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編者序

2017年五月,當我預備成為中華基督教信義會得勝堂的牧師時,我第一次接觸到路德小問答,從此便深深為之著迷。當中最吸引我的莫過於路德簡短卻又精確的解釋,使我這個開始嘗試要了解路德神學的初學者有了最佳的指南。蒞任成為得勝堂的牧師沒多久,就碰上會友年長的母親與孩童要領受洗禮,便拿著小問答裡有關聖洗禮的內容一課一課地教導,並隨手撰寫了一些對小問答的解釋與回應。


同年十月卅一日,是普世教會慶祝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的日子,值此時刻,中華信義神學院特別邀請提摩太﹒溫格爾(Timothy J. Wengert)博士來台分享專題,除了剖析路德膾炙人口的《九十五條論綱》對今日教會的意義之外,更詳盡地闡釋路德大小問答的精義,深化了我對大小問答的理解與其在牧養上的應用,更促使我想要重新編撰小問答作為教會初信造就與門徒訓練的核心教材。


囿於德文能力所限,我採用了柯樂伯(Robert Kolb)博士與溫格爾於2000年共同編輯英文版協同書中的小問答作為文本,著手檢視現有的小問答中文版本並重新進行翻譯與編排。編撰的過程中首先面對的是「What is this?」(德文:Was ist das?)的翻譯,幾乎所有的中文版本都譯為「這是什麼意思?」而不是直譯的「這是什麼?」本書最終使用後者,是為了強調直接與簡單。按照溫格爾的說法,這是在家庭裡開始探索世界的孩子對父母親最常發出的問句,或許路德就是因為小漢斯沒完沒了的問題而在小問答裡使用這個問句。我想,這直接又簡單的問句其實也代表著每一個信仰的學習者對基督信仰最根本的尋求,我們在全能上帝的面前,永遠都應當謙卑地詢問祂:「這是什麼?」


其次,除了一般信義宗信徒較為熟悉的十誡、信經與主禱文,以及聖洗禮與聖餐禮之外,本手冊也保留原本就在小問答當中的的認罪文、家庭禱文與家用經文表,為的就是強化父母親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對兒女的信仰教導與教育,這亦是路德在小問答的序言中特別強調的。信仰與生活應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如何相信,就當如何生活;反之,我們如何生活,就代表我們如何相信。因為使用頻率考量,本手冊沒有收錄小問答中的德文婚禮程序,然而,這份婚禮程序也恰恰證明路德把小問答視為建造家庭信仰的重要手冊。


最後,我將本書定名為《基督徒家庭手冊》,一方面是溫格爾的建議,但另一方面也是按照其內容順理成章的結果。路德本人並沒有為小問答命名,但深究本書便會發現,其內容與家庭密不可分。甚至每一條誡命、每一段信經與主禱文,以及聖洗禮和聖餐禮都加上插圖,正是讓家庭裡的幼童即便不識字,也能使其對這些圖像與大人誦讀的內容產生連結,藉此去理解一問一答之間的含意。因此,我決定從善如流,讓小問答以《基督徒家庭手冊》的名稱出現在眾人面前,此舉不但貼近路德的原意,也能幫助弟兄姊妹看重在家庭當中的信仰傳承,教導年幼者從小學習並分辨上帝的律法與福音,一生活在基督的恩典之中。


中華基督教信義會得勝堂

周士煒牧師

二○一八年預苦期