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事長 李壯源
郭水潭先生原籍台南縣佳里鎮,生於民國前四年五月十三日,號千尺,他的名字和號取自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吳新榮先生、徐清吉先生被推為「鹽分地帶文學」的共同領導人。郭先生在日據時期公學校高等科當學生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寫日本的「和歌」,贈詩北門郡守酒井正之,並得到郡守的答詩。十八歲時,還因為短歌與台南州北門郡郡守結緣而被聘為「雇」,擔任歷代郡守的通譯,傳為文壇佳話,文學天分也備受肯定。
三十四歲時,他擔任北門郡勸業課技手,是正式官職,必須穿官服上班,是文友中少見的「作官的作家」。台灣光復之後,他移居台北,曾經任職於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對台灣鄉土史料的蒐集整理投入相當多的心力。其作品除短詩外,還有長篇小說《福爾摩沙》的序文,以及短篇小說,其中《某男人的手記》,獲得《大阪每日新聞》新人獎,另一篇則為《無軌道時代》。作品由羊子喬先生編輯整理集結出書,名為《南瀛文學家郭水潭集》,是南瀛文學家叢書的第一本,更獲得第一屆的「南瀛文學貢獻獎」,被稱之為南瀛文學家第一人,可以說是為郭水潭先生終生的文學成就,留下最佳的見證。
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四日郭先生由其子郭昇平先生辦理入住本家,其時郭先生已中風,生活無法自理,入住一段時間後身體明顯好轉。郭先生為人隨和有禮,身體狀況較好時,常到廟宇參拜與人聊天。對於外丹功的學習極有興趣,每日都會到禮堂與院民、工作人員共同練習。
郭先生晚年由於子嗣謀生不易,經濟情況不佳,且因工作流離遷移不定,因此全由本家社工及醫護人員妥為照護,身心兩安,平日笑口常開。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十九日起郭先生的身體日漸虛弱,時常進出醫院。八十四年元月十六日至成大醫院手術後回本家休養,直至三月九日離世。一代文學家為傳遞南瀛文學薪火,貢獻畢生心力,本家有幸成為其晚年安養之所,得以親炙其文學丰采,實為本家增添文化氣息,令人追憶懷念。
郭水潭詩作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