能過有尊嚴與品質的生活。近年來,亦重視成年心智障礙者的友伴關係,連結大專院校志工,建立友誼觀念,並創造自立支持及生活經驗,藉此協助心智障礙者融入社區。
東東園藝/主人魏進東出生漁光島,曾離家北上,十幾年前毅然返鄉,發現志業盆栽藝術。理花栽木,他將對於生活與環境的觀察持續實踐在方圓百坪的庭院內,以枕木園成圍籬,瘢瘤孔洞安放多肉植栽,搭起紫藤花棚,遠離塵囂,併散花香與茶香。圖片提供/東東園藝
景點資訊
電話|+886-927-299-000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漁光路
分類|自然景觀、休閒農漁、水上活動
營業時間|全年無休。24小時營業
門票資訊|無門票
週邊景點
2024 © Yuguang 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