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加班時數因應策略
降低加班時數因應策略
(一)核實指派加班:
宣導各主管人員應衡酌加班之必要性、合理性及急迫性,於事前指派人員加班,並核實計算加班時間及追蹤加班之工作成效。
(二)擴大彈性上班時間:
例如原實施彈性上班時間 30 分鐘(8 時至 8 時30 分),擴大為 1 小時(8 時至 9 時)。
(三)彈性調整辦公時間:
於辦理活動期間,在不影響民眾洽公、不降低行政效率、不變更每日辦公時數(8 小時)之前提下,就辦公日上、下班時間彈性調整。「(如:活動於下午開始,個人辦公時間調整為中午 12 時至下午 9 時,仍為上班 8 小時。)
(四)採取排班/輪班措施:
例如為民服務窗口業務,採取排班或輪班方式,延長服務時間,並減少人員加班情形。
(五)運用外部支援人力:
適當運用臨時人力(如按日按件計酬人員)、委外人力、退休公教志工、志工團體等支援人力。
(六)差勤系統示警功能:
1、同仁每月加班時數累積超過 20 小時,系統自動發送慰問關懷(E-mail)通知當事人、直屬主管、人事主管及一級主管。
《本項功能尚未完全上線,將依機關學校性質設定通知對象,預計於 112 年 9月底前完成相關設定》
2、同仁當月加班情形達中度負荷(超過 60 小時)以上,系統限制須依規定先行提送專案加班送審單,完成相關報核程序後,方得提送個人加班申請。
(七) 規劃加班源頭減量:
透過業務委外、工作流程簡化、例行業務導入資訊化及強化人員訓練等方式,進行加班源頭實質減量,以有效降低加班時數。
(八) 設置定期監控機制:
運用前開差勤電子表單系統功能查核各單位及同仁加班情形,並將統計分析結果,定期陳報一級單位主管(每月或每季)及機關首長(每半年)知悉,俾提前發現問題,採取適當因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