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多孩子「不想上學」的現象,教育專家提醒:「是拒校,不是拒學。」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部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於八日在政大教育學院辦理高中自學講座,吸引全台家長、自學生及教育工作者熱烈參與。講座由計畫主持人鄭同僚主講,除解析高中自學的法規與申請流程,也進一步指出:自學的意義在於「拿掉框架,整個世界都是學習場域」。
「再小的孩子都想要過有意義的日子。」鄭同僚強調,許多青少年不是抗拒學習,而是對高壓的校園文化感到窒息。「教育變成把孩子當容器的生產線」他直言,制度內的填鴨式學習讓孩子難以快樂。所幸 2014 年立法院通過〈實驗教育三法〉,鬆綁法規、開放自學制度,讓學生能依興趣與節奏設計學習計畫,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鄭同僚指出,臺灣的〈實驗教育三法〉在國際上極具領先地位。現行升學管道多元,高中自學後無論升學、就業或創業皆暢通。「自學的重點不只是升學,而是讓世界成為你的教室。」他鼓勵青年打破學校的四面牆,鄰居、社團講師、業師、乃至木工與水電師傅,都可以成為青年學習的對象。
針對 AI 帶來的教育衝擊,鄭同僚提醒:「真的不要再用以前的方式想未來的行業。」他引述「AI 之父」Geoffrey Hinton 的觀點,指出傳統文憑已無法保障未來,能「不斷自學、主動探索」的人,才具備真正的競爭力。他分享一位高中休學青年向技術師傅學習水電與木工的案例:「他重新找回學習熱情,並獲得穩定收入。」鄭同僚強調,這些身體勞動的技藝才是在 AI 時代下最不容易被取代的,學子反而更有勞動條件議價的能力。
鄭同僚最後引用思想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觀點總結:「AI 時代教導孩子的第一個方式就是自學」他期許家長與師長更關注孩子的學習能力,而非僅僅追求文憑。「當有一天,孩子能對你說:『爸媽不用擔心,我知道怎麼學習。』這才是教育成功的時刻。」
這場講座的熱烈迴響,凸顯家長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現場有聽眾專程從高雄北上參加,會後並邀請鄭同僚赴高雄專講。鄭同僚表示,有鑑於本次講座的熱烈迴響,已決定準備到各縣市進行巡迴宣講,將自學的可能與方法,推廣給全臺灣的家長。
新聞聯絡人 政大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 課程研發專員.蘇千珍 0908-400-663 mail3@teec.nccu.edu.tw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