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
關懷中輟生
教育專欄
關懷中輟生
小莉
輔導處/周佳建主任
小莉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原本活潑開朗的她,近一年來卻變得沉默寡言。每天早晨,她都會以肚子痛或頭痛為藉口拒絕上學,甚至開始長期缺課。漸漸地,老師和同學都不再見到她的身影。
小莉父母離異,爸爸因案身陷囹圄,家中只剩下年邁的祖母照顧她。然而,祖母年事已高,無力管教她,更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小莉對學校的抗拒情緒。小莉缺乏家庭的關愛,開始覺得自己在學校也不被重視,學業壓力加上缺乏自信,讓她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日復一日,她決定放棄學校生活。
這樣的情況引起了班導師林老師的注意。林老師回憶起,過去的小莉總是在美術課上繪畫出色,臉上洋溢著笑容。如今的她,卻像隱形了一般消失在校園中。林老師意識到,必須採取行動幫助小莉重新回到校園,重拾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林老師首先決定親自登門拜訪小莉的家,試圖了解她的真實處境。與小莉的祖母交談後,林老師深刻感受到這個家庭缺乏有效的支持機制。為了幫助小莉,林老師提議成立一個由學校、家長和社區組成的支持小組。這個小組的目的是為小莉創造一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學校安排了一位輔導老師,每週與小莉進行一次心理輔導,幫助她釐清自己的困惑並重拾自信。同時,林老師找到了一位熱心的同學,擔任小莉的學習夥伴,陪伴她一起完成課堂作業,讓她逐步適應校園生活。
在支持小組的努力下,小莉開始慢慢打開心扉。輔導老師的引導幫助她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學習夥伴的互動中,她逐漸找回學習的樂趣,並重新建立起與同學的連結。這些改變讓小莉逐步擺脫孤獨感,並對學校生活產生新的期待。
林老師深知,讓小莉重新感受到學習的意義是重中之重。他設計了一套專屬於她的學習計劃,結合她的興趣與實際需求。例如:林老師發現小莉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便邀請學校的美術老師幫助她將繪畫融入學習中。
美術老師為小莉開設了一門特別的課程,讓她創作與課堂知識相關的繪本故事。例如,她需要設計一個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並結合數學計算與科學常識來呈現內容。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小莉的創造力,也讓她在實際應用中學到新知識。
林老師適時給予小莉肯定與鼓勵,讓她明白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漸漸地,小莉開始期待每週的美術課,也會主動向老師詢問問題。這種改變不僅提升了她的學習興趣,也讓她的自信心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多年後,小莉成為了一名小學老師。她回到曾經就讀的學校,繼續她未完成的故事。每當她面對因缺乏信心或家庭問題而中輟的學生時,她都會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我也曾經害怕學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正是因為老師和家人的幫助,我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小莉總是這樣對學生們說。
在她的課堂上,學生們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真誠關懷。她特別留意那些表現出抗拒情緒的孩子,並努力為他們提供支持。她希望自己能成為另一個林老師,點燃學生心中希望的火焰。
當她站在講台上,看著學生們專注學習的模樣,她感到無比欣慰。這些孩子讓她明白,當年經歷的困難與努力,都是值得的。她的故事,正在這間教室裡被延續,帶給更多孩子希望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