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937-1938年間就讀本校,隨後於1949年從臺大農經系畢業,並取得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
曾任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為第一位出生且成長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及首位臺籍中國國民黨主席,亦在1996年成為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是落實臺灣民主化之重要領袖。擔任台灣總統10多年(1988-2000),於總統任內,大力推動民主改革。自民國79年開始積極推動憲政改革,先後完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國會全面改選,地方自治法制化,臺北、高雄兩直轄市長及臺灣省長直接民選,總統直接民選,精省等重大改革。在沒有任何內戰或軍事政變的情況下領導台灣自威權體制轉型、完成外媒所稱「寧靜革命」,為亞洲少見,也是華人唯一的民主政府,於外媒間享有「民主先生」美名。
為本校1952年畢業生,之後就讀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及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筑波大學前身)繪畫研究科。
在本校就讀期間,受其師吳棟材啟蒙,開始正式習畫,曾與本校著名畫家張萬傳老師有短暫的師生緣。1973年於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和臺北藝術大學任教,將版畫技法引進臺灣。
1964年於東京造型畫廊舉辦首次個展,赴法國於國立巴黎美術學院油畫教室與版畫十七(Atelier 17)工作室進修,向史丹利·威廉·海特學習一版多色凹凸法的金屬版畫技術,常與謝里法、陳錦芳切磋技藝而被稱為「巴黎三劍客」。作品在台灣省立博物館、巴黎藝術之家、阿根廷、維也納、奧地利、挪威的藝術家之村、美國邁阿密現代美術館等地舉辦個展,且獲獎無數,被譽為臺灣現代版畫先驅、臺灣現代版畫之父。
為本校1956年畢業生,就讀中央警官學校、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刑事司法學院刑事科學系學士,美國紐約大學生物化學碩士、博士。
曾任美國New Haven大學法庭科學系教授、康乃狄克州警政廳長、美國聯邦調查局現場鑑識培訓中心主任、康州刑事科學研究訓練中心主任、康乃狄克州首席犯罪學專家。
鑑識過重大案件如辛普森案、蕾西皮特森謀殺等案,參與調查甘迺迪總統遇刺事件及總統胞弟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被刺案、萊溫斯基事件,以及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後的鑑識工作。也數度回台灣協助幾個重大刑案的鑑識,包括桃園縣縣長劉邦友血案、彭婉如命案、白曉燕命案、三一九槍擊案、蘇建和案等,並於2006年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的6名主角之一。
為本校1964年畢業生,臺大物理學學士,並於1975年成為美國布朗大學博士。
原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物理系,1996年返國後協助規劃成立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並擔任首任物理組主任,先後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為國際知名的凝態理論物理 學家,在高溫超導體理論領域有極為傑出的貢獻,享譽國際,獲得無數學術榮譽。曾任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計畫共同總主持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及所長、臺灣奈米技術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長、亞洲奈米論壇副會長。於2019年獲頒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的特殊貢獻獎,以表彰其在物理領域學術研究、人才培育、科普推廣各方面的傑出成就。
為本校1964年畢業生,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資訊工程碩士、博士。
曾任美國西北大學電機電腦科學系教授、電機電腦工程系教授、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合聘教授、中華民國資訊學會理事長、臺灣科學園區產學訓協會理事長、演算法與計算理論學會理事長、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院士、德國宏博學術大使、國立中興大學校長。
於資訊領域獲獎無數,如德國宏博研究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專業獎章3等獎、台德友誼獎、中華民國電腦學會傑出貢獻獎/電腦學會會士等。
為本校1964年畢業生,為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及美國內科學院院士。
為國際知名心臟醫學專家,對於高血壓、高血脂之治療及心臟藥物研究開發,成效卓著,享譽國內外。於2008-2011年間擔任萬芳醫院院長,帶領團隊在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方面,不斷創新突破;曾任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天然藥物學會理事長及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和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著有Encounters with Medicine and Sperm一書,為首本在英國出版的臺灣醫師回憶錄,並於2017年榮獲臺北市醫師公會「好書獎」。 除了醫學領域的卓越成就,亦積極從事醫學教育、持續作育英才。
為本校1964年畢業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
曾任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記者及製作人、美國維吉尼亞州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教授、廈門大學客座教授。曾獲第13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社會建設服務獎、最受歡迎電視記者、全美中華婦女聯合會「傑出貢獻獎」。
是著名的散文作家,被譯為英文、韓文、越南文、泰文等文字出版,常是華人地區的暢銷書,並入選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文章。出版中英文繪畫理論作品十餘種,並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三十餘次,作品由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中正紀念堂、國立臺灣美術館、浙江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及海外許多博物館收藏。亦為慈善家,長期資助兩岸公益團體,幫助貧困學生並在中國大陸捐建希望小學四十所。
為本校1965年畢業生,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醫學博士。
曾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學系教授、系主任、醫學研究所教授、所長、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是國內知名的泌尿科權威名醫,也是許多泌尿科醫師的啟蒙老師。2002年起擔任輔大醫學院院長,2008年升任醫務副校長,盡心於籌建附設醫院的募款和規劃;2012年擔任天主教輔仁大學校長,成功推動台美合作的輔大智慧模組隔離病房、帶領輔大醫學院通過TMAC評鑑、管理學院通過AACSB認證、理工學院通過IEET評鑑,並於國內外各項教學研究排名中屢獲優異表現。資歷豐富,亦曾任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會長、亞洲基督教大學協會(ACUCA)理事長、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TaiCUCA)理事長。
為本校1965 年畢業生,後於國立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暨控制工程學系畢業 。
1982 年創立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擔任創會理事長,促進資訊電腦應用交流、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 李良猷先生身兼多項要職 除創辦光寶集團 5 家新創公司,擔任執行長,更曾擔任源訊科技台灣董事長兼大中華區總裁 、 精業(精誠資訊前身)執行副總 。 豐富的資歷使他榮獲全國第一屆資訊傑出人才 、 李國鼎管理獎章 、 傑出企業領導人金鋒獎 、 卓越服務獎等表揚 。 而李良猷先生亦擔任多家上市公司董事獨立董事及特聘顧問,輔導企業集團智慧製造、金融科技與公司治理之強化,並出版多本著作,無私分享豐富知識 、 經驗。
為本校1965年畢業生,畢業於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 (EMBA)。
1997 年成立宏達國際電子(HTC),隨後出任執行長,帶領宏達電斬獲多項全球第一;2005 年卸任執行長,並帶領宏達基金會極力協助鄉鎮及學校推動品格教育及建立品格文化,除針對國 、 高中學生開設 「 多福領導訓練 」,更透過與各地鄉鎮簽署「 品格城鎮 」計畫,以每月推動一項品格方式及以身作則的身教一起學習品格課程。更在花蓮 、 雲林 、 嘉義 、 台東等地設立品格學院.幫助小學生學習品格與英語,並協助家長與孩子營造家庭品格文化,不僅在事業上大有成就,更願意花費心力興辦教育、投入品格教育。
為本校1966年畢業生,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後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獲得材料暨工程博士學位。
曾任台積電總經理暨總執行長、台積固態照明、台積太陽能董事長,為臺灣知名半導體企業家,致力推動台灣半導體、IC設計及電信產業升級,於2014至2016年擔任中華電信董事長期間,不遺餘力推動台灣電信產業轉型升級,包括率先開放4G商用服務,推動台灣電信服務邁入4G新世代。於2017年出任聯發科共同執行長,配合科技政策發展,積極發掘人才並推動台灣自主研發5G技術,領導聯發科在全球激烈競爭下,持續立於不敗之地。
為本校1967年畢業生,隨後投身警界,以果敢決斷和雷厲風行的作風迅速崭露頭角。
曾任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局長及中華民國警政署署長,對臺灣的治安和社會穩定貢獻重大。在長達7年10個月的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局長任內,王卓鈞先生憑藉專業知識和卓越領導,成功降低臺北市犯罪率,確保市民安全與社會秩序。在其擔任警政署署長的6年9個月中,他致力於提升警察專業素養,推動改革和激勵措施,使警察工作積極性與效能顯著提升,並推動兩岸警務合作,為臺灣治安作出卓越貢獻。
為本校1967年畢業生,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政治大學公務人員教育中心碩士班、後在美國北伊利諾州立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擔任研究工作。
曾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秘書長、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副秘書長、射擊協會理事長、秘書長、顧問、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福建省主席、僑務委員會委員長、228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秘書長,中央與地方行政經歷完整,且有豐富國內與國際事務經驗,曾多次帶隊參加奧運和亞運,更於雅典奧運一肩挑起打前站任務,完成半個地球的遠航征戰,創下跆拳道與射箭9名好手2金2銀1銅的史上最佳戰績。
為本校1967年畢業生,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美國聖塔克拉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
1979 年加入惠普,並於 1992 年至 1997 年出任中國惠普總裁,使業務量六年內成長十倍。隨後擔任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並於 2007 年加入富士康,歷任集團副總裁與富智康執行長。退休後投入兩岸創客運動,成立「Terry & Friends」平台,舉辦創業分享會,輔導逾六百組新創團隊,成為兩岸創業者的重要導師。2023年出任和椿科技董事長,持續引領產業創新。同時著有多本暢銷書,分享經營與管理心得,啟發無數年輕人。
為本校1967年畢業生,後畢業於國立臺北大學統計系 。
詹雙發先生熱心公益,婚後與妻子以「 幫助一百個孩子 」為目標,曾捐款贊助臺北大學統計系多台電腦 、提供財團法人星友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獎助學金,並多年支持臺北市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長期認助累計達廿三名學生,並擔任財團法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顧問。無私奉獻、 熱心公益,2019 年成立財團法人金星建設文化藝術基金會,持續贊助弱勢學生藝術與文化助學金,包含繪畫 、 音樂及柔道等多元藝文活動課程的學費,讓清寒學子不因經濟困窘而畏懼學習。
為本校1968年畢業生,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先後取得美國西北大學碩士與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博士學位。
長年深耕於半導體可靠性研究。自 1982 年起於 Intel 工作二十年,後於台積電服務十六年半,專注於解決技術研發與晶片生產的可靠性挑戰,發表超過百篇專業論文,榮獲 IRPS 最佳論文獎、Intel 年度成就獎、台積電創新客戶服務獎以及中華民國傑出工程師獎等殊榮。積極回饋臺灣,協助工研院與國內大專推動可靠性研究,並在矽谷發起活動,協助台灣企業延攬國際人才,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貢獻卓著。
為本校1968年畢業生,並先後取得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 、 法學碩博士等學位 。
早期職涯著重教育、政治和公共服務,曾任立法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82 年創辦允晨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余英時、李亦園、白先勇等當代大師代表作品,並引進西方自由民主思潮叢書,為台灣民主社會奠定基礎,並多次榮獲金鼎獎殊榮肯定。1995年創立金廣福文教基金會,整合新竹北埔地方資源,投入推動北埔社區總體營造、深耕在地多年,修復姜阿新洋樓、忠恕堂等重要歷史建築,致力保存客家文化。2004 年接掌新光合成纖維董事長迄今,帶領新光合成纖維投入環保材料的研發製造,並與新紡合作推出「 新光無限衣 」,建立起「 零廢棄 」循環經濟鏈,為環境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為本校1968年畢業生,嗣分別於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並於1996-1997年間獲邀擔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
在駐匈牙利、義大利代表任內,高碩泰大使成功促成兩國與台灣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嘉惠台灣企業在歐洲市場布局、拓展商機,榮獲兩國政府頒贈勳章表揚。2016-2020年擔任特任駐美代表,首年即籌劃蔡英文總統與美國川普總統當選人的歷史性通話,推動美國國會通過兩黨一致的指標性友台法案,同時規劃蔡總統多次過境,具體提升台美互動層級,推動穩健、務實、互信的台美關係,除了深化民主理念與人權價值同盟,也有效放寬交往限制並樹立多項先例,強化在經貿、安全、文教、科技領域的合作。
為本校1968年畢業生,1977年畢業於臺北醫學院(今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於1994年擔任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六屆理事長率領牙醫界加入健保「總額預算制」;2004年獲任命為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亦曾任臺北醫學大學董事。2016年獲任命為總統府國策顧問。2017年2月8日,陳時中接任衛生福利部部長,推動長期照顧2.0、強化社會安全網、消除C肝等各項衛生福利政策,並於2020年初,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兼任任務編組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官,協調各部會建立「臺灣模式」確保國人健康,決策果斷且勇於承擔責任,防疫有成而未讓疫情擴大。
為本校1968年畢業生,畢業於紐約城市大學數學系,並取得威斯康辛大學碩士及哈佛商學院 MBA。
憑藉堅毅與努力,在多家國際五百強企業擔任要職,包括斯倫貝謝亞太行銷副總裁、萬事達卡大中華區總經理、漢堡王中國區總經理,以及百勝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職涯成就斐然。更投身教育,在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與政治大學等校講授 MBA 課程,並出版多本管理學著作,廣受國際肯定。長期支持弱勢學生教育,透過獎助學金與公益基金,扶助貧困青少年實現夢想。
為本校1969年畢業生,為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學博士。
1981-1990年任職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期間首創國內計算機圖形學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為台灣在國內電腦工程與動畫模擬的應用有啟蒙之效。 2010-2012擔任Google公司亞洲硬體營運總監,期間協助爭取在臺灣設立首座Google數據中心。之後依序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和行政院長,2018年擔任無給職的花蓮地震災害捐款管理及監督委員會召集委員,協助公有地異地重建、災民救助辦法及都市計畫變更等事務。2022年末開始擔任桃園市市長,積極推動桃園市教育友善政策,提升教師和弱勢學童福利。於2023年贏得「六都市長網路好感度」冠軍,受到市民的肯定與支持。
為本校1970年畢業生,1979年畢業於中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
平時熱愛登山,更曾於1980年獲選中華民國奧運滑雪國手。於2015年接任勤美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引領集團多角化經營,除為亞洲金屬成型鑄造產業龍頭,旗下更涵括材料事業、璞真建設不動產事業、金典、全國、香格里拉飯店事業、誠品、金典綠園道商場事業與基金會等。除了推展事業,林董事長亦投身公益,擔任多個公益團體職務,從不自我設限、勇於嘗試且落實社會關懷。
為本校1970年畢業生,1977年畢業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學士,並於1985年成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博士。
於1999年創立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並擔任首任董事長;其學術研究成果卓越,曾於1993-1994年獲得國科會(歷史學門)傑出研究獎、2006年獲任教育部(文科)終身榮譽國家講座,更於同年成為中央研究院該年最年輕的新院士。黃一農院士戮力發展台灣學術,且遊刃數理人文兩個世界,以大數據做紅學研究,被視為文史界科學奇葩。其研究橫跨物理、天文、歷史等各領域,均有優異成就。
為本校1970年畢業生,畢業於台北的輔仁大學日文系。
曾任職日商、空運公司,後轉至新聞界,並擔任時報周刊社長兼總編輯。精通中、英、日語,對歷史、軍事、體育及各式新型武器之研究尤其透徹。是資深媒體人,同時也是作家,創作文類以散文和小說為主,文筆既可詼諧亦可正經,作品涵蓋文學、軍事、歷史、劇本、遊記等各類題材。有「快手作家」稱號,自媒體退休後更積極致力寫作,著作豐富,作品也經常在盤據暢銷書排行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皇冠大眾小說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香港亞洲周刊華人小說獎等國內各大文學獎項肯定。著有《一口咬掉人生》、《戰爭之外》、《鄭成功密碼》、《張大千與張學良的晚宴》、《棄業偵探:不會死的人,一直在逃亡的億萬富翁》、《偷眼淚的天使》等。
為本校1971年畢業生,1978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為美國普度大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博士。
在工業與組織心理學、領導、組織文化與發展等領域皆有優異研究成就。於輔仁大學擔任教務長期間,全力推動教學卓越計畫,進行多項組織變革與課程結構改革,另於2014創立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於2018年創立台灣人才評鑑與發展學會,促進相關專業發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劉教授擔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顧問,規劃「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協助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適性揚才與生涯發展之理念。
為本校1972年畢業生,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及元智大學管研所。
曾任中華日報記者、於中視新聞主掌體育新聞、市政新聞及國會新聞,於1994年9月1日加入TVBS新聞部擔任經理,為開台元老,隨後擔任TVBS採訪主任、製播部主任、節目中心主任。1998年轉往政壇發展,曾任台北市中山及大同區第8-11屆台北市議員及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現為台北市議會第13屆市議員,致力推動活化使用國中小學閒置教室設立社區長者關懷據點、增設公共托育中心與公立附設幼稚園、加速各式纜線地下化等利民措施。
為本校1972年畢業生,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及臺灣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專長為顯微手術,曾受邀至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NC)、Harvard University Brigham Woman Hospital (NY)、New Yor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Kanajian Lecture(NY)、Mayo Clinic Medical Center (MN)、Ganga Hospital (India)及北京大學積水壇醫院擔任客座教授,2010-2016年 於林口整形外科擔任系主任,並於2017-2020年接任嘉義長庚醫院院長、於2018-2020年間擔任華人手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行醫期間曾於2018年榮獲臺灣醫療典範獎,更多次受邀於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年會演講下肢重建手術。其學術研究國際知名、成果斐然,為醫學界的貢獻良多。
為本校1974年畢業生,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律學系。
積極參與政治事務,曾擔任立法委員、行政院秘書長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等重要職位,並於2006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以表彰其對國家的貢獻。在擔任行政院秘書長期間,他協助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總統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能源轉型計畫及5+2產業創新計畫等多項重大政策,促進國家的現代化與經濟發展。自2024年5月起,卓榮泰先生接任行政院長,致力推動「行動創新AI內閣」,以創新思維面對各種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展現其溝通、協調和整合方面的卓越能力。
為本校1975年畢業生,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並獲美國密西根大學安那堡分校電腦、通訊和控制工程學博士。
為國際上資訊領域之知名學者,並在資料庫及資料探勘領域有領先且豐碩之研究成果,更曾榮獲教育部學術獎、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等。亦為國內首位開授資訊探勘課程者,具體地應用其資料探勘與人工智慧的專業知識協助業界,並善用資料分析提昇產業價值,是推動我國AI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育的重要人士。其在研究和教學領域的成果卓著,激勵更多學者投入AI研發,並作育無數英才。
為本校1976年畢業生,天主教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士、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美國印地安那大學體健休學院公園與休閒管理博士。
曾任國立體育大學教授兼教務長、總務長、推廣中心主任、秘書室主任、國家教育研究院12年國教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召集人、教育部體育署奧亞運體育團體訪評計畫主持人、教育部體育署原住民優秀運動人才培育計畫主持人、亞洲運動管理協會(AASM))榮譽會長、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等要職。於2018年出任體育署長,以高度智慧及廣為各界稱贊的政通人和,靈活處理國體法實施後留下來的未盡事宜,並發揮所長,推動運動產業的國際發展,同時達成2018年雅加達/巨港亜運「超前達標」的亮麗成績,譲各界刮目相看。於2020年7月歸建擔任國立體育大學特聘教授。
為本校1979年畢業生,台灣大學農業機械系學士畢業,隨後赴美就讀,獲美國史丹佛大學資科系碩士及機械系博士。
曾任美國史丹佛大學資科系訪問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副教務長、主任秘書、資訊科學系系主任,現為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教授。於2014借調至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擔任司長,著手協助規劃如何稟持人文關懷的精神,善用數位資訊科技,在偏鄉進行教育實驗,以促進偏鄉教育的發展。亦曾擔任中華資訊與科技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電腦圖學與互動技術學會理事,在機器人學 、電腦動畫、人工智慧等領域有傑出成就。
為本校1979年畢業生,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並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藥理學博士。
回台後曾任臺灣藥學會理監事委員會理事以及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的教授兼院長。致力於確保用藥安全及品質,更培植許多保障民眾健康福祉的專業藥師和具有新藥開發能力的優秀人才。其在藥學領域之豐碩研究成果、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及對醫藥學界之卓越貢獻,造福病人無數。
為本校1979年畢業生,為美國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
出任朝陽科技大學校長,擁有豐富的學術與行政管理經驗,展現卓越領導力。曾獲得2023年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全球企業永續獎傑出人物獎及2024年Cheers雜誌大學辦學績效卓越獎,帶領學校連續多年入榜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QS世界大學排名,成為全台私立科大的領頭羊。鄭校長積極推動校園永續發展,學校榮獲TCSA永續典範大學獎等多項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獎項,個人獲得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2023全球企業永續獎傑出人物獎的肯定,彰顯其在綠色教育與社會責任方面的成就。其領導與奉獻不僅在學術界獲得高度認可,也在社會各界贏得廣泛讚譽。
為本校1985年畢業生,為英國諾丁翰大學建築與建成環境博士。
專長領域涵蓋生態都市及綠建築、物理環境、環境色彩、都市研究、風工程及環境行為。除教職工作,同時兼任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並為臺北市及桃園市之市政顧問 ,審查逾百項都市計畫審議,對地方建設及發展有卓越貢獻。自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成立以來,一直擔任董事職務,積極協助政府制定社會住宅及都市更新政策,推動公私有資產再利用、促進都市機能活化,改善居住環境並提升公共利益等重要公共事務。 同時亦致力推展產官學三方合作,讓學術理論能與實務接軌,並培育跨領域的都市規劃人才,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智庫。
為本校1986年畢業生,畢業私立世新大學公共傳播學系文學士,為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及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法學碩士。
曾任世新大學講師、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生、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發言人、臺北市議會第十一、十二屆議員,現為臺北市議會第十三屆議員,致力推動落實推動銀髮族日常和長期的照護制度、發展綠色能源、一商圈一特色、辦理國際防災城市交流等利民政策。
為本校1996年畢業生,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畢業,並取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 EMBA 碩士。
年輕時即投身公共事務,曾連任三屆台中市議員,積極推動地方建設與公共服務。其後出任財團法人春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長期關注教育與文化推廣。2023 年至 2024 年間,擔任賴清德競選總部發言人與行政院發言人,展現優異的公共溝通與政策闡述能力。2024 年 9 月起接任交通部部長,致力推動交通建設與永續發展,關乎全民生活品質,始終秉持服務社會的初心,展現青年投入公共治理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