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學務處/蔡以新主任
心情,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意外的難以捉摸,甚至有時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掌握。
人會根據接收到的訊息,對環境與資訊進行一定程度的綜合反饋,在這個複雜的處理過程中,又會因個人的經歷或喜好,即使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卻可能產生出迥異的心情表現,這種情況可以成為表現個人特性的管道,亦或稱為展現個人獨特性,然而,當我們需要進行複雜且有效的溝通時,又或是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相對需要一個較為穩定或可預測的心情反應。
為達成有效的溝通,雙方應明確表達希望的對談方式和底線,且盡力維持自己所訂定之反饋機制,此方法有三個好處:
一、不用花時間探索他人之底線
二、大幅降低進行無意義之爭吵之機率
三、集中思考於談話之主題
有時候在對話中加入適量的個人特色不是件壞事,或許可拉近與對話者之距離,但必要時還是要隱藏個人特色,當意見相左的人想達成共識就需適度的壓縮個人的喜惡,使雙方不會陷入無限循環的爭吵。
心情,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意外的難以捉摸,甚至有時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掌握。
不受心情左右也有助於穩定的人際互動,以學校生活為例,下課同學們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有時候別人的言語或動作可能讓你覺得不開心,能夠意識自己的情緒再加上有效的掌控,才能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維持和朋友融洽的相處氛圍。那要怎麼才能做到呢?觀察和辨識自己的情緒是第一步,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反應,並用具體的詞語(如「生氣」、「焦慮」、「挫敗」等)去描述情緒,標記能幫助我們將情緒具體化,接下來要學會接納及解決策略,情緒被接納後通常更容易回到冷靜狀態,而建立自己的處理模式則幫助在最快時間內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果不知道怎麼找出自己的最佳解決策略,可以尋求老師或家人的建議,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心情達人、溝通高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