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是協助學生「有系統地分時間累積自己於高中階段累積學習成果」,最終可做於自己未來生涯檔案的製作,更用於大學申請入學資料提供。除了考試成果之外,透過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能更真實呈現學生的學習軌跡、個人特質、能力發展等,補強考試之外無法呈現的學習成果。藉由定期且長時間的紀錄,更能大大減輕學生在高三時整理備審資料的負擔。
學習歷程檔案與108課綱同步實施,從2019年 8月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適用。學習歷程檔案統一制定項目格式,且納入修課紀錄與課程學習成果,除了能展現學生的個人特色,也能呈現考試看不到的成果,透過每學期/年上傳資料,能引導學生逐步探索學習的方向。
同學們如果對於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資料有困難,還可以參考「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的網站。網站內除了提供相關說明與指引之外,還有可以直接填寫的各式記錄表格,歡迎同學多加利用。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簡稱:招聯會)已經在2020年5月15日公布111學年度大學招生(108學年度入學的高一學生適用)時,各大學校系採計學習歷程檔案項目的詳細說明。可以前往招聯會的網站查詢每個校系所採計的學習歷程檔案項目,以下是相關說明。
關於學習歷程檔案更詳細的介紹,以及該如何規劃與準備,請參閱「認識「學習歷程檔案」的自主學習方案」一文。
(一)學習歷程檔案設置目的
回應新課綱的校訂課程特色
補充考試無法呈現的學習成果
展現個人特色和適性學習軌跡
強化審查資料可信度
一、回應108新課綱的多元課程特色
學生修習各類課程所產生的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是學生學習表現真實展現,也是學校課程實施成果的最好證明。
二、呈現考試難以評量的學習成果
尊重個別差異,重視考試成績以外的學習歷程,呈現學生多元表現。
三、展現個人特色和適性學習軌跡
鼓勵學生定期紀錄並整理自己的學習表現,重質不重量,展現個人學習表現的特色亮點與學習軌跡。
四、協助學生生涯探索及定向參考
學生透過整理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可以及早思索自我興趣性向,逐步釐清生涯定向。
(二)學習歷程檔案使用時機
(三)學習歷程檔案主要內容
學習歷程檔案共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自傳/學習計畫、多元表現、課程學習成果、其他資料」六個部分,茲分述如下:
1.基本資料
學生身分識別、學籍資料
2.修課紀錄
內容主要包含「學生修習科目、每學期學業成績」,例如:
部定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修課紀錄
校定必修與多元選修課程對應之學群
學業總成績
3.自傳、學習計畫
主要內容包含個人經歷、
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四)校內學習歷程檔案作業項目
學習歷程檔案的上傳:課程學習成果每學期由授課教師認證,學生於每學年上傳至多六件課程學習成果,每學年上傳至多十件多元表現。
學校負責單位每學期於學生及教師完成相關程序後,將學校學生之學習歷程檔案上傳至國教署學習歷程平台,完成上傳之資料不得抽換。
在建立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常用的文件檔案格式中,以可攜帶的文件格式(PDF)來製作是方便用來在網路上傳遞的一種檔案格式。但是在製作PDF檔的過程中,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常用的工具,請同學要多加留意。(詳細說明)
(六)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流程
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流程包含了「課程計畫平臺」、「校務行政系統」(學習歷程紀錄模組)及「學習歷程資料庫」三個作業系統。
收錄各高中的校訂課程規劃書,可供高中生及家長,和大學查詢課程內容。
各高中所開的校訂課程會由「課程計畫平台」匯入至各校「校務行政系統」(學習歷程紀錄模組),供老師登錄成績,讓高中同學登錄課程學習成果和其他多元表現,並取得老師的認證。
彙整各高中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外,也可登錄校外多元表現的資料。供高三同學在下學期申請大學時可勾選欲上傳的項目送至甄選會,再轉至大學端供校系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