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實務參考

這裡說明課程設計的理念、核心素養與目標、課程設計、教學策略、跨領域知識的整合(STEAM)、學習評量及科技教室規劃等工程設計專題的教材教法與其他教學的輔助資源。

第一階段探究實驗

(滑坡滾動阻力)

學生在此階段所學的重點知識是甚麼?

這個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是了解車輛行駛的滾動阻力來源,透過車輛重力位能轉換為動能的過程觀察,學習車輛設計在滾動阻力有甚麼要注意的地方。我們提供的底盤設計範例,學生能理解摩擦力在車輛設計有”控制”與”節能”的兩個矛盾與設計目標衝突的意義,需要平衡兩者,取其重點在設計決策當中。所有的工程設計都會有適切與平衡的考量,而各項細部條件的優劣,都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所以讓學生理解最佳化在工程設計的程序當中,都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挑戰。

學生怎麼做測試/修正?

學生主要是透過觀察滾動到下坡段,直行平面路段的滾動實況,判斷自己設計與製作的底盤與輪軸系統,是否符合基本的實驗需求條件。學生修正的部分是,如果有車行方向單側摩擦,能透過量測的方法,判斷輪軸平行度還是高度對稱性是否有問題。如果是滾不遠,會判斷是輪胎正圓度還是輪軸的預負荷空隙太緊。

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及挑戰有什麼?教師要如何引導?

初期學生對於機具使用與加工程序,尚未能符合這個強調精確度與品質的專題實作需求,教師需要給予技術與操作練習的引導,學生才能製作正圓度高,與摩擦損失小的輪軸系統,完成後續工程的探究實驗與設計思考能力學習。


第二階段探究實驗

(車身空氣流體力學預測分析)

學生在此階段所學的重點知識是甚麼?

這個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是了解下面幾個概念

1. 電腦3D模型可以轉換為空間的數值資料,透過電腦計算網格細分後的有限元素分析方法,依據設計構想的3D模型,推論預測分析的流體力學效能,評估設計構想的優劣。

2. 流體力學的概念知識,對車輛車身的各部位壓力的影響,學會透過壓力分佈圖,判斷車輛左右側平衡穩定性。

3. 透過空氣流線圖的分析,判斷車身造型的設計是否有重要瑕疵,與評估造型修改的策略。

4. 實際觀察推倒出來的空氣阻力值與車身的風阻係數,從幾個初擬的設計方案中選擇較佳的進入後面的工程設計程序,原型製作實際的模型。

學生怎麼做測試/修正?

這個階段會要求學生截取四個測實驗的圖表,說明觀察到的資訊有甚麼,並記錄在工程筆記中。目前的階段是設計方案的評估與預測分析,主要看學生提出修正的看法與最後決定的設計方案為何,評量學生的認知與判斷是否合理。

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及挑戰有什麼?教師要如何引導?

學生對車輛設計的概念知識不足,甚至有錯誤的理解與看法。教師需要在3D建模與工程預測分析前面階段,多介紹車輛流體力學的概念,並實際舉例說明,方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第三階段探究實驗

(原型製作後的風洞實驗)

學生在此階段所學的重點知識是甚麼?

1. 了解氣流通過車身會因為氣流速度變化,而改變每個車身部位的壓力,對車輛行駛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2. 風洞實驗設備,需要利用的整流與狹窄密閉通道的設計,方能提高風速,觀察與鑑別設計好壞。所以好的實驗設計,對於工程設計有重要的影響,並扮演關鍵因素。

3. 可以透過一些流體力學的理論知識,例如寬德效應(Coandă Effect)設計車輛在高速行駛需要的改善方案,並透過風洞的煙霧實驗,觀察是否有效。

學生怎麼做測試/修正?

這個階段會提供左圖這17個理論的設計原則,讓學生透過風洞實驗的具體觀察,檢核自己的設計是否有甚麼不洽當,與需要調整的地方,初步提出改善的想法。

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及挑戰有什麼?教師要如何引導?

這裡會面對到兩種類型差別的學生,有消極與將就的,和態度積極尋求改善的。消極與將就的學生,會要求他們完成工程設計學習單裡的三個設計檢核與改善,提出想法與紀錄在學習檔案中。而態度積極尋求改善的學生,會提供更多資源與輔助製作工具,例如3D印表機,讓學生可以縮短重新製作需要的時間,並提高製作原型的品質。


第四階段探究實驗

(高壓空氣競速測試)

學生在此階段所學的重點知識是甚麼?

這個階段是比較綜合性的測試,學習的重點知識是在測試條件下,車輛動力學的歷程變化和車輛設計關聯性的理解。例如:

1. 在發射初期是能量轉換,提供高壓空氣的作用力給我們的高壓空氣競速車動能,學生要能理解最大加速度產生的時候,也是動能最高的時候。如何縮短能量轉換的時間,產生最高的加速度,在車重、作用力提供角度、噴射氣流的引導,輪軸底盤的設計…等,需要的工程設計思考。

2. 車輛動力學的歷程後續是如何減少能量的損失,是車輛設計在滾動阻力和車輛空氣動力效能的最佳化改造,方能減少能量損失,快速達到競速的設計目標。

學生怎麼做測試/修正?

基於課程實施的時間有限,會避免學生用破壞性全面改造的方法,提供三個可以具體改善的原則,而不至於花費太多時間與資源的最佳化設計修正方向

1. 底盤結構強化與輕量化

2. 車輛行駛穩定性提升,主要是空氣動力套件的附加

3. 車身輕量化與表面光滑處理

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及挑戰有什麼?教師要如何引導?

學生普遍上會對自己製作的成果不甚滿意,多數的狀況都是耐心不足,無法學會設計製作上許多動手製作的實作能力,也缺乏轉換概念知識到設計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提供重做的時間與資源,給予有心學好與願意深入研究的學生。有關概念知識提高設計思考的部分,可以使用3D動畫,或在3D繪圖軟體內解說,輔助學生學習理解看念性知識和車輛設計的關係。



這是目前功能較為全面的3D繪圖軟體,註冊教育版,可以線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