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網連結]:https://scratch.mit.edu/projects/297258178/
[專案說明]:程式會自動偵測電腦的時間。
[說明]:
1.這個專案需要的全部角色如下:
2.利用「自行繪製新角色」的功能新增「鐘面圖」、「時針」、「分針」、「秒針」這 4 個角色。
繪製角色時,儘量以向量圖繪製,如此圖案在放大時,邊緣才不會有鋸齒狀產生。
繪製時針、分針的時候,是將造型中心設定在中空圓形的正中心。
<時針>
其實這張圖包含 3 個部分,分解如下:
<分針>
這張圖也是包含 3 個部分,分解如下:
<秒針>
這張圖也是包含 3 個部分,分解如下:
3.利用其他繪圖軟體繪製(如photocap)「自行繪製新角色」的功能新增「現在時間」這個角色,並將各個變數移至適當的位置。
4.舞台背景填上顏色。
5.建立年、月、日、時、分、秒、週共 7 個變數。
[程式積木]:
<鐘面圖>
<秒針>每秒移動6°。
<分針>
<時針>
<現在時間>
<舞台背景>週的變數要減 1,顯示才會正確。
[附註]
1.時針、分針、秒針轉動的角度要怎麼算?
秒針繞一圈移動 60 小格, 1 圈為 360°,所以秒針每 1 秒移動 1 小格走了 6°,
因此秒針移動的格數和移動的角度關係為:秒針轉動度數=「秒」數 ×「6」
分針繞一圈移動 60 小格, 1 圈為 360°,所以分針每 1 分移動 1 小格走了 6°,
因此分針移動的格數和移動的角度關係為:分針轉動度數=「分」數 ×「6」
時針繞一圈移動 12 大格, 1 圈為 360°,所以時針每 1 時移動 1 大格走了 30°,
因此時針移動的格數和移動的角度關係為:時針轉動度數=「時」數 ×「30」
1 (秒) = 1 ÷ 60 (分) = 1 ÷ 60 ÷ 60 (時) = 1 ÷ 3600 (時)
1 (分) = 1 ÷ 60 (時)
秒針每移動 6° (1 小格)
牽動分針移動 1 ÷ 60 × 6° (=0.1°)
牽動時針移動 1 ÷ 60 ÷ 60 × 30° = 1 ÷ 3600 × 30°
2.試試看: 3 時 20 分 15 秒的時針、分針、秒針轉動的角度各是多少?
秒針轉動的角度= 15 × 6°
分針:20 × 6° + 15 ÷ 60 × 6°
除了原來的 20 分轉動的角度之外,還要加上秒針移動 15 小格時,分針額外轉動的角度。
時針:3 × 30° + 20 ÷ 60 × 30° + 15 ÷ 60 ÷ 60 × 30°
除了原來的 3 時轉動的角度之外,還要加上分針和秒針移動時,牽動所額外增加的轉動角度。
3.利用 Scratch 將上述時間的時針、分針、秒針轉動角度以積木來表示。
[想想看]如果時針、分針、秒針都畫成直立的,它們的程式各要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