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校6位中一及中二學生,參加了由農業生物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及教育2.1大教育平台主辦,林漢明教授帶領的「2025年江蘇農業研學團」。
這是一個大規模的研學團,超過 160 人參加,其中包括來自 16 間中學,超過 130 多位中學生。
非常感謝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及揚州大學(揚大)的師生全程支援。 我們第一個參觀的地方便是黃海森林國家公園。這個森林是上世紀 60 年代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用雙手從灘塗地上植林而建成的,學生今天享受美麗的森林風景,可以說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裏面設有展館,講解減碳的重要及有不少與減碳相關的遊戲讓學生體驗。
第二天,天氣非常惡劣,刮起強風,落下暴雨,同學雖然穿了雨衣及鞋套,但也全身濕透,滿身是泥,真是非常難忘的經歷。我們參觀條子泥灘塗地,體驗滄海桑田的變遷。
12年前還是海水覆蓋的土地上,中大和揚大團隊為了改善灘塗地生態而種植的銀杏和大豆。七月中還青蔥一片的大豆田,經過大雨和水淹,麋鹿和野兔的侵襲,大豆已只剩下枝條。面對這種打擊,林教授告訴我們,當農民如是,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如果不想放棄,便得想辦法解決問題。「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第三天,我們到了高郵,參觀由揚大開發的智慧牧牛場。有許多從前費時失事的農業操作,今天可以由機械代工,減輕了農業的人力要求,提高了生產效率。我們還嘗了揚大出品的酸奶,非常之好飲。通過科技及科學發展,改變了農業便是幹苦活的現象。
第四天,我們到瘦西湖認識園林和盆景藝術,主講是揚大園藝學院教授和揚派盆景始創者的後人。這天天氣非常之炎熱,同學熱得臉紅紅,但他們沒有因此而放下學習的心,值得一讚。
盆景不只是一門藝術,也承載着歷史和文化藝術的傳承。 最後,同學在揚大及新亞書院同學的指導下,作簡單匯報學習成果。
雖然時間有限,但同學也用心地準備,面向近二百名聽眾(團員加上揚大師生)做報告,同學也沒有怯場。真是勇氣可加! 教授於研學團中說了不少值得反思的話,最令我們感受最深的便是這一句話:「甘於平凡、終成不凡。」意思是看似一件平凡的工作,最終可能成就出不平凡的成果。
希望同學能常懷着感恩的心,將知識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改變命運。 這次研學還未完結的,於9月27日,同學須到香港中大參加聯校匯報及展覽,期待同學能趁這段時間,好好沉澱一下,作更深入的反思。
此研學團可說是波折重重,先經歷強風暴雨,再遇上酷熱天氣,到最後一天,因「楊柳」的關係,我們由原本下午變成凌晨起飛,足足延遲了12小時,回港已是3點多。同學們都沒有因此而抱怨一句,老師真的好感恩能與你們一起同行。
特意整了一短片留念: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7Dh6UzQ1zbu2dIqnydpbjPT7adT0pZIk/view?usp=drivesdk
鄺老師
昨天,我們到世界龍岡劉皇發中學出席了由謝天佑博士主講的「從種子貿易到國家糧食安全」講座,以及研學團行程簡介會。
有別於一般講座,學校安排了不少互動活動於講座間進行,令同學更容易了解什麼是種子,種子貿易的重要性,種子與國家糧食的關係等等。
同學們都很厲害,以「我是一顆種子」為題作一分鐘演說,也能憑味道猜中植物的名稱。
此外,中旅社代表到校解說行程前準備,同學都專心聆聽。 什麼時候出發? 8月10日呀! 期待!期待!
昨天,我們到上水的新界喇沙中學,出席國家安全講座。同學運用AI,了解及討論中國「十四五」規劃、「一帶一路」倡議、國安法、基本法、一國兩制等。講座後,我們有幸參觀學校的水稻種植設施,實在大開眼界。
今午STEM Lab 非常之熱鬧,因我們請了工程思Enjoyneer 的 Ocean Sir 來校,為同學講解使用react native 編程的原理,並訓練同學及介紹運用「痣」在必得偵測系統。
同學都非常之留心,並投入學習,值得一讚。 謝謝樊先生及陳景小姐的幫忙及準備,希望同學能透過課程有所得着。
今年八月,本校六位同學將和另外十五間中學的師生和校長,隨香港中文大學林漢明教授,揚州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學生,到江蘇進行考察。 為了做好準備,今天進行了第一場簡介會,同學都非常留心聆聽,記錄所需資料。
這次研學團,內容非常豐富如了解銀杏與耐鹽大豆的相互關係、欣賞揚州盆景文化、參觀揚州大學生態智慧牧場等。 教授提醒這次研學團,將有別於一般的交流團,會比較辛苦些,但是值得的。
希望同學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學習。
於2023/24學年,教育局推出「科學(中一至中三)STEAM學習單元」,並開展「科學(中一至中三)STEAM學習單元教師網絡計劃」。
透過「動手動腦」跨範疇的多元學習活動,加強學生對學習科學及創新科技的興趣和能力。
本校有幸成為此計劃的其中13間「網絡學校」之一。計劃包括焦點小組會議、觀課活動,與其他學校分享相關學與教的經驗。
今天,林老師和鄺老師代表學校,接受由教育局科學教育組總課程發展主任頒發之感謝狀。謝謝各STEM科老師的付出,期待在未來的日子,有更多不同元素於STEM科展現。
本校二位5E同學(葉祐誠和周嘉城),將有幸參加由香港青少年發展聯會主辦,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資助的「多彩貴州 創新科技之旅」。
此活動以「科技」及「創新」為主題,透過到訪遵義大數據中心及中國天眼等,了解我國創新科技的發展及成就,通過與當地大學及企業交流,令青少年對我國創新科技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趨勢更為了解。 希望祐誠同學和嘉城同學有個多姿「多彩」的復活節假期。
本校四位中四同學 (溫子聰、李卓濠、黃頌瑜和盧梓濤)
有幸能參加由香港島校長聯會主辦之「滬港青少年深度交流團」,與上海市奉賢中學的師生們進行交流,今日出發啦!✈️✈️ 通過活動,讓香港青少年近距離感受上海的歷史文化、現代科技和社會發展,增進兩地青少年的友誼與合作,推動兩地青年共同進步。
非常感謝🙏🙏錢銳燊老師的帶領,期望同學能有所得着,並於不久的將來與我們分享活動點滴。🥰🥰
為促進中小學生互動交流,提升科學學習氣氛,培養學生觀察、記錄和思考的科學精神。學校參加由香港中文大學林漢明教授所創辦的采菽社之「中小學聯校大豆STEAM學習課程」。
這是首次采菽社、聖伯多祿中學和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合作。 今日第一次活動非常順利,感謝各位小老師的付出。🫶🏻
小老師準備充足,亦能帶動到氣氛。在小組協助的小老師亦有細心指導同學完成任務,大家都表現得好好💖 辛苦哂各位🙏🏻 希望之後的課堂一切順利。😎
上年度,我們送了約100個打氣鎖匙扣給香港癌症基金會。他們表示,鎖匙扣起了鼓勵的作用,所以希望我們今年度也能支持。於是,我們今次準備了近1800個鎖匙扣,作為他們今天慈善步行籌款活動「抗癌大步走」之紀念品。
很感謝每位曾給予幫忙的STEAM領袖生,特別是陳建諾(3C) 及劉新茹(1A),他們放學後主動留下做包裝工作,也非常感謝陳景小姐的準備及協助。
祝大家都身體健康!
相關連結:
十月,我校的生物實驗室迎來了一群充滿朝氣的中六學生。他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一項關於大豆基因研究的實驗活動中。他們面前擺放著兩組大豆,其中一組是普通大豆,另一組則是具備抗鹽能力的特殊品種大豆。這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們親身體驗生物科技的魅力,學習如何運用現代技術,辨識和比較不同品種大豆的基因差異。
實驗伊始,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導師為學生們詳細講解了實驗的背景知識和操作流程,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基因提取、PCR技術和電泳凝膠的原理及應用,並再三強調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學生們全神貫注地聆聽,眼神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對即將開始的實驗充滿期待。
實驗的第一步是基因提取。學生們小心翼翼地按照導師的指示,將大豆樣本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特定的試劑,提取出其中的DNA。實驗室裡一片寂靜,只有儀器輕微的運轉聲和學生們彼此間偶爾的低語聲。他們屏息凝氣,專注地操作,生怕一個不慎就會污染樣本,影響最終的實驗結果。
接下來,便是進行PCR的環節。學生們將提取出的DNA加入到循環變温加熱器當中,設定好程序,啟動儀器。PCR技術能將目標DNA片段複製數百萬倍,以便於後續的分析和檢測。儀器運作的間隙,學生們圍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PCR的原理和應用,實驗室裡又充滿了活力。
最後一步是進行凝膠電泳。學生們將PCR擴增產物加入到瓊脂平板的孔中,然後通電進行電泳。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在電場的作用下會以不同的速度移動,最終形成清晰的條帶。通過觀察和比較兩組大豆的電泳結果,學生們就能夠判斷哪些大豆樣本具有抗鹽基因。隨著凝膠板上條帶的逐漸顯現,學生們的臉上也露出了興奮的笑容,他們成功地完成了實驗,並得到了預期的結果。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積極參與和投入的態度。他們不僅認真聆聽導師的講解,積極參與實驗操作,還勇躍提問,不斷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實驗室裡始終洋溢著濃厚的學術氛圍和青春的活力。
時間來到十一月三十日,學生們前往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匯報。這是一個令他們感到既興奮又緊張的時刻,因為他們將要向大學教授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匯報過程中,學生們向林漢明教授及一眾香港中文大學的導師們闡述了自己從這次經歷中的得著。他們的表現不僅讓教授們感到印象深刻,也展現了自己的科學溝通能力。
每組匯報結束後,學生們都有機會與林漢明教授進行交流。林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目前為中大卓敏生命科學教授。在與林教授的交流中,學生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他們的問題得到了林教授的耐心解答,同時也得到了林教授的鼓勵和肯定。
作為老師,我感到非常驕傲和欣慰。這次活動的成功不僅歸功於學生們的努力,也歸功於香港中文大學的支持和林漢明教授的指導。我們將會繼續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們成長和發展,同時也希望學生們能夠將這次活動的經驗和知識應用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
錢鋭燊老師
為提升學生對水耕種植的認識,並讓學生學習編程、3D 打印技術,學校參加由必靈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迷你水耕種植課程」。此課程獲得「學校IT創新實驗室」資助。
約20位中一至中三的同學參與,他們都很認真學習。每部水耕機都是同學合力拼砌出來,真厲害喔!👍👍我們會用水耕機種中藥,現先試種薄荷和金銀花。😊
謝謝林宇豪老師的協助。🙏🙏
面試安排已定,請看今天發出的電郵(10:06)及細心閱讀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1) 請帶備已填好的團員申請表於面試當天交給負責老師。
2) 同學請務必準時出席,遲到者將不獲面試。
3) 若沒有合理理由,將不能更改面試時間。
於10月,STEAM 領袖生聯乘Katso 成員一起下種子。時光飛逝,沒想到颱風桃芝吹襲後,竟然出豆了!
希望同學能像豆子一樣,逆境自強,勇敢面對困難,闖破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兩天的開放日終於順利完成了!
謝謝有份參與的STREAM 領袖生、陳景小姐、樊偉強先生和錢老師的付出與努力。🙏🙏
明年再見!👋
今午,一班香港大學的英語教學文學碩士生和她們的教授到我校參觀。校長向她們作簡介及影大合照後,我們便向他們說說學校的STEAM 發展和一起製作 AI 藝術相框作留念。希望明年再有機會見面!
謝謝 Mr Mannering 的邀請,陳景小姐及樊偉強先生的幫忙。
剛過去的星期三,進行了派遣禮。不經不覺,今年的STEAM領袖生已到了第五屆,今屆的隊長和副隊長分別是葉祐誠及黃紀舜,期望他們能把團隊帶領好,繼續發光發亮。
昨天,一羣STEAM領袖生參加了「AI相關製作工作坊」。他們學習用copilot生成圖片,製作獨一無二的相框,為開放日及校慶作準備。同學都非常之投入,不如大家看看他們的靚靚相架啦。
謝謝錢老師、林老師和陳景小姐的協助,讓工作坊能順利完成。
今日天氣真不錯,最適合做什麼呢?就是播種了!🤣
天主教同學會的同學聯同STEAM領袖生,把上年度大豆計劃的成果(豆BB)放入泥中栽種。希望「伯多祿豆」能成功開花結果:)
感謝李國強老師的協助及陳景小姐的幫忙。🙏
今年度起,我們已改名為STEAM 領袖生了!有近40位同學加入我們的大家庭,真是人才濟濟!😉希望你們除多參與STEAM活動外,更希望你們能成為一位負責任、守正直的領䄂,加油!💪💪
新鴻基地產(新地)一直致力推動青少年閱讀。今年度,新地便舉辦了「新地齊讀好書2024」。
今天,本校同學隨老師參加了這個很有意義的活動。透過活動,同學可獲得資助並選購自己喜愛的STEAM或中國文化相關的課外書。
希望同學能善用暑假,多閱讀並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學習促進組 & 教研及創新教育組
六月份,我們有「日本大阪科學STEAM交流團」。七月份,我們有「大豆STEAM計劃湖南考察團4天」!
在7月8日,同學便出席了簡介會。 據林漢明教授所說,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尤其重要,過往在農學家、科學家和農民的共同努力下,國家農業生產獲得重大的進展,雜交水稻便是一個重要的例子。
由於我國人口佔全球18% ,但可耕地面積和淡水資源分別為全球9%和6% ,再加上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 「可持續農業」將會持續地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在今次旅程,我校同學便隨錢銳燊老師,和其他9間中學師生,共百多人到長沙學習雜交水稻,參觀實驗室及與當地學生交流。此外,還會落田耕種。
期待各位藉著這次旅程,多思考及作出反思!
謝謝錢老師,同學加油!
今日,非常感謝STEM領袖生隊長和副隊長 葉祐誠同學(4E) 和 黃紀舜同學(4C),剛從愛爾蘭回來,便為下午的送暖行動做準備。🥰🥰
我們共製作了近150個打氣牌,給香港癌症基金會的4間服務中心。透過活動,希望讓同學實踐「服膺真理,締造和平」的精神。💪💪
P.S. 感謝陳景小姐的協助。🙏🙏
今天,我們舉辦了「感恩鎖匙扣製作」活動。此活動透過讓同學親手製作鎖匙扣,向身邊老師或家人表達真摯的謝意。
製作鎖匙扣不但能訓練同學們手工創作的能力,也能讓他們在製作過程中細思感恩之情。除了鎖匙扣外,同學也製作了相架和電話座等。因製作需時,所有製成品最遲於散學禮當天送給相關老師。
謝謝林建嫺老師、吳迪姑娘、蔡子元先生及陳景小姐的協助。
交流團終於順利完成了!👏👏很高興見到同學能在旅程中學習到日本STEAM知識,原來日本非常重視環保,他們會用不同的方法將廢物回收及循環再用,過程中涉及不少科學原理。此外,見到一些本來互不相識的同學經過五天的相處後變為朋友,真是奇妙!😊
感謝清風中學校的熱情款待,希望你們喜歡我們用鐳射切割技術做的小牌匾,及導遊先生這幾天的帶領和協助:)老師也把這幾天難忘的經歷製成短片,與大家分享。
日本🇯🇵大阪科學STEAM交流團學習篇: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Tg26rrdmq45v4NToj2KdQnUvqZcMU0/view?usp=drivesdk
日本大阪科學STEAM交流團玩樂篇: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2rJLhmAMdKQZSOW7w_NMgcaZOpPwPGTE/view?usp=drivesdk
很高興能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黃永德教授與同學們分享食物的營養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同學記得不要為了減肥而節食啦!希望各位日日都食得有營,食得健康:)🍎🍉🍇🍑🥝🍞🥐🍓🥑🧀🍳
參考:https://www.bch.cuhk.edu.hk/jackwonglab/page1.htmlhttp://www.bch.cuhk.edu.hk/jackwonglab/
今天很高興能邀請到陳曾淑苹博士,為我們講解味道在食品工業上的重要性。
雖然我未能親身到場支持,但是從相片中也能感受到同學非常之投入,值得一讚!
謝謝歐陽珮珊老師、溫雅靜老師、錢銳燊老師和各班主任的協助。
不經不覺,我們參加Soyvestors 的大豆STEAM 教育計劃已接近尾聲。於5月18日下午,2E 班及 3E 班部分同學浩浩蕩蕩地到香港中文大學,向林漢明教授進行匯報及反思所學。
教授也給了不少寶貴的意見給同學,如要長知識就必先要有探究的心,不斷地發問。 除此之外,我們也有幸參觀教授的溫室及實驗室。同學都感到很興奮呢! 以下同學在今次計劃中取得卓越的成績,獲得Certificate of Excellence。
2E 區宇哲 陳靜珩 陳俊文 陳冠宏 陳嘉偉 林鍵權 黃俊熙 王雲羲
3E 夏爾康 甘詠霖 梁昕穎 盧梓濤 吳文鑫 温子聰 姚仲霖
感謝曾為計劃付出過的每一位,特別是錢銳燊老師!🙏🙏
為提升學生對大豆食物的營養的認識及興趣,3D班同學在錢銳燊老師和林宇豪老師的帶領下,到香港中文大學參加了由Soyvestors舉辦的「營養師講座:大豆食物對老中青的營養益處」。
著名營養師林思為這此講座的講者。除本校學生,多間中學學生也參與。 營養師介紹: 林思為是澳洲註冊營養師丶香港認可營養師學院認可營養師,2000 年畢業於澳洲悉尼大學營養治療碩士課程,現為香港私人執業的高級註冊營養師,有超過二十年為有體重問題,心臟病、糖尿病患者、飲食失調及有相關疾病人士提供營養飲食評估及個人飲食治療的經驗。
她常在各大報章、電視、電台和網上解答及推廣營養資訊。她曾編著十多本營養書藉,最新著作有《低糖飲食生活提案二,全方位減脂營養天書》丶 《運動 X 營 養 講事又講非》 、《金牌營養師抗膽固醇營養師私房菜》和《金牌營養師糖尿病營養師甜美食 譜》 。
其他包括《癌症患者飲食手記》 、《營養師瘦身私房菜》及《營養師素食私房》 、《幸福媽咪懷孕食譜》等等。
終於來到活動的最後一堂! Soyvestors導師向2E班同學講解發霉與發酵的不同,並透過烹調由大豆製成的各種發酵食品 (包括天貝、味噌、大醬、豆豉),加以觀察、了解其製作原理,及討論發酵食品的重要性。
此外,同學更可接觸各種植物肉製品如‘魚’手指、‘牛’扒、午餐’肉‘及’雞‘堡,透過烹調、觀察、試食,瞭解其仿真原理和大豆的角色。 最後,同學更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動物肉 vs 植物肉的論辯。
雖活動部分已完結,但於5月18日,2E及部分3E的同學將到香港中文大學,親身向林漢明教授匯報學習成果,並可參觀林教授的實驗室。 期待!期待!
本校2位STEM 領袖生,羅梓進(3E)及鄭子亮(3C)參加了由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舉辦的「2023-24 北京創新科技考察研學團」。
此計劃獲得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及青年發展委員會所資助。他們於1月通過面試,並於3月22日至3月26日到北京進行考察。內容非常之豐富,包括參觀中央電視台總部、798藝術區、中國科學院空天訊息創新研究所、北京天文館、航空博物館、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與內地學生進行交流、了解航天航空及新能源的發展等。
同學今次的旅程真是收穫良多:)
除3E班外,2E班同學也開始展開他們的「大豆STEAM計劃」了。😊
在第一堂,他們嘗試用不同豆類(大豆、小扁豆、鷹嘴豆和花生)和不同凝固劑(石膏粉、鹽滷、白醋和葡萄糖酸內酯)製造豆腐,繼而觀察、比較及討論其中原理。同學都很感興趣及投入活動,還親嘗自己做的豆腐。雖然豆腐外表不太美觀,但不緊要,勝在夠fresh,繼續努力!💪💪
今年首次與KATSO 聯乘,製作鐳射產品,為明愛及香港癌症基金會籌款,感覺不錯,期待將來有更多機會合作。
謝謝陳景小姐的幫助!🙏🙏
祝聖誕快樂!🧑🎄🎁🎄
開放日完了,大家要好好休息一下,現附上開放日兩天的照片。很高興能見到不少舊生回來,與老師聚一聚。大家都說學校改變了很多,STEM 實驗室很吸引,有不少新玩具。🤣🤣
非常感謝多位STEM 領袖生的幫忙,為來賓作介紹及示範;感謝楊老師和陸老師協助;特別感謝陳景小姐及樊先生的支持,他們花了不少時間為開放日作準備,謝謝你們。
明年開放日再見。👋
本校邀請了科學館的科學推廣組於7/11及8/11 到校進行「好奇號納米世界」活動。他們安排了「好奇號」特色小型展覽車(附圖),展品及展板等,介紹納米科學。「好奇號」將停泊於露天停車場,而展品及展板將在306室對出位置展出。
期待同學於午息及午膳時間抽空參與活動,謝謝。
謝謝朱老師和樊先生的協助和幫忙。🙏🙏
今年度起,STEM 領袖生將用新的襟章,大家不妨找找他們的分別。🤣
今日課程開始了!🤣STEM 領袖生很投入地上課,認識繪圖軟件,不斷努力地砌!砌!砌! 加油呀,希望好快見到你們的製成品在跑道上飛馳。🏎️🏎️🏎️
謝謝錢老師和樊先生的協助,STEM 領袖生你自己的努力。💪💪
因今日天文台發出8號颱風訊號,宣佈全日停課。原定今天舉辦的「元素鎖匙扣工作坊 Element Keychain Workshop」將延期,詳情如下:
日期:10月13日(五)
時間:16:00-17:00
地點:創新實驗室 (Rm607)
如對上述活動有任何疑問,歡迎向鄺嘉頴老師 / 梁耀楷老師 / 林宇豪老師 查詢,謝謝!
我們好榮幸邀請到林漢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我們中三至五級同學,講解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冰雪融化及極端天氣☀️🌪️⛈️🌊的關係。更讓我們知道原來種植和食用大豆可減少空氣污染,真是有意思。
同學們都很踴躍參與,不時舉手🙋🙋♀️答問題。希望這次活動,能引起同學反思,我們是時候行動去珍惜🌎地球,珍惜我們的家!
今次工作坊的目的,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軟餐文化。軟餐是什麼?是專為有吞嚥困難的人士而設計的食物。因它的外形與普通食物沒大分別(不是糊仔),所以能增加食慾,讓吞嚥困人士拾回進食的尊嚴。
好開心見到同學投入參與,對製作軟餐感興趣及其認真。其實製作過程中,涉及不少STEM 元素,如需懂計算材料比例,加入塑形粉(酵素)令食物分解,用3D 打印製造模具等。
特別鳴謝各實驗室技術員幫忙準備,錢老師、梁老師、蕭老師及Mr Mannering 的支持。🙏🙏
追月快樂!
今屆隊長和副隊長分別是葉𧙗誠同學和黃紀舜同學, 而顧問老師是錢銳燊老師和梁耀楷老師。
我們也邀請了上年度參加大灣區比賽的STEM 領袖生作分享。
期待在老師們和隊長門的帶領下,讓STEM 領袖生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化學科與 STEM 科將舉辦 「元素鎖匙扣工作坊 Element Keychain Workshop」,透過此活動,同學可學習鐳射打印技術,設計獨一 無二的化學元素鎖匙扣。
活動詳情如下:
名額:20人 (先到先得)
截止日期:5/10/23
活動日期 : 9/10/23(星期 一)
活動地點:創新實驗室 Rm 607
報名方法:按以下連結
https://forms.gle/8i24QD9U2PAwaYCS6
如對上述活動有任何疑問,歡迎向鄺嘉頴老師 / 梁耀楷老師 / 林宇豪老師 查詢,謝謝!
今年度,本校榮幸能成為全港5間中學之一,參與香港中文大學「可持續知識轉移項目基金」采菽社主辦,利希慎基金贊助的「大豆STEAM 教育計劃 SPSS x Soyvestors: Soybean STEAM Education Project」。
采菽社的創辦人是林漢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生命科學教授、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醉心於大豆研究,他的研究項目於今年5月隨天舟六號升上太空。
相關報道:
這次計劃涉及公民科、地理科、生物科和STEM科的跨科合作。采菽社會為我們準備了二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3個主題講座及5大活動,活動主要由2E全班 及3E 全班參與,詳情請看附件。希望透過這次計劃能讓學生了解可持續發展目標SDG 中的「消除飢餓」及「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發揮「抱熱誠」的精神。
第一個活動和第一個講座的安排如下:
活動 2.1
日期:23-9-23(六)
時間:10:00-12:00
地點:生物實驗室 (Rm 702)
對象:3E 全班
講座
日期:28-9-23 (四)
時間:15:00-16:30 (班主任課進行)
地點:禮堂 (3/F)
對象:中三至中五級學生
附上今天活動相片,謝謝錢銳燊老師和朱振樂老師的協助,工友添叔的幫忙。
23-24 年度STEM 領袖生招募開始咗啦!
👋新一年,我哋STEM 領袖生為大家準備左不少活動,例如有
1)軟餐製作🍱
2)Switch 🎮遊戲設計課程
3)Laser Cut Formula 1 賽車設計課程🏁🏎️
4)采菽社大豆🌾STEAM科研計劃 (采菽社爲香港中文大學可持續發展贊助項目)
5)理大機械花💐設計課程
6)帶老人家👨🦳🧑動手做STEAM 小活動
7)參加STEM 比賽 (上年度,我哋取得不錯的成績👍)
還有…
9)STEAM 遊學團 🇯🇵🇰🇷🇸🇬 等等
大家記得多多支持💪,選擇成為我哋的一分子「STEM 領袖生」,也歡迎介紹俾其他同學仔知喔 :)
謝謝😊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好快就到,除了玩燈籠🏮,賞月🌕外,有沒有想過如何慶祝呢?不如今年搞搞新意思,製作月餅軟餐啦!
一邊整月餅🥮,一邊學習軟餐製作,真興奮!
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9月27日 (星期三)
時間:13:40-14:15
地點:創新實驗室 Rm 607
名額:15名 (先到先得)
費用:全免
報名方法:
按以下連結
https://forms.gle/8fZk7Ppa2S2cUKv88
歡迎同學和老師參與!
於試後活動期間,我們的同學參加了以上兩個課程,學習ARVR拍攝技巧,希望對將來學會宣傳及學生個人升學發展有所幫助。
透過以下連結可看到活動花絮及學習情況 ↓ ↓
大家好,時間過得很快,是時候放暑假啦!😎
在過去-個多月裏,我們透過中學IT 創新實驗室資助,舉辦了多個活動,包括無人機編程及群飛証書課程、microbit x 光合作用探究課程、AR2VR Studio 製作課程及QC新體驗之科學課程等,我們把活動花絮剪成-短片。
謝謝各位老師的幫忙及同學的參與!
今個星期為本年度的科學週。由今日24/4 至 26/4 期間每一日的午膳時段,都會在初中班房內播放一些與科學相關的影片,好讓同學能增加一些科學的知識。
另外,亦設有班際科學常識問答比賽,中一至中三各班將於稍後收到一份問答題目。請各班於28/4星期五或之前完成並交給各班班主任。勝出的班別除可獲得小禮物一份之外,還可為班際錦標賽爭取分數。
謝謝各位!🙏🙏
有幸得到「中學IT 創新實驗室計劃」的資助,我們為中一及中四同學分別於試後舉辦了無人機編程工作坊。
不論同學有沒有此經驗與否,也希望能給同學一個學習的機會。於新年期間,我們更會舉行無人機編程及群飛證書課程,請大家多加留意!
為了提升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知識及STEM 的興趣,今天安排了約20位修讀物理科的中五同學,進行一個物理與STEM的跨科工作坊。
透過工作坊,學生運用Micro:bit 編程技術及氣壓感應器,量度及收集數據來驗證波義耳定律 (Boyle’s law),物理學上一重要之定律,真的很有趣。
同學都十分投入活動,認真學習。👍👍😊😊
希望將來能舉辦更多跨科工作坊啦!
今年是第一年有中二級STEM 課程。剛過去的幾個月,同學運用創意及合作精神,利用科學及數學的知識,嘗試用意大利麵來造一道橋來比賽。要完成任務,有很多因素要考慮,如形狀、硬度及密度等。要勝出比賽,橋不但要輕及美觀,更要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同學們都對橋的製作好感興趣,用心去造出一道又一道獨一無二的橋。
大家一起欣賞他們努力的成果吧!👍
開放日終於圓滿結束了!🤗🤗
🙇♀️🙇♀️非常感謝各STEM prefects 的努力及各老師的付出 !
大家對於我們的STEM Emotorsports 特別感興趣…👀睇片啦 👇👇
昨天 (11/11)是第一天的Open House,STEM 準備不少活動包括有 Microbit 遙控車,DJl無人機和 IOT和鐳射切割展示等給大家。🥰🥰
明天 (13/11)是一大日子,因為差不多消失左3年的開放日(第二天的Open House),終於番黎啦!
大家記得約埋屋企人朋友仔來支持參加呀 👏👏
今年的學年主題是「體藝並重,關心社群」,所以STEM 都會搞搞新意思。除開放STEM Lab 外,我哋還有 STEM EmotorSports🎮 和 Drone Soccer ⚽️在6 樓籃球場。
大家明天記得來一邊做運動,一邊學STEM ! 👍👍
上年度,中文科與中一STEM 科就樂齡科技產品設計進行了跨科合作。我們將同學的學習情況,花絮整合成slide show,讓大家留個美好的回憶。
今日除了上午的生物多樣性工作坊,下午還有鐳射切割工作坊。
來自物理學會、數學學會、美術學會的同學,Goodwill Ambassadors 和 STEM Prefects 一起上了有趣的一課。
透過此工作坊,同學可學習鐳射切割技術的知識,並運用設計軟件和鐳射切割機製作不同的教學素材。
嘩!製成品好吸引呀!😍😍
最近在科學實驗室上課時,有沒有發現多了兩個魚缸呢?🤔🤔
今天STEM Prefects,生物科會會員及綠藝文青一起參加了生物多樣性工作坊。透過工作坊,同學會利用智能裝置,不同感應器如pH感應器,溫度感應器及學習一些編程知識,來監測課室與魚缸的情況。
有勞各老師及同學😊😊
不經不覺,今年已經是第三屆的STEM Prefects (STEM 領袖生)了!
我們於10月20日,開了第一次會議。
今年非常之人才濟濟,有38位來自中一至中五的同學成為我們的一分子。👍👍👏👏
今屆的STEM Prefects隊長和副隊長分別是余豐城同學和吳梓健同學,顧問老師包括吳志豪老師、陸嘉愷老師和梁耀楷老師。在顧問老師及隊長和副隊長的帶領之下,相信今年所舉辦的STEM 活動一定會更加豐富及精彩,十分期待!
若同學對STEM 活動有興趣,即使不是STEM Prefects,也歡迎參加!
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離不開玩燈籠、吃月餅的傳統慶祝活動。有沒有想過把micro:bit與傳統節日來一個crossover🤔?今次我們的同學就試試把遇振動會播放音樂的code 寫入micro:bit,及利用LED燈,造了一個很有特色的燈籠出來🤣。
駕駛飛機✈️的,要有飛機師牌。現在,駕駛無人機的,也要有無人機師牌。😮
為保障航空和公眾安全,政府在《民航條例》 ( 第 448 章 ) 下訂立附屬法例《小型無人機令》,為小型無人機訂立具規管框架。政府會按照小型無人機的重量和其操作風險水平而有相應的規管要求,包括小型無人機的註冊和標籤、遙控駕駛員的註冊、培訓等。
新法例將於今年6月1日生效。 同學可透過平台「SUA一站通」獲取安全資訊,為符合新規定作好準備。
同學請記得多留意規管小型無人機的新法例和規管框架啦‼️
去年的暑假,我們進行了無人機編程課程和無人機群飛課程。稍後時間,我們會再次舉辦此活動,大家記得留意及多多支持啦🙏🙏
27 Ma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