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的文化課程聚焦於「山林智慧」,含括了族群遷徙、部落地理、傳統生態知識,以及生存技能的學習。
課程開始於「部落遷徙與族群關係」,學生通過學習部落的歷史背景和族群間的互動,深入理解文化身份和社會結構的形成。學生不僅增進了對自身文化根源的認識,也促進了對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接著,「部落山川與傳統領域」及「部落地圖繪製」單元,帶領學生透過實地踏查與訪談,深入了解自己的部落與周遭的自然地理環境,並透地圖的繪製,從宏觀的角度再次感受自己的部落,強化對於自己部落族群的認同感。
在傳統生態技能方面,先從「漁撈器具製作」、「狩獵器具製作」、「藤製器具製作」及「竹製器具製作」等基本技能學起,再進入「狩獵生態與體驗」和「漁撈生態與體驗」課程親身體驗,學生不僅要學習傳統技藝製作,也要透過實際的狩獵及漁撈體驗,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體會泰雅族與自然共生及生態永續的觀念。
此外,「傳統建築」與「傳統樂器製作」單元,則教導學生如何在地取材,利用周邊的自然材料,建造傳統建築及製作傳統口簧琴,不僅讓學生掌握實用技能,也深化了對傳統建築智慧與傳統音樂的欣賞。這些課程不僅是工藝技術的學習,更是對文化遺產的保存。
九年級的文化課程期望通過一系列的實踐和體驗活動,深化學生對於自然環境和傳統文化的理解,培養他們在面對現代化挑戰時,能夠有效地運用傳統知識與技能,並促進生態永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