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全日課程
授課老師 : 鄭惠春 教授
學習內容
胺基酸介紹
蛋白質結構介紹
SDS PAGE 原理、發展與實際操作
實驗整理
壹、實驗目的:
學習蛋白質電泳之原理與應用範圍
練習SDS PAGE之各步驟與操作
貳、實驗原理:
SDS-PAGE 的核心原理是藉由電泳與聚丙烯醯胺凝膠的分子篩效應,將蛋白質依「分子大小」分離。SDS 是一種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使蛋白質變性並均勻地覆蓋負電荷,使所有蛋白質失去原有的結構與電荷差異,僅以「長度」區分。當施加電場時,所有蛋白質僅依分子量差異遷移。聚丙烯醯胺膠的網狀結構可限制分子通行速度,分子越小越容易穿透、移動越快。因此,SDS-PAGE 本質上是利用統一電荷與網狀介質實現的分子篩選電泳,是一種依蛋白質大小進行高解析度分離的技術。
參、實驗藥品與器材:
器材
Pipetman、Tips、製膠架、製膠模具、電泳槽、Buffer、離心管、碎冰(保存藥劑用)
SDS PAGE 膠體
ddH₂O、Acrylamide/Bis 混合液、Tris-HCl、SDS、APS、TEMED
SAMPLE
肆、實驗步驟:
將ddH₂O灌入模具觀察其是否漏水,若無則2~3分鐘後倒出,模具以紙巾擦乾。
製作下膠(混合上述材料,APS和TEMED最後加以免膠體在倒入模具之前凝固)並倒入模具中,上層加入ddH₂O 覆蓋表面防止氧化。
靜置模具約30分鐘使下膠凝固。
製作上膠(混合上述材料,APS和TEMED最後加以免膠體在倒入模具之前凝固)並倒入模具中,上層加入ddH₂O 覆蓋表面。
將齒梳插入模具中(注意:要使模具和齒梳完全貼合)。
靜置模具約20分鐘使上膠凝固。
將製好的膠裝入電泳槽,加入 running buffer。
將樣品加入膠孔。
蓋上電泳槽蓋,開始進行電泳。
待tracking dye跑至接近膠體底部時停止電泳。
取出膠體並切掉上膠,膠體送入儀器掃描,觀察電泳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