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學生參加了由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主辦的第七屆大灣區STEAM卓越獎2025(香港)並在是次比賽中獲得人工智能組的銀獎。
今日,我們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領獎。 場面非常之壯觀,有近600多名師生一起聚集於一起。並由副數字政策專員 (數字基建) (署理) / 助理數字政策專員 (共用服務及採購) 關穎賢女士做頒獎嘉賓。
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再次參與其中。
今年,我們有了一個突破,就是參加了「學與教博覽2025」的InnoSTEAMer 成品展示。
我們共有4個不同的展示包括:
1. Laser Cutting Product Design and Showcase 鐳射設計作品展
2. Cancer Screening and Prediction System 「指」點迷津
3. Soybean STEAM Education Project 大豆STEAM 教育計劃
4. The Enigmatic Relationship Melanocytic nevi and melanoma 「痣」在必得?
當中大豆計劃,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也派了代表來為計劃做介紹。 於博覽會上,我們遇見了不少校友,參觀者都對我們的作品感興趣,不時來查問。 辛苦了各位學生大使,他們很用心地講解各個展品,並會主動有禮貌地接觸來賓。
也非常感謝今日幫忙的錢銳燊老師,林宇豪老師,陳景小姐及樊偉強先生的技術支援。
希望來年我們能夠有機會再次參與博覽會吧!
本校兩組同學參加了由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主辦,教育局支持的第七屆大灣區STEAM 卓越奬 (香港特區) 比賽,分別獲得人工智能組別「銀獎」。
帶隊老師:鄺嘉頴 參賽同學:黃頌瑜、溫子聰、李卓濠、葉祐誠、盧梓濤
作品標題:「指」點迷津 帶隊老師:歐陽珮珊
參賽同學:黎卓𧗾、梁昊揚、葉祐誠、譚志𠎀
作品標題:人工智能治療師 - 青少年情緒
謝謝同學的付出,學校的支持,更感謝樊偉強先生和陳景小姐的協助。
鄺老師和歐陽老師
今日終於來到活動最後一堂,中小學同學一起到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匯報,開啟時間錦囊、與林教授傾談,和到教授的實驗室及溫室參觀。
小學同學努力地為今次匯報作準備,個個都表現得非常專業。👍他們非常感謝我們每一位小老師(中學生)這幾個月來的悉心照顧與教導,更為小老師送上禮物,表示謝意。
☺️透過今次活動,可見小老師成熟了不少。他們說出感受及所得收穫時,更令我感動。
教授以什麼是生命和教學相長為這次活動作結,希望同學能把所學的知識傳承下去。
再次感謝小老師的付出。🙏🙏
今年4月12日,4位中四學生(黃頌瑜、溫子聰、李淖濠和盧梓濤)到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參加了由香港大學醫學院與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辦「香港健康創科盃」參賽計劃書。
同學的計劃書是‘The Enigmatic Relationship Melanocytic nevi and melanoma 「痣」在必得?’。當天,有約90間中學同學一起匯報,互相學習,氣氛非常熱鬧。
不少教授都對我們的計劃書感興趣。雖然我們最後未能在130份計劃書中晉級到決賽,但對學生和老師來說,是一個寶貴難忘的體驗。
最近迎來一個好消息!👏👏因同學在比賽中的優秀表現,被教育局邀請於7月在會展舉行的「學與教博覽2025」中再次演說計劃書。我校學生的努力是會被肯定的,加油!💪💪
相關網址: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50428/s00005/1745771745554
今天,幾位修讀化學科的同學(夏爾康、李卓濠、阮政賢、譚凱恩、姚仲霖)在梁耀楷老師和林宇豪老師的帶領下,到田灣始南小學參加STEAM 嘉年華。
本校化學科及 STEM 科鼓勵同學將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並透過創新思維提升學習體驗。在「化學創新角」,展示同學設計的「化學品安全」海報及 STEM 科的專題研習,突顯同學在日常應用方面的重要性,並展現本校理科的優勢。 謝謝各位的付出及努力!🙏🙏
大家好, 上年度,本校2隊學生參加由教育局主辦的「智慧城市專題研習比賽2023/24」的得獎影片,已上載至教育局教育多媒體平台,歡迎參閱,謝謝。
鄺老師和歐陽老師
本校同學參加由教育局主辦的「智慧城市專題研習比賽 2023/24」中脫穎而出,分別在初中組及高中組,榮獲「傑出智慧城市專題研習獎」。
初中組
主題:「指」點迷津
組員:葉祐誠、黃紀舜、溫子聰、李卓濠、盧梓濤、黃頌瑜
帶隊老師:鄺嘉穎老師、錢銳燊老師、林宇豪老師
高中組
主題:「智慧垃圾處理」
組員:周永健、呂溢羲 、黃栢炫 、翁維祺
帶隊老師:歐陽珮珊老師
今天,同學在老師和校長的帶領下,到科學園出席頒獎典禮,並由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博士主持開幕禮。施副局長更到我們的攤位,欣賞學生的作品,並與學生進行交流。
3D班同學也到場支持我們,場面非常熱鬧。
謝謝顏副校、樊偉強先生及陳景小姐為今次的展覽進行準備及協助。
教育局與數碼港於本學年合作舉辦全新的「 學生 創新科技訓練及栽培計劃 」 ,由數碼港的企業代表擔任導師 ,為中學生設計課程及進行培訓。計劃旨在讓學生進深了解最新科學、科技及創新方案,於 課堂以外學習創科知識與技能 ,同時認識和體驗本地的創新科技產業 ,從而提升他們在創新科技方面的興趣 ,發掘潛能 。
葉𧙗誠同學及盧梓濤同學成功被取錄參與此計劃的第一階段(名額60位)。
他們須先完成計劃第一階段 ,參與工作坊,內容涵 蓋不同創科領域(如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物聯網和自動駕駛等)。學生經面試甄選後 ,可參加第二階段的創科實習計劃 ,於初創企業進行體驗活動 ,期間學生將會有機會親身接觸初創企業的日常工作及業務會議 , 以及協助企業策劃及預備於創科產業職業博覽暨分享會中的展覽 。
希望他們能珍惜此難得的機會,努力學習。
昨天,本校同學 (隊名:全民造「指」)到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出席頒獎禮。
立法局議員田北辰先生及上海商業銀行高級副總兼企業銀行業務處副主管溫苑彤小姐分別頒受獎座證書及現金獎給同學。
今次有近40間中學參賽,賽情激烈,本校有幸能與其他知名學校並列,實屬難得。
希望同學能繼續發揮其創新意念,貢獻社會。
得獎名單:
還記得去年的日本大阪科學 STEAM 交流團 5 天嗎?大豆STEAM計劃湖南考察團4天嗎?
今年8月,我們會隨香港中文大學林漢明教授和其他14間中學的師生,搭✈️到江蘇 😮 ,進行江蘇農業研學團5 天!
這團有什麼特色?
到揚州大學參觀交流 👍
欣賞揚州風景名勝如參觀黃海森林公園 🌳
認識堿蓬和鹽鹼地大豆🤔
參觀實驗室、高郵水耕種植基地 👏
遊覽高遊湖 、水稻文化遣址…😊
在大學生的引領下做專題研習、滙報及分享🎤
有興趣的同學記得留意啦!
📣 好快就有詳細消息公佈!
剛過去的星期五及星期六(10月18日及19日), 盧梓濤、李卓濠、溫子聰、黃頌瑜、黃紀舜和葉祐誠有幸到澳門參加了「2024 科技周暨創科成果展」。透過活動可讓同學與當地學生交流,擴闊視野,也為將來的生涯規劃作好準備。
謝謝黎小姐和陳景小姐作事前準備,樊偉強先生的技術支援,及校長到來支持同學!
相關連結:
本校同學 (隊名:全民造「指」)早前參加了由「香港大中華中小企業商會」主辦和「上港商業銀行」贊助之「香港中小企創新大獎2024」,並榮獲中學生組別之優異奬。
頒獎典禮將於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下午,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內進行,並邀請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及立法局議員田北辰BBS JP蒞臨主禮。
隊員名單:盧梓濤,李卓濠,溫子聰, 黃頌瑜,黃紀舜,葉祐誠
謝謝各位!
鄺嘉頴老師
我們去年參加了采菽社Soyvestors 「大豆STEAM 教育計劃」及「湖南研學團」的同學,於星期六隨鄺老師及錢老師到香港中文大學出席交流會,參加聯校匯報比賽和攝影比賽。
溫子聰同學及黃頌瑜同學負責短片匯報,並獲得「Soyvestors 小組匯報」中的「優秀匯報獎」。林鍵權在發問環節也表現得非常出色,讓評審留下深刻的印象。中三級的張子淇、譚詠亨、楊卓頤和樊俊彥的攝影作品也做得很不錯。
感謝校長抽空到來支持我們及一直為「大豆STEAM教育計劃」付出的老師和同學(上年度的2E及3E),特別是錢老師。
大家有空的話,不妨欣賞同學的得獎短片「阿豆的故事」,連結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4Q0p9QqDKrSKxWxXZ5O7SUx-w_9TufBD/view?usp=drivesdk
上年度,本校2隊學生參加由教育局主辦的「智慧城市專題研習比賽2023/24」,皆取得「傑出智慧城市專題研習獎 」Outstanding Smart City Performance Award。
今天,教育局派人員到校進行拍攝,同學們都非常投入,精神奕奕。 特別感謝樊先生及陳景小姐為拍攝準備了很久,也感謝(曾)任教STEM的所有老師。
同學們將於11月到科學園做分享。 現附上初中組拍攝花絮:)
今天,彭浚誠同學(23-24) 到深圳市南山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參加了由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主辦的「大灣區「智」為未來科技體驗營2024」。
參加活動的學生來自大灣區的中學,人數多達500人。透過活動,同學與其他學校組隊,-起學習並利用人工智能鏡頭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
雖然今天一大清早(0700)已經要到香港中文大學集合,但同學都很精神,非常投入活動,值得一讚。我也跟大灣區的老師互相交流,討論推動AI教育。
8月3日(星期六)香港電台普通話台「新人類 大世界」直播節目邀請了本校STREAM負責老師——鄺嘉穎老師、錢銳燊老師及林宇豪老師,帶領本校5位同學參與訪問,分享本校最新的STREAM課程及活動資訊如大豆STEAM教育計劃、日本大阪科學STEAM交流團、湖南考察團及「指」點迷津。
開始節目直播前,我們更有幸由DJ洪健崴先生帶領我們一起去參觀電台各個製作單位和錄影廠,讓我們大開眼界。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呢!
有關訪問的節目重溫可參閲以下連結: https://www.rthk.hk/radio/pth/programme/newpeople
Facebook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r/Y6jnhP9vuBpNfdF8/?mibextid=oKfgLb
7月下旬,6位通過選拔的同學參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聯校交流團,前往內地湖南省進行農業考察及文化交流。此交流團強調研究性學習,同學需於出發前草擬好想要探究的題目,然後到當地透過觀察、體驗和學習為選定題目找答案。在此特別感謝林漢明教授、謝天佑博士、湖南省當地農業系教授及專家,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各人員,為同學作隨行指導,更讓同學獲得了與教授對話的寶貴機會。
學於4日的行程當中透過觀察、歸納、思考及提問一次又一次深化了此次交流的體驗。尤記起同學於行程第二天參觀湖南農業大學的種植基地,落到田間作考察,近距離接觸水稻。第一次見到水稻的同學經過觀察和觸摸刺激起好奇心,問起許多問題。他們之後將疑問帶到當地教授面前請教,或許同學未能完全明白教授豐富的講解,但相信同學一定有所得着。
大家對「學問」一詞相信必不陌生,掌握一門學問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懂發問。提出高質素問題更是代表你曾經經過思考的證據,並渴望去理解和探索未知。需知道,要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同學要學會慎思明辨,面對問題多分析多思考。
作為老師,樂見6位同學在旅途中有所得着,勇於發問求學。 同學們此行的最後一天,需要就行前選定的研學主題作匯報。本校的中五同學自告奮勇,走上講台,對着全團一百多人的各校師生作匯報。
同學於報告點出中國農業的當代發展現狀,反思現今內地農業發展所面臨的局限,最後提出方向解決困境,可見同學對此進行過深度的思考。對於這次匯報,老師特別地只提供有限指導,期望同學可以充分發揮所能,自主組織和表達。結果同學當真能夠自己組織4天所見所聞,總結所學,提出見解,我們的同學展現了非凡的潛力!
此團另一特色為聯校結伴出遊,全團共有10所學校一同前往湖南。同學們透過匯報及交流會,互相觀摩學習,了解其他同學的見解。同學們藉此可以對同一問題增加思考的廣度。此類聯校交流機會並不常有,倘若再有機會舉辦此類交流團,希望會有更多聖伯多祿的同學參與!
此行跟同學一同生活4天,老師深深地欣賞到6位同學的品格。藉得讚賞各位同學即使在旅程中經歷困難和挑戰,都未有輕言放棄,面對困境時仍然互相扶持,跟老師一同積極面對,實在難能可貴。
錢老師
學校網址: https://stpeter.edu.hk/tc/album_detail.php?cid=1&id=283
Facebook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63uvdKeTwGZKHnpd/?mibextid=WC7FNe
終於到了活動最後一天,同學向各教授分享這兩星期的所見所學。
教授也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成長故事。非常同意教授所說,這此活動不是用來培訓出科學家,而是讓同學有機會更加了解自己想要些什麼。希望同學繼續努力,尋找自己的方向。
不經不覺,同學已經在中大完成了第一個及展開第二個學習階段,相信都已經慢慢適應了。 他們接觸了什麼新奇事呢?🤔🤔
第一學習階段: 同學跟黃永德教授學習,當中包括解剖老鼠並從中了解組織和結構。雖然上生物堂也有機會做解剖,但要同學自己徒手捉住隻活生生的黑老鼠,相信都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學習階段: 同學跟徐子祺教授學習,他們要量度,化驗泥土中汞(即水銀)的濃度和pH 值,了解汞濃度與微生物的關係。他們將到大埔滘河溪取樣本,要小心喔! 研究員都讚同學反應良好,教學之中有互動。👍👍
謝謝錢老師常常給予同學建議及探望他們,鄺老師會在下星期接力呢!🤣
我校作品「指」點迷津,繼在「智慧城市專題研習比賽2023/24」中取得「傑出智慧城市專題研習獎 」外,今天再下一城,於「全港中小學創客大賽2023-2024」中,取得中學組的冠軍!
「指」點迷津是同學開發的一個手機的應用程式,再配合AI人工智能,去分析用戶的手指甲,從而判斷用戶患皮膚癌的風險。
謝謝各同學的努力,STEM 老師、樊先生和陳景小姐的付出。
希望同學能繼續發揮創意,創造不同的發明,幫助別人,去解決生活上的難題,加油!
放暑假,本校3位中四同學便開始大學學習生活!
4E班的同學,包括林順、樊銘軒及陳皓謙有幸參加由香港中文大學主辦之「香港中文大學實驗室體驗活動」。
此活動非常難得,是香港中文大學首次與我們合作。同學會和地利亞學校的同學,在11/7-30/7這兩星期內,跟隨4位不同教授,包括林漢明教授、黃永德教授、徐子祺教授及陳廷峰教授的團隊做科研探究及學習。
老師欣賞同學對學習的熱誠,即使暑假也不放棄學習。👏👏
網上投票現已正式展開!📢
同學好, 本校同學設計的「指」點迷津,參加了「全港中小學創客大賽2023-2024」,希望各位能多多支持。 🙏🙏
支持方法如下: 日期:2024年7月3日(中午12時正)至7月10日(中午12時正)
投票方式:在比賽Facebook專頁為喜歡的作品的片段按讚,得到最多正面讚好(不包括慘慘/嬲嬲)的作品影片將獲最受歡迎獎🏆
我們作品的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PEeYT7eVjoaFqm7Y/?mibextid=WC7FNe
我們誠意呼籲各位踴躍參與投票,支持一下我們啦!
鄺老師
同學好, 今年度,我校派出了2隊學生參加由教育局主辦的「智慧城市專題研習比賽2023/24」,皆取得「傑出智慧城市專題研習獎 」Outstanding Smart City Performance Award。
初中組 主題:「指點迷津」 組員:葉祐誠(4E)、黃紀舜(4C)、溫子聰(3E)、李卓濠(3E)、盧梓濤(3E)、黃頌瑜(3E)
帶隊老師:鄺嘉穎老師、錢銳燊老師、林宇豪老師
高中組 主題:「智慧垃圾處理」 組員:周永健 (5E)、呂溢羲 (5E)、黃栢炫 (5E)、翁維祺 (5E)
帶隊老師:歐陽珮珊老師 於11月27日,同學將被邀請參加專題展覽及頒獎典禮。 除替上述同學高興外,也藉此多謝樊先生的協助及各位有份參與「全民造指」活動的同學,所收集的數據對「指點迷津」研習很有幫助,謝謝。
歐陽老師及鄺老師
昨天,我們幾位STEM 領袖生聯同親善大使,參加了聖公會田灣始南小學的STEM 嘉年華會。
透過此活動,希望讓大家更了解我校的STEAM 發展,如大豆STEAM計劃、初中鐳射設計成品及3D 打印餐具展示。也讓學生嘗試向外介紹我們的智慧城市專題研習比賽的參賽作品—「指點迷津」,場面非常熱鬧。
STEM領袖生名單如下: 3E班:夏爾康﹑甘詠霖﹑ 梁昕穎﹑ 李卓濠﹑ 譚凱恩﹑ 温子聰﹑ 姚仲霖
另外,感謝梁𦒉楷老師、李小姐、陳小姐、John及各同學的努力和付出。
今午,我們的學生參加了由 Soyvestors舉辦的豆奶戚風蛋糕班-烘焙工作坊。
透過工作坊,學生認識了蛋糕基本材料,再而掌握基本技術,包括混合、攪拌、烘烤和裝飾等。在基礎技術掌握後,學生也學習到不同的裝飾技巧,如糖霜花、立體造型和色彩搭配等。各同學都發揮創意,創造出獨特的蛋糕風格。
今天,幾位同學參加了由 Soyvestors和社企軟餐俠合辦的「軟餐班-製作工作坊」。
在工作坊中,軟餐俠創辦人先與我們分享製作軟餐的意義和重要性,後讓不同學校學生合作製作「素燒賣」和「腐皮卷」。
今次的特色是用了大豆製品來做食材。林漢明教授也與我們講解食物科學如何影響生命。同學一邊煮食,一邊學習,渡過了一個難忘的下午 !
📣📣終於輪到STEAM 舉辦交流團啦!👏👏
我們將於6月24日至6月28日到日本大阪進行科學STEAM 交流,歡迎中二至中五的同學參加。
同學除可與當地學生進行STEAM交流,更可參觀不同企業及博物館,也可品嘗到當地美食及了解當地文化。
線上預賽 (19-1-24)
今年度,我校有4位中四學生(黃永輝 、陳皓謙 、樊銘軒和林順)組隊於1月19日當天下午,回校參加理大科學青年人才比賽
線上預賽。他們要在100分鐘內,回答100條與物理、化學、數學和生物與營養相關的題目。今次,共有8間學校參加,大多是有名的,如聖保祿學校,丘佐榮中學等,而且每條題目也有一定的挑戰性,希望同學能順利進入決賽。不論如何,這次也是一難得的學習機會。
我們的中一中二的學生參加了由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主辦的「低碳節能小發明比賽」。
恭喜陳祉祐同學及林鍵權同學在千多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成功進入第二階段,競逐獎項。他們將出席由中心提供的3D 打印設計培訓工作坊及參觀中心,學習3D 設計技巧及認識各種低碳能源。
希望他們能在比賽中取得佳績。💪💪💪
陳祉祐同學
小發明名稱為Shower water power
林鍵權同學
小發明名稱為 「手部佩戴式動能發電心跳測量儀」
https://www.instagram.com/p/CyAS3rKNbK6/
https://www.facebook.com/LowCarbonEnergyEducationCentre?mibextid=LQQJ4d
於上學年的3月,我們幾位同學參加了由新加坡科學中心主辦之「新加坡無人機編程線上比賽」,今有成績了,他們取得第四名,獲得Merit Award,恭喜恭喜。
感謝葉文昊老師帶領,楊俊麒老師作演說技巧指導,樊先生和吳先生的技術支援。
感謝校長對同學和老師的支持!
雖然今次我們未能再下一城,但相信同學已獲得寶貴的經驗,繼續努力加油!
謝謝各位!
本校於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STEM/AI挑戰賽中脫穎而出,取得香港區教區中學組亞軍佳績,並獲得出席大灣區決賽的參賽資格。明天(19/8)將與其他辦學團體的勝出隊伍,於深圳與國內學校進行決賽。
葉文昊老師、樊偉強先生及袁浩瑋同學將負責帶隊及技術支援。
我們一起為他們打打氣,祝願他們再創佳績!
大家好,今天我們幾位中一中二的同學在葉文昊老師和黃志仁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由香港科創協會及國際青年文化交流中心 (香港) 及內地機構粵港澳大灣區STEM 教育聯盟聯合舉辦之「粵港澳大灣區STEM AI 挑戰賽」,贏得了亞軍!🏆
謝謝各位老師的付出,同學的努力,樊先生和吳先生的技術支援,特別多謝袁浩瑋同學(上屆STEM 領袖生隊長)回來教導學弟,與他們一起備戰!👍👍
為提升初中(中一至中三)同學科學的知識,培養探究新知和學習的興趣,教育局聯同香港虛擬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舉辦以上的全線上活動。透過此計劃,同學將觀看不同有趣的科學短片及閲讀科學文章來完成任務。
結果如下:
金獎 - 林曉丹,陳皓謙 和 林順
銀獎 - 張逸朗
謝謝李綽芝老師和鍾楊柳老師的指導,希望下年有更多同學參加!👏👏👏🙏🙏🙏
今天,我們8位中一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參加由「大灣區香港中心」和「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聯合舉辦之「大灣區智慧交通挑戰賽」。由培訓到現在,已個多月。雖然未能晉級,但他們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很值得我們欣賞。👍👍相信同學一定能在今次的比賽中取得寶貴的經驗,繼續努力加油。💪💪
再次謝謝老師們的指導,校內同工的協助及同學們的付出。🙏🙏
由香港科學院舉辦的第五屆「名師高徒」導師計劃,於今天舉行啟動禮。今屆「名師高徒」導師計劃共邀得 54 位著名科學家及工程師擔任義務導師,為114 名對科學有興趣的本地高中學生提供指導。幸運地我校周永健同學能成為今屆學員,他的導師為徐立之教授,而上屆學員李明熹同學則有幸於啟動禮上與大家進行分享參與計劃的感受和得著。希望同學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及期待我校能有更多學生能參與此計劃。
「名師高徒」導師計劃啟動 李家超冀同學了解國家發展機遇
https://www.wenweipo.com/a/202304/02/AP64296f61e4b0b6003c0432c7.html
「名師高徒」啟動禮 李家超:要培育更多創科人才添發展動能
https://www.hk01.com/政情/884002/名師高徒-啟動禮-李家超-要培育更多創科人才添發展動能
「名師高徒」導師計畫啟動 冀名師以實戰經驗啓發年輕人走上創科之路
https://www.stheadline.com/society/3216526/名師高徒導師計畫啟動-冀名師以實戰經驗啓發年輕人走上創科之路
名師高徒|54位著名學者義務指導逾百高中生 學員難忘見證科研人員全神貫注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497629/
第五屆「名師高徒」導師計劃啟動 54位科學家工程師引領學生探索科研之路
http://www.hkcd.com/content_app/2023-04/02/content_1393775.html
行政長官在「名師高徒」導師計劃2023啓動禮致辭(只有中文)(附短片)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04/02/P2023033100496.htm
(有片)「名師高徒」導師計劃啟動 李家超冀同學了解國家發展機遇
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304/02/AP64295a8ee4b0b9d904f75b8a.html
(有片)「名師高徒」導師計劃啟動 李家超冀同學了解國家發展機遇
https://www.tkww.hk/a/202304/02/AP64295c5ae4b0195a79eaab13.html
今天,我們好幾位STEM領袖生,由葉老師帶領下,參加了由福佑基金會所舉辦的「數碼港創科夢之旅」。透過此活動,希望能讓同學體會到香港創科發展的新發展和成就,並激發他們對創科教育的興趣。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有體驗智慧生活的內容(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理解藝術與科技如何融合、明白實景虛擬和景象增強技術的用處等。
《今日校園》(271期)報導了我校STEM科於2021-2022年度給香港電台普通話台《新人類、大世界》的一篇採訪,詳情請按以下連結查看。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我校幾位STEM 領袖生於12月31日參與由南區民政事務處及南區青年團於數碼港舉辦的「青年領航」無人機人大賽,取得佳績!👍👍👍
本校獲得
1) 最有創意隊名獎 (隊名為「雛雁展翅南飛」)🏆
2)青年領航無人機編程障礙挑戰賽 (編程任務) 季軍🥉
3)香港回歸 25 周年時光穿越賽 (無人機遙控任務) 亞軍 🥈
謝謝各STEM 領袖生的努力,職員及老師帶領!🙏🙏
期待同學繼續「博學展能」,在2023年取得更多好成績,加油!
祝新年快樂!
2022年9月24日是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2022-2023年度「主賜我才」升小體驗日,我們多位STEM Prefects和老師一起參與和支持,辦了幾個STEM 活動,如無人駕駛(✈️無人機)、micro:bit 碰碰車🚖🚘🚖🚘,及展示我們的STEM 課程,氣氛熱閙。👏😊
學生大使
袁浩瑋、吳梓健、黃浩然 、胡昊泓、周嘉城
吳梓昕、曾紫怡、李耀霖、李施潁
再次感謝各同學老師的參與!🙏🙏
李明熹同學於2022年9月3日出席香港青年科學院「研知有你」工作坊 2022學員畢業禮。
頒發畢業證書嘉賓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
袁浩瑋同學和余豐城同學於2022年8月15日和16日參加了上述課程。
此計劃由多個機構協辦,包括 AiTLE Association of I.T. Leaders in Education 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IVE(IVE)、 職業訓練局網絡安全中心及Fortinet;並得到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 教育局等多個機構支持,有近300名中學生參與。
他們除考取由Fortinet頒發的網絡安全證書外,袁同學所寫的報告更獲得優異奬,恭喜恭喜!👏👏
希望透過此計劃,增加年青人對網絡安全的知識,並提升他們對網絡安全科技的興趣。
05 Sep 2022今年一月初, 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我們一羣初中學生經科學老師舉薦,參加了由教育局主辦,並由香港都會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協辦的JSSOSS。由一月至五月,同學需觀看有趣的實驗影片,並進行線上測試(online test),當中以下同學表現優異,獲得金🥇、銀🥈及銅🥉奬。
謝謝各同學的付出及老師的幫助!🙏🙏
希望來年度有更多同學支持及參與此活動。😊
金奬🥇
周永健
銀奬🥈
李朗賢、林曉丹
銅奬🥉
鄭鎂鈴、樊銘軒
表現優異👍
胡嘉怡、陳皓謙、鍾利群、魏卓豪、何卓謙
方羽曼、高境妤、林柏羲、黃頌瑜、謝柏喬
2021年3月,李明熹同學(Marco)得到校方舉薦及面試後,成功參加了由香港科學院舉辦的第四屆「名師高徒」導師計劃,而他的導師是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岑浩璋教授。😊😊
透過此計劃,Marco 同教授進行了多次線上及線下的學習和交流。👍👍
在剛過去的星期一(1/8/2022),Marco 有幸參與由香港電台電視部的節目 「我們的科學家」拍攝,此節目暫定於2022年10月底在港台電視台31播出,請大家多多支持。🙏🙏
02 Aug 202223/7/2022早上,在葉老師和樊老師的帶領下,4位同學到胡振中中學參加了「智在bit 得」micro:bit 創意裝置設計比賽,取得優異獎。👏👏
別人眼中可能覺得獲得優異獎很容易,沒有什麼特別,但其實同學及老師已付出了不少努力,而且初中同學第一次參加這類大型比賽,獲得此成績已很不錯,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
更重要的是今次所取得經驗,能為未來參加其他比賽做好準備,比起取大獎更有意義。💪💪
Nothing is impossible:)
得獎同學名單
張卓賢、黎卓衡、麥啟文、岑芷晴
25 Jul 2022我校數位初中同學包括張卓賢、黎卓衡麥啟文和岑芷晴代表學校參加了由eClass主辦之「智在 bit 得」micro:bit 創意裝置設計比賽,精心製作了一個收簿易裝置並成功晉身決賽。 (左圖為有關裝置)
14 Jul 2022香港電台第五台普通話台於7月9日播出我校STEM發展訪問,大家有空的話不妨收聽,謝謝支持!🙏
受訪同學包括:
江梓軒、李澤銘、吳思瑤、吳梓昕、
陳羅彬、黃頌瑜、余豐城、袁浩瑋
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動動腦筋🧠,思考 STEM 知識,挑戰自我💪💪。
比賽形式: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比賽,題目隨機派發。參加者於6天的比賽期間,每日限時1️⃣分鐘內回答間題(選擇題)。答對愈多,得分愈多,連續答對題目更可獲得獎勵分數。🎁🎁
比賽日期:2️⃣0️⃣2️⃣2️⃣年6️⃣月1️⃣7️⃣日至2️⃣2️⃣日(共6️⃣天)
報名截止日期:2️⃣0️⃣2️⃣2️⃣年5️⃣月2️⃣7️⃣日
16 May 2022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創科教育中心聯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知創空間邀請多位教育界人士將分享教授 STEM 課程心得,以及由 STEM 合作夥伴帶來一系列網上 因為免費課程,內容涵蓋 do your :bit、3D 打印、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模擬飛行等不同熱門及先進科技, 互動有趣,讓老師及同學把握機會在家抗疫之餘,同時學習新知識。
是次活動透過 15 個免費網上 TechEd 工作坊,讓中小學老師及同學在開學前作最後衝刺,學習未來技能。非常歡迎有興趣的老師及同學們登記參加,詳情可前往知創空間網站瀏覽
( https://innospace.hkpc.org/stem-courses ) 。
日期:2022年4月11日至15日期間
地點:直播會以 Zoom 或 YouTube 形式播放。(最終播放安排大會以電郵通知)
對象:教師及學生 (請注意部份工作坊對象為教師 或 學生)
參加辦法:前往知創空間網站登記報名
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