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實績與校長績效
一、 竹安國小-
一所濱海小校用花生、蘿蔔籌畢業旅行基金的織夢故事
(一)故事的源起竹安國小~
竹安國小是一所位於北宜濱海公路台二線沿線的偏鄉小學,東臨太平洋,西臨雪山山脈,西北方有竹安河流經,這裡的居民主要以養殖漁業與外出打零工為主,部分居民會在沙丘旁貧瘠的沙地種植農作物,沒有雨水的夏季種植耐旱的花生,濕潤的冬季種植蘿蔔,並製作成蘿蔔乾自用或送親朋好友。婦女則以農作或成衣縫紉,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區內學生單親、隔代教養、外配比率偏高,家庭收入偏低,學校是孩子主要的活動場所。
(二)織夢計畫緣起-
來到竹安國小就任校長的第二個月就遇到孩子第一次的畢業旅行,因為老師跟校長還不熟,沒有受到邀請的我有一些失落感。在校園巡視閒晃,思索學校的方向的上課時分,籃球場上居然有幾位學生在打籃球,一問之下是六年級的學生。我突然覺得好奇,班上不是都去畢業旅行,你們幾個怎麼沒有去?在閒談聊天之後,才知道阿嬤不給他們去,孩子很乖並沒有跟阿嬤多辯論,阿嬤只是淡淡地說,出去玩而已不去不會怎樣!姊姊也沒去。我好奇地跟著孩子回家,跟阿嬤閒聊,本想好意跟阿嬤說,學校願意幫孩子出錢,沒想到他一口回絕。我心裡冷了一陣,沒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去畢業旅行,這件事一直激盪在我的心中,這讓我思索我該要用什麼樣的教育,來讓孩子有能力改變現狀,有能力改變自己、改變命運?
(三)故事開始了~
遇到熱血老師實現夢想-
子顏老師剛從部隊退伍,回到自己的故鄉母校任教,憑藉著一股熱忱,成為孩子的大玩伴,我看到他好像看到剛畢業的自己,充滿熱情、充滿想法、充滿的活力。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他,我打算邀請他一起帶著孩子種花生、蘿蔔來為孩子圓一個畢業旅行的夢。用學生課程種植特產的成果,來為孩子籌畢業旅行的基金,子顏老師看了我一下,沒有多加思索馬上地答應了。從此,我們兩個就一頭栽進了這個為孩子完成夢想的織夢計畫。
小小實驗大大迴響-
我們先在學校司令台的後方一小塊畸零地上,帶著孩子試種了一小片花生園,結果意外大豐收,我將花生帶回家,用傳統的方法炒了好幾十罐花生,剛好好朋友來看我,我將這罐花生的故事及我要為孩子籌畢旅的計畫告訴同學,同學義不容辭,採購了這些花生,成為我們的第一桶金。
擴大規模帶來危機-
成功帶給孩子喜悅,孩子躍躍欲試,在里長的協助下,我們擴大了規模,跟鄰居借了一大塊荒地,種起了大白蘿蔔,在我的農夫父親及當地鎮安宮主委的指導下過程還算順利,看到蘿蔔一天天長大,被勝利沖昏頭的我們,遇到了第一個難題。蘿蔔成熟了,這麼多的蘿蔔同時成熟我們可麼辦?
第一次遇到大挫折-
我望著整片的蘿蔔園,心想孩子終於可以圓夢了。我問了一下我爸爸,把蘿蔔全部賣出去大約可以賣多少錢。我爸爸告訴我這蘿蔔長得不錯,應該可以賣五千元。我說是全部的蘿蔔嗎?我都快暈倒了,這一大片只有五千元。那小朋友的夢想不就遙遙無期。我們試著開放給家長進行拔蘿蔔體驗活動,但蘿蔔園不堪家長及小小朋友的蹂躪,不得不緊急關園,因為孩子拔了嫌太小又種回去,一大片蘿蔔園損失慘重。眼看蘿蔔就要成熟了,蘿蔔找不到出路。心急的我像熱鍋上的螞蟻。
危機就是轉機-
就在心急如焚之際,看到我媽媽正在家裡醃蘿蔔,我靈機一動閃過一個製成蘿蔔乾的念頭,一來可以提高價值,二來可以保存,還可以跟課程結合,讓孩子體驗食物的保存方法,於是開始研製蘿蔔乾的製作方式。
科學的方法帶給社區的啟示-
在研究蘿蔔乾的製作過程我們訪問很多耆老,詢問製作過程,但得到的答案都是目測、憑感覺或是隨便,無法得到一個正確的數據。但我們一路摸索一路研發,發現了黃金比率,大約100斤蘿蔔8斤鹽2斤糖,並將蘿蔔脫水至1/5以下。並且我們意外的發現竹安所產的沙地蘿蔔,富含B胡蘿蔔素,以傳統的方法製作的蘿蔔乾會呈現天然的金黃色,於是我們將蘿蔔乾命名為黃金蘿蔔乾。從此,竹安黃金蘿蔔乾就成為當地特產的代名詞了。
有理想的人就有貴人相助-
我們不斷地宣揚我的理念,社區民眾看到我的努力與堅持不懈的精神慢慢感動,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阿嬤們幫我切蘿蔔、廟的主委幫我指導製作、孩子們一起動手參與,沒有人喊苦、沒有人喊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在努力前進。
成功給鄉下孩子自信-
蘿蔔乾製作完成了!但是貨怎麼出得去?銷售管道?又不能太商業化,又要能感動人。社區家家戶戶都有製作蘿蔔乾,所以不能在當地賣給民眾,只好從我的好朋友開始。沒有想到4瓶1000元的感動價意外成功。買4瓶的人通常自己留一罐,另外3罐分享給其他人,分享的人發現好吃品質又優良,又有感人的課程故事,又會回來幫助小朋友,就這樣孩子終於一步一步踏在成功的路上。
只要有想法,就要動手去實現-
竹安的孩子家境普遍貧困,但這裡的孩子踏實、勤勞、肯吃苦,我們希望透過學校課程,讓孩子知道,我們的土地是塊寶,我們的沙地裡藏黃金,只要有想法肯踏實努力,透過現代的科技與網路,我們可以將當地的特產提高價值與出路,我們可以透過努力改變農產品市場的價值,用正確正當的管道,我們就可以獲得成功,只要勤勞就能達成目標。
啟發~~
織夢計畫帶給我們的不是製作蘿蔔乾,還是帶給我們實現夢想的方法,我們不要於,我們要的是釣竿、要的是釣魚的方法。
(四)課程的感動:
一堂有成就感、有溫度的活課程
學習等待、學習付出、學會感恩,讓孩子知道勤奮是學習來的-
竹安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做事勤勞、能吃苦,如何發揮孩子的特點,讓我們的小朋友在織夢計畫的課程中得到很大的收穫與鼓勵。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希望大人與孩子能夠在課程實施中得到感動與迴響,從課程中我們看到孩子從揮汗播種到歡樂收割,大家只有鼓勵沒有抱怨,大家只有夢想忘記了辛勞。心裡只有感恩與一輩子感動的回憶。從孩子的口中我們知道,我們的孩子學到的不只是種菜,他們學到是『要怎麼收穫,必須要先怎麼栽』的道理。
要讓學生有成功的經驗-
在這個課程中我們想要讓學生有四個目標、三個體驗、二個學習和無限個感動。四個目標第一是希望全班可以一起去畢業旅行,而且一個都不能少。第二個目標是了解有夢就要去追尋,要有計畫及正確的行動方法。第三是要了解想要成功必須要付出努力與辛勞,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社會大眾與父母親努力與付出的結果。最後,珍惜、愛護我們這片土地,對這片土地你我都有一份責任。三個體驗是孩子能夠體驗付出、收穫與感恩。二個學習是學習將自己的夢想付諸行動;學習勤勞努力是成功的基礎。最後無限個感動是讓孩子瞭解成功是要靠全班團結努力,只要大家有信心,相信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織夢計畫課程活化教學內容-
織夢計畫課程是結合特色課程與綜合活動課程,教師透過課程計畫、課堂討論、學生規劃與計畫實踐所組成。在課程活動中由老師、學生、家長、社區志工參與進行,並由校長協助整合資源並給予教師支持。活動時間由特色課程活動每學期20節,再加上綜合活動30節組成,全部過程由學生親自參與體驗,不佔用其他領域學習時間。
流過汗水的畢業旅行最難忘-
織夢計畫所種植之作物,為社區之特產沙地蘿蔔及沙地花生,農作物所得之收益由參與學生分享,作為畢業旅行之基金,一來減輕家裡的負擔,二來可以讓學生分享學習的成果。借用學生的話「靠自己努力來畢業旅行一定一輩子難忘」。
謝謝曾經幫助我們的每個有心人-
織夢課程是經由社區、老師、家長、孩子的阿公阿嬤的協助,才能夠成功。這正是我們利用機會教育我們的學生,學會感恩的最好教育課程,我們要教孩子感謝政府、感謝社會上默默在關心我們,默默在支持我們的每一個人,謝謝有心教育的人們,帶給我們一顆"愛的希望種子"。種下它,期待..成長。
孩子的視野改變,看世界的角度改變了-
從前竹安有17歲的魔咒,早早結婚生小孩,孩子阿公阿嬤養,國小學校如家庭、老師如爹娘,國中後孩子無法從家庭父母獲得關心,朋友就成為他們重要的依靠,這階段的孩子誰不愛玩?高中後嚮往大都市,以為大都市就是滔金滔夢的地方,怎不知險惡就在其中。不久後,繁華褪盡,終將回歸現實。又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有心教育的我們,一定要利用教育改變孩子,讓孩子跳脫這個17歲的魔咒。
孩子長大用雙手改變自己的未來-
一轉眼十幾年了,我們雖然已經任滿離開竹安,但畢業的孩子還是我們最關心的孩子。從臉書中可以看到,這群在我們手中成長的孩子,已經不一樣了!已經有好多成為老師或是實習老師、有出國深造、有成為會計師、有還在師範大學校讀的,有的有著一技之長的專技技師,這就是用教育帶給孩子的成就與感動,這是以往竹安看不到的轉變。
用愛的行動,用課程讓孩子感動-
在竹安的八年中,雖然有一個年級學生來不及參與,但仍有七年的孩子主動希望有這個織夢課程,最近每隔一段時間,臉書總不時跳出以前的回憶照片,這些織夢行動的日子,雖然辛苦但卻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另外,還有一個大收穫,就是這群孩子總是把校長當成他們的副導師,總是把校長當成他們生命的的好朋友,開同學會時,總不忘找校長一起聚餐唱歌,這就是我用愛的行動,用課程讓孩子感動。
#織夢計畫 #竹安國小 #陳銘俊
(五)學校經營與管理-『營造一所具有傳統與現代特色的幸福學園』
(1)「傳承與創新」-延續學校傳統發展方向,創新發展學校社團。
● 傳承傳統文化,創新藝術社團:國樂團、布馬陣:
● 傳承-布馬陣為竹安國小傳統民俗藝陣,其融合了民俗故事與國術技巧,是民俗遊藝活動不可或缺的表演項目。
● 堅持-排除萬難保存這項得知不易的民俗體育藝陣。
● 創新-研究創新並加以活化,利用學校優勢發展成校際與國際交流體驗課程,讓步馬陣的發展注入新生命。
(2)「團結合作,和諧校園」-民主溝通,凝聚教師共識,促進團隊合作。
☆ 建立各種暢通的溝通管道。
☆ 凝聚共識,團結合作,建立和諧校園。
● 建立教師生命共同體。
● 行政以身作則加強行政服務。
● 發揮服務精神,支援教師各項教學工作。
● 建立一個和諧、互助、互利的優質校園。
● 意見行程共識才有力量,有力量就能輕鬆達成目標。
(3)「創意+活力=競爭力」-織夢計畫精耕學校課程領域,扎根學生核心能力。
☆教師有效教學,學生有效學習。
☆建立學校特色課程,活絡教學:
● 從學校出發,關照社區環境,改照社區新風貌。
● 結合課程學習行銷地方特產,建立地方特色。
● 結合織夢計畫課程,讓學生學習帶著首的能力。
☆多元學習、多元探索,拓展學生學習領域:
(4)「建立優質學校」-精緻教學品質、建立學校形象。
☆建立品牌形象,創意行銷:
● 運用智慧幣系統發展正向管教,鼓勵學生正向學習。
● 行銷特色課程產業,發展遊學體驗課程。
● 學生智慧金幣,落實數位教學學生快樂學習。
(5)落實「品格教育」-回歸教育價值。
☆結合品格教育課程,鼓勵從日常生活做起。
☆榮譽在我心裡,我就不怕風浪-推動學生榮譽制度:
☆提升學生生活教育,建立倫理社會。
☆以人為本,尊重關懷:
(6)從本土教育出發,發展國際宏觀視野
☆用心關懷咱們土地,用愛灌溉咱們的故鄉:
建立學生鄉土情懷,讓孩子養成關心我們的土地,關心我們的生活空間,願意留下來與來經營這一塊土地,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力量。
● 實施織夢計畫打造特色作物,提昇產業附加價值。
● 主題教育及特色課程教育孩子認同土地,關懷土地,為竹安土地付出汗水。
☆以英語為基礎透過資訊教育與世界接軌:
現代資訊發達,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外國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已經打破時空的界線,透過電腦網路學生可以與外國學生交談、傳訊與學習,利用電腦網頁技術與語言的溝通,學生可以自我學習不受限。
(7)閱讀「悅」有趣-推展深耕閱讀教育
☆推動『智慧存摺』鼓勵學生閱讀。
☆持續『充實、豐富』學校課外圖書。
☆舉辦『閱讀小達人』推廣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透過老師推廣、班級推廣、舉辦閱讀摸彩活動、好書交換活動、鼓勵學生寫作閱讀心得,提供學生發表園地,學生有舞台,自然而然可以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
(8)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資訊輔助學習e學苑:
☆協助同仁提昇資訊使用能力,加速工作效率。
☆資訊工具強化教學-老師可以教的更精采:
☆開發學生課後自我學習空間,豐富學生學習視野。
(9)沒有問題學生,只有學生問題-用心觀照需要關心的孩子
☆課業弱勢學生學習輔導:
● 開設大專生弱勢補救教學課業輔導班。
● 運用短期就業教師開設落後學生輔導班。
☆特殊學生輔導:
● 成立資源班,照顧弱勢學生。
● 落實校內認輔教師三級輔導,第一級導師、第二級認輔教師、第三級主任、校長協助所有認輔學生及教師諮詢。(愛的小天使計畫)
● 隨時與老師討論關懷每一個需要關懷學生。
● 落實教育部正向管教。
● 運用學校網頁及學生數位學習系統,以智慧幣金幣及獎品拍賣系統鼓勵學生正向學習。
● 利用假日獎勵學生帶領學生校外教學。
(10)夢想起飛-讓社區與學校一起『成長、啟動』
● 引進成人進修教育,協助成立頭城國中補校分班。
☆開辦社區成人電腦班:活絡地方產業
電腦工具的使用已經慢慢成為一種生活上的必需品,學校有義務協助提供社區民眾學習新知的場所,教導社區民眾新的工具使用,學生家長學習電腦一方面可讓家長了解學生資訊學習情況,二來也可以和學生一同學習,減少代溝。進而運用網路進行產業行銷。
(11)以服務為領導化用微笑、關懷,引領同仁前進
☆主動服務,以身作則:
學校教師是一群主動積極正向的優質團隊,領導掌舵的人必須以謙虛、包容的心,主動積極協助同仁,用心領導建立共識,共創校園新文化。
☆關懷、協助、服務同仁,激勵教師士氣。
透過家長、家長會獎勵、互助條例、同事互助、考核制度、教師成長與教師專業活動,並隨時隨地激勵老師。
☆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談同理心
體恤與關懷、不做不合理要求,以多面向的角度思考,並隨時聽取同仁意見,表達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