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諮教師
語文領域
日語
培養日語能力及文化知識
韓語
上學期:
從韓語基本的40音開始,認識子音母音的拼音符號,進而學習基本的文法、會話。定期觀賞韓 國熱門電影,從中學習培養韓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及韓國文化的認知,了解其與台灣文化 的差異。 已經學過基本40音的同學,從基本的句型開始學起。
下學期:
延續上學期的進度跟教材,進而補充常用的基本句型,加強同學口語會話與造句的能力!
法語
1.透過簡易的單字與文法,鼓勵與培養學生學習法語的興趣與樂趣;使用直接溝通法,訓練學 生使用法語進行日常溝通的基本聽與說的能力。 2.介紹法語系國家的文化、民俗、藝術與社會,培養學生的國際觀,進而反思與深耕本國文 化。 3.透過法語的學習,建立學生的國際行動力。 4.提供學生與法語系國家的交流機會,活化學習法語的意義與價值。 5.善用國內的文化資源,培養學生欣賞異國文化的素養。
西班牙語
上學期:
深入認識西語國家日常生活文化,激發學生學習西班牙語的動機,並與外國人溝通時具備信心。
下學期:
具備發音基礎後,學習基本生活語,從簡單的語句開始,到延伸語句。並透過國情文化,歌曲和影片分析,進一步認識西語國家。
越南語
跟著社會變遷,希望給學生更多機會能接觸到不同元與文化的了解。越南語拼音與會話最大目 標是能讓學生有越南語基礎溝通。了解更多越南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等及增加學生的 溝通能力,小組的合作練習。
社會領域
人生思考課
透過哲學邏輯思考的方式,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看見事物的本質,進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本門課以學生具體提出問題需求為主,來進行課程討論。
自然科學
樹中小園丁
上學期:
1. 學會基本的農作技術 2. 學會簡單的食品加工 3. 認識校園原生植物 4. 認識食草蜜源植物 5. 製作簡單堆肥 6. 認識土壤生物
下學期:
1. 能維持定時維護植物的習慣
2. 能拔草、整理土壤並維護種植的環境
能自行觀察農地環境變化並寫出心得感想
半導體
全學年:
1. 認識半導體
2. 瞭解二極體及其特性
3. 發光二極體的的特性與除了拿來照明以外有何應用(如何以鋰電池來替代一般的乾電池,避免產生大量的廢棄乾電池,有利於環境)
4. 認識基本數位電路
5. 認識Arduino 與esp8266
6. 使用Wokwi 設計電路與模擬結果
7. 設計一個自動澆灌系統
8. 自己選擇一個主題來完成
藝術與人文
書法藝術
1.文房四寶的介紹。
2.中文字體的演進介紹。
3.書法家小故事介紹。
4.唐朝書法家書體認識與練習。 識與練習。
詞曲創作
上學期:
讓學生了解並擁有基本音樂創作上的製作概念。
下學期:
學生親自參與數位音檔作品的製作與完成。
綜合領域
從電影談生命教育
1.釐清人生追求的價值。
2.如何透過生活,探索自己的內心。
3.理解思考的本質.情義與態度 。
健康與休閒
柔道
上學期:
1.學會護身倒法,面對意外突發倒臥時,保護自身安全,降低傷害。
2.學會柔道技術,作為面對威脅時可以降低傷害,保護自己。
下學期:
1.立技摔倒技術:(1).浮腰 (2).單臂過肩摔 (3).大外割 (4).小內割
2.寢技技術:(1).袈裟壓制 (2).勒頸技術 (3).十字關節技術
疾速袋棍球
手球
上學期:
1.團隊精神之培養
2.體育美感之鑑賞
3.強健體魄之鍛鍊
上學期:
1.團隊問題解決能力之培養
2.個人及團隊動作及默契之創新
3.校內及校際之交流
其他
高效口語表達
課諮教師
洪雅純老師@高二導師辦公室:
吳恬菁老師@高二導師辦公室:
郭美利老師@高二導師辦公室:
陳佩琪老師@高二導師辦公室:
邱弘毅老師@電腦教室5準備室:
語文領域
日語
日語不僅是語言,也是一門文化的學習。期許學生透過基礎教學,進一步認識日本,培養日文能力及文化知識。
韓語
上學期:
從韓語基本的40音開始,認識子音母音的拼音符號,進而學習基本的文法、會話。定期觀賞韓 國熱門電影,從中學習培養韓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及韓國文化的認知,了解其與台灣文化 的差異。 已經學過基本40音的同學,從基本的句型開始學起。
下學期:
延續上學期的進度跟教材,進而補充常用的基本句型,加強同學口語會話與造句的能力!
法語
1.透過簡易的句型練習,鼓勵學生將已學會的法語應用於實際的日常溝通。
2.鼓勵學生於期末時參加法語檢定A1級考試。
3.介紹法語系國家的文化、民俗、藝術與社會,培養學生的國際觀,進而反思與深耕本國文化。
4.透過法語的學習,建立學生的國際行動力。
5.提供學生與法語系國家的交流機會,活化學習法語的意義與價值。
6.善用國內的文化資源,培養學生欣賞異國文化的素養。
西班牙語
西語達到基礎的聽、說、讀、寫,在生活表達上的溝通能力。
越南語
跟著社會變遷,希望給學生更多機會能接觸到不同元與文化的了解。越南語拼音與會話最大目 標是能讓學生有越南語基礎溝通。了解更多越南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等及增加學生的 溝通能力,小組的合作練習。
語文領域
用英語說世界
社會領域
人生思考課
透過哲學邏輯思考的方式,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看見事物的本質,進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本門課以學生具體提出問題需求為主,來進行課程討論。
影視史學
上學期
符應核心素養之三面九向外,也符應樹林高中學生能力指標
1. 思辨整合力:運用影視文本,提供歷史課程的相關補充,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其更能神入歷史場景,並增進歷史思維的能力
2. 道德敏感力:透過電影文本提供人物素材,思考電影人物在人生遇到的種種問題與抉擇,和其彰顯的美好人格,以期對學生的人生有所啟發,並達見賢思齊之效,培養學生成為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的好公民
3. 社會溝通力:運用分組討論,訓練學生學習傾聽和溝通表達的能力,並透過團隊合作,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國際移動力:透過多元素材,提供學生了解多元文化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國際理解,關心國際時事符應核心素養之三面九向外,也符應樹林高中學生能力指標
社會領域
臺北盆地時空之旅
l 認知目標
1. 了解臺北盆地自然環境特色
2. 了解臺北都會歷史發展歷程
3. 了解現代臺北都會區發展特色
l 技能目標
1. 能使用線上GIS系統匯出相關主題地圖
2. 能分析使用不同資料並統整報告
3. 能使用不同資訊工具用以分析問題並製作報告
l 情意目標
1. 體會先民開墾不易及艱辛。
2. 理解臺北發展史的辛酸及血淚
3. 同理都更議題之複 雜及居住正義問題
藝術與人文
建築與空間
1. 培養學生具備對於建築、空間與環境相關專業領域基本認知 。
2. 培養健全公民意識,使同學對於空間與環境議題獨立思考思辨能力。
3. 能由生活環境入手,練習如何團隊合作改造空間。
自然科學
樹林生態探索
上學期:
1. 認識及調查校園生態環境
2. 校園生態棲地維護
3. 認識濕地及其相關動植物
4. 認識鳥類
下學期:
1. 認識樹林的區位與周邊環境
2. 認識大同山地質及生態
3. 認識濕地及其相關動植物
4.棲地維護原則
生活科技
APCS 程式進階設計
上學期:
1.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
2.學習C++語法
3.大學程式先修課程基礎課程
下學期:
1. 認識樹林的區位與周邊環境
2. 認識大同山地質及生態
3. 認識濕地及其相關動植物
4.棲地維護原則
心理學初探
上學期:
能對18學群中社會心理群領域有進一步了解與探索。
對心理學理論的基礎概念與理論有初步認識。
透過多元的媒材體驗,認識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元素。
透過體驗探索課程,對不同理論有更生活化的認識與應用
下學期:
能對18學群中社會心理群領域有進一步了解與探索。
對心理學理論的基礎概念與理論有初步認識。
透過多元的媒材體驗,認識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元素。
透過體驗探索課程,對不同理論有更生活化的認識與應用。
綜合領域
心理學初探
上學期:
能對18學群中社會心理群領域有進一步了解與探索。
對心理學理論的基礎概念與理論有初步認識。
透過多元的媒材體驗,認識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元素。
透過體驗探索課程,對不同理論有更生活化的認識與應用。
下學期:
能對18學群中社會心理群領域有進一步了解與探索。
對心理學理論的基礎概念與理論有初步認識。
透過多元的媒材體驗,認識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元素。
透過體驗探索課程,對不同理論有更生活化的認識與應用
健康與休閒
手球
上學期:
1.團隊精神之培養
2.體育美感之鑑賞
3.強健體魄之鍛鍊
上學期:
1.團隊問題解決能力之培養
2.個人及團隊動作及默契之創新
3.校內及校際之交流
疾速袋棍球
柔道
上學期:
學會護身倒法,面對意外突發倒臥時,保護自身安全,降低傷害。
學會柔道技術,作為面對威脅時可以降低傷害,保護自己。
下學期:
立技摔倒技術:1.浮腰 2.單臂過肩摔 3.大外割 4.小內割
寢技技術:1.袈裟壓制 2.勒頸技術 3.十字關節技術
其他
情緒表達與溝通技巧
生活中大部分的麻煩都是小情緒惹的禍:透過課程中各類情緒的應對練習,讓學員能在情緒來臨的當下;透過幽默和理性的溝通方式,學習如何化解當下的情緒;創造情緒紓緩區,展現高情商消弭情緒,安撫療癒彼此!
情緒表達與溝通技巧
生活中大部分的麻煩都是小情緒惹的禍:透過課程中各類情緒的應對練習,讓學員能在情緒來臨的當下;透過幽默和理性的溝通方式,學習如何化解當下的情緒;創造情緒紓緩區,展現高情商消弭情緒,安撫療癒彼此!
腦洞大開
「你有沒有在動腦啊?」讓大家聽到這個問題時能夠明確知道什麼是動腦而不只是背誦出既存的知識。
在面臨別人講的不清不楚,你也聽得模模糊糊的情況時能夠有辦法找出癥結點,引導討論進行。
當被問到「你有什麼看法?」時能夠言之有物,有架構的進行表達。
了解每個議題都有多種面向,能夠有同理心及寬闊的視野來看待每個議題。
性格心理拚圖
上學期:
運用心理學及其相關工具,引導學生探索自身的行為模式、動機與盲點,進而認識更真實的自我。同時透過學習理解他人的性格特質與行為風格,培養同理心與包容力,提升人際關係的理解與互動品質。
下學期: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優勢(認識自己),突破自己慣性思維(理解他人),正面應對生活領域(應對挑戰_建立正向情緒與解決問題能力),激發對未來職涯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