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於2012/11/17
理想的線上學習環境,應該有二個主要元件:
終端App:內含支援SIP的UA。透過SIP來進行呼叫,簡化影音及應用程式互通程序,可以點對點使用,也可以撥入教育訓練平台來進行多點互動。
教育訓練平台:就是數位學校。終端撥入後,可以選擇進入班級教室上課,也可以選擇進入討論室與老師或同學線上互動學習。
透過SIP,數位學校的教學活動可以變得豐富多樣,除了遠距應用,就算是在實際教室上課,師生也可以透過可上網的平板App做即時互動,不再需要安裝額外的紅外線傳送裝置,即可建置IRS即時反饋系統,提昇學習效率。
如果能搭配雲端建設,在IaaS之上,選擇一個具備巨量存取能力的PaaS,並在這個PaaS建構出一個適合中小學使用的數位學校,以openID提供登入,使用者啟動終端APP進入數位學校來上課,就好像真的進到學校裡面,可以進行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
進入會議室參加多人會議,也可以到討論室做小組討論,或是1對1線上課輔。
進入教室on-line或off-line聽老師授課、即時互動、自行閱讀課程簡報與講義。
進入虛擬電腦教室上課,如參與教育部自由軟體學習課程,可以一人一台VM自行操作,不必在現場PC安裝上課所需軟體。
進入數位圖書館線上閱讀。(最好要與國立資訊圖書館做整合)
...
等到數位學校雲端服務運作一段時間,累積足夠的巨量資料,機器學習與資料探勘就該上場來協助預測未來走向。最令人期待的是教育部在適合的PaaS上建構全新的數位學校,將學生的學習歷程逐步記錄下來,累積10年以上的學習歷程資料,搭配畢業生的回饋資訊,也許就可以提供更好的學習指引與適性輔導,不再只是老師主觀的個人觀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