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創期 (民國24年~34年)
本校前身—【私立臺北國民中學校】,創設於臺灣光復前10年,校址設於現今臺北市武昌街,當時私立成淵學園內。民國28年改校名為【財團法人私立臺北國民中學】,旋遷校於臺北市大龍峒原省立盲啞學校校址。民國34年8月臺灣光復,同年11月10日改名為【私立大同中學】。
草創期 (民國24年~34年)
本校前身—【私立臺北國民中學校】,創設於臺灣光復前10年,校址設於現今臺北市武昌街,當時私立成淵學園內。民國28年改校名為【財團法人私立臺北國民中學】,旋遷校於臺北市大龍峒原省立盲啞學校校址。民國34年8月臺灣光復,同年11月10日改名為【私立大同中學】。
動盪期 (民國34年~46年)
民國35年4月,學校由臺北市政府接管,更名為【臺北市立大同中學】,並遷校於臺北市新生南路現今【幸安國小】校址。民國36年因校舍不敷使用,乃將高中部學生遷入臺北市新生南路【臺北市立金華國中】現址。39年5月,復將初中部遷入。本校自民國39年遷入新生南路校址,43學年度開辦初中夜間部,繼至46學年度復開辦高中夜間部。
茁壯期 (民國47年~85年)
民國47年遷入長春路校址。因政府實施「省辦高中,市辦初中」政策,奉命於民國50年秋停辦高中只辦初中,成為大臺北地區第一志願初級中學。民國57年因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本校改制為「臺北市立大同國民中學」,對於發展國民教育克盡厥功。民國81年再次改制為「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並附設國中部,成為全國首個自國中改制的完全中學。
穩健發展期 (民國85年迄今)
85年時校舍已全面完成更新建置,逐年開始強化教學設備及課程,成為全國第一所全校校園無線網路的高中、加強第二外語能力、規劃六年一貫課程,曾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88學年度成立高中部體育班、94學年度成立國中部體育班。96學年度成立英文實驗班及數學實驗班(106學年度轉型英文專修班及數學專修班);同仁全心致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及學生學習成效,校務推展蒸蒸日上,朝向優質高中飛躍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